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
[摘? ?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巧妙運用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培養(yǎng)樂感、體驗情感、塑造審美,從而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可從借助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運用流行音樂和整合學科課程四個角度,探索初中音樂教學開展的策略。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音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9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2-0029-02
素質教育是實施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準則,也是保證初中音樂教學活動效果的必然選擇。初中音樂教學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提升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升華思想品質來說大有裨益。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應當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策略,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雙重目標。
一、借助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魳方虒W的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音樂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很大的關系。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只重視音樂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降低,最終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不僅僅是教材所呈現的符號,還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五月栽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學生常見的音樂元素,如田間地頭人們的呼喊聲、插秧時的韻律節(jié)奏、插秧時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歡聲笑語等音樂元素,讓學生更好地感知《五月栽秧》所傳遞的熱愛勞動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感悟。同時,為了深化學生體驗,教師可以如此設計問題: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感情?請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感悟,表達自己對于勞動和農村生活的看法,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教師不能將眼光局限于書本之內,而是應當深入日常生活,深入田間地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音樂、體驗音樂、感悟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音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進而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得到情操上的陶冶和人格上的塑造。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音樂作品進行聯(lián)想、想象和欣賞,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音樂旋律和歌詞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用心聆聽,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從而更好地去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哦,林中那間小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和學生常見的音樂元素,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設想一下,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森林里的小屋內,屋外鳥兒喳喳叫、溪水潺潺流、風吹動樹葉沙沙響、蟲子不停鳴叫、山風唱起歌謠,我們延續(xù)護林員的使命,在林間小屋植樹種花,與自然為伍,以山風為伴,和山水花鳥、草木魚蟲共同呼吸。借助這個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林間小屋所傳遞出來的愛護大自然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需要發(fā)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在頭腦中聯(lián)想林間小屋的環(huán)境,自由表達他們的看法,讓學生從自身角度發(fā)揮思維靈感對音樂作品進行進一步的解讀,促使學生獲得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通過創(chuàng)設獨特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提升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品質,這不但切合了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運用流行音樂,構建活力課堂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初中音樂教材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變革,對此,音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接觸大量經典音樂作品以外,還應當讓學生認識大眾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作品通俗易懂,大多反映個人情感和都市生活,風格多樣,易讓學生接受。教師應當借助優(yōu)質的流行音樂,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構建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音樂課堂。
例如,《燦爛的陽光下》這首歌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珍惜現在祖國燦爛陽光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家國情懷。此時,教師可以先播放與該主題相近的流行音樂——GALA的《追夢赤子心》(當然,為了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選擇鹿晗這個學生喜愛的明星所翻唱的版本)?!蹲穳舫嘧有摹肥菒蹏髁x動畫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主題曲,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該動畫片的片段,讓學生在音樂和愛國動畫的雙重刺激下,感受革命先輩的拼搏努力,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而激發(fā)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唱《燦爛的陽光下》,讓學生在濃厚的愛國氛圍下深刻理解歌詞的內涵,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流行音樂的教學方式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不但營造了富有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感悟,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整合學科課程,實現積極遷移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整合學科課程資源,已經成為初中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初中音樂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整合的要求,合理、科學、有效地將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程整合的作用,讓學生在知識遷移過程中更好地感悟音樂作品。
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學科課程的整合:第一,音樂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靈活應用通過網絡收集整理的圖片、視頻和音樂作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作品。第二,音樂和語文之間的整合。在學習音樂作品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相關的語文課文,深刻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比如,在蘇少版初中音樂《七子之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蘇教版初中語文中的《香港回歸新聞一則》,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祖國分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體會香港回歸時人們激動的心情,激發(fā)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主旨。第三,音樂與美術之間的融合。音樂和美術都是藝術審美科目,它們之間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將音樂與美術整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在繪畫聯(lián)想中更好地感知音樂作品。比如,在《長江之歌》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創(chuàng)作一幅與長江相關的美術作品,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感悟能力。當然,音樂還可以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借助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地理課程(如借助地理課程所呈現的自然環(huán)境,實現課程整合)、政治課程(如借助政治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等多個課程實現整合。教師只要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整合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可以讓學生在知識遷移中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應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真正感知音樂作品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實現自我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海強. 巧用教學策略激活初中音樂課堂[J]. 北方音樂, 2017 (18):195.
[2]? 張妍芳.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 2016(9):182.
[3]? 鐘永聰.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有效性教學策略[J]. 文學教育(中), 2011(10):88.
(責任編輯? ?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