才讓東主,拉日卓瑪
(1.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人民醫(yī)院,青海 海南 813200;2.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巴溝鄉(xiāng)中心衛(wèi)生院,青海 海南 813200)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該病診斷標準,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病例單雙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0~75歲,平均(44.21±6.57)歲,病程0.5~22年,平均(8.56±2.43)年;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2~74歲,平均(43.90±6.44)歲,病程0.5~21年,平均(8.47±2.5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給予甲硝唑(口服,每日2次,劑量40 g)、蘭索拉唑片(口服,每日2次,劑量3 g)和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口服,每日2次,劑量20 g)治療。觀察組給予藏醫(yī)治療,措施如下:使用佐志達協(xié)治療寒性萎縮性胃炎,于晨起空腹下服用,每次1丸。午飯后使用精華散、十五味黑藥散各1 g,晚餐后30 min給予五味石榴散、八味沉香散各1 g口服。使用仁青常覺治療熱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晨起空腹下給予十五味黑藥散1 g口服,午餐后30 min給予十味黑冰片1 g口服,晚餐后30 min給予大月晶丸1 g口服。治療3個月后評估療效。
(1)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各主要癥狀消失或顯著緩解)、有效(各主要癥狀經治療后有所好轉)和無效(各主要癥狀治療前后無變化或進一步加重)三級。(2)統(tǒng)計腹脹、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各癥狀評分,各項總分均為6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觀察組腹脹、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各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經治療后兩組各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s,分)
表2 經治療后兩組各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腹脹 上腹部疼痛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對照組(n=40) 4.27±0.33 4.34±0.41 4.24±0.33 4.23±0.35觀察組(n=40) 2.13±0.24 2.11±0.24 2.12±0.20 2.04±0.23 t 34.579 35.360 33.114 37.3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青海地區(qū)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高于平原地區(qū),其原因可能與長期處于低氧環(huán)境有關。研究認為,超氧自由基在鐵離子等金屬離子存在的情況下會與過氧化氫作用產生羥自由基,進而對人體各組織器官造成損害。藏醫(yī)藥學認為普如病病因有內外因之分,內因主要指“三火”,外因指氣候、飲食起居、行為等不足、太過和相反等,如氣候風寒潮濕、過度勞累、飲食不節(jié)(潔)、感染幽門螺桿菌、膽汁反流或藥物副作用均可能導致胃功能失調進而引發(fā)胃病。
我院根據患者具體證型采用針對性方案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50%,各主要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藏醫(yī)治療CAG療效顯著,能有效緩解癥狀,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