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英
【摘要】我國教育改革已經(jīng)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情感教育是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目標,將情感教育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全高尚的人格。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創(chuàng)新措施,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這是相對于認知教育而言的概念,也是教育基礎環(huán)節(jié)的重要部分。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營造一種適宜學生學習、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并妥善解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的情感與認知雙方之間矛盾,從而充分發(fā)揮情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這種方法來增強學生情感上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內(nèi)容,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幫助學生形成獨立健全性格和人生觀的教學方法。
一、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情感教育的滯后性
目前,我國國內(nèi)情感教育還是處在一個滯后的現(xiàn)狀。主要的原因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我國長期灌輸式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根深蒂固。很多學校和教師不能夠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在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由于更接近改革前沿地帶,更容易吸收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理念精髓,但是處在偏遠地區(qū)的學校和教師,由于信息的閉塞和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過低,不能在實踐中改變傳統(tǒng)語文的教學理念。二是在實踐中,學生和教師對于情感教學有抵觸的情緒。
2.忽視學生的情感教學
一直以來,中國教育實行應試教育體制,這給對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打上了深深的應試教育烙印,初中語文也受其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造成學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初中語文教學還在沿用傳統(tǒng)教育方法,考試還是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而對于與考試無關的情感教育處于邊緣化,不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
3.情感教育層次較淺
情感教學雖然在學校和教師的語文教學中得到了重視,但是情感教學的層次比較淺薄手段較單一。有的教師沒有對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沒有進行更深地解讀,僅僅對文章表面大意進行了簡單的淺析,以為這樣就達到德育的目的,而且在情感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因此,無法得知學生的情感動態(tài),教師以為學生已經(jīng)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教育,但是學生的理解也并不透徹,還停在淺層次,教學效果欠佳。
二、新課改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實施情感教育
在新課改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應該的轉(zhuǎn)變學校的教學風格,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將情感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學??梢远ㄆ谂e辦學生朗誦比賽、語文情境表演賽等這樣的比賽,讓學生積極的參加,并且設置獎勵。這樣既可以進行語文情感教學,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對于教師,學校應該進行情感教育的定期培訓和舉行情感教育學習研討會,及時更新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情感教育中教師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教師主導著課堂語文情感教學的進程和效果,可以說教師是語文情感教學的“牛鼻子”。只有教師掌握了情感教育和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區(qū)別,深刻細致的理解了語文情感教育的真諦,讓教師本著正確的思維方法,應用正確情感教學的手段,才可以將學生情感教育的工作落到實處。為了達到學生情感教育的目標,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該重視每一個學生情感的變化,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外,都應該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只有學生不懼怕教師,敢于敞開心扉和教師交流是實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2.運用情境教學,感受作者情感
課堂上不同的情感教學方式會帶給學生一種和諧而美好的溫暖,也會給他們的人生之路打下美好的基礎。教師的愛就像滴滴雨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教師對學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過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最佳渠道。要真正實施情感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從審美的角度把握和領會教材,靈活地組織教學,尤其需要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講授來感化學生的心扉,撥動學生的情弦。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處在“我要學”的狀態(tài)下愉悅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皇帝的新裝》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選出一些學生讓他們扮演皇帝、大臣和騙子,在課堂上進行現(xiàn)實的情景再現(xiàn),同時教師應該負責找到相關的背景音樂。情境中同學們通過表演對話感受皇帝的情感變化和搞笑場景,激發(fā)同學們對于語文的熱愛,讓同學們感受到文章中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揭示的本質(zhì)。教師讓學生明白不要自欺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判斷力。
3.培養(yǎng)學生能力,融入真情實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要求比較高,除了具備一定的文字感悟能力之外,還要讓學生理解自己的情感,從而對文章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育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來,增強他們的情感表達,進而實現(xiàn)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目標。
例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文章中的感人故事。多媒體教學時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它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可以用音樂、視頻、文字等進行信息傳播。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故事傳播給學生,從視覺和聽覺等多重感官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感受音樂巨人貝多芬面對困難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4.注重朗讀,感悟情感信息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正確的朗讀是視覺、聽覺與情感、思維的全方位投入。它能使學生從優(yōu)美的韻味和流動的氣脈中產(chǎn)生妙不可言的感覺。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fā)性和感染力,能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讀課文,講解作品時要根據(jù)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調(diào),“因情制宜”,該亢奮時要亢奮,當?shù)统習r要低沉,讓濃郁、飽滿的情感浸入學生的心田。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做到朗讀傳情,少不了教師對學生富有感情效應的指導。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患意識,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熱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敝灰熳x成誦,一幅壯麗遼闊的草原畫卷就會浮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一股豪情便會油然而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方法落后,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這不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采用情境教學法,將情感教育貫穿語文教育的始終,從而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掌握文章深層次的情感,得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桂彩.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9):53.
[2]房明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考試周刊,2017,(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