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會
關于公益,牛根生心中有三個公理,即慈善可以改變世界、慈善的目標是共同幸福、人人慈善
來源:《中國慈善家》2019年2月刊
牛根生
老牛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榮譽會長
蒙牛集團創(chuàng)始人
1月10日舉辦的2019道農會上,牛根生和眾多企業(yè)家出現在了一部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短片中。在那部短片中,他總結自己做了兩件事:“和大家一起創(chuàng)造了讓國人喝奶的生活方式”和“創(chuàng)辦中國現代家族慈善基金會—老?;饡?。
這兩件事在時間上并不是嚴格割裂的,而是并行了較長時間。早在2002年底,蒙牛還未上市時,牛根生就有了捐股的想法。此時距離蒙牛創(chuàng)立,僅僅過去3年時間。牛根生帶領蒙牛經歷了高速發(fā)展,使之成為中國知名品牌之一,他也由此成為風頭最盛的企業(yè)家之一。2004年底,牛根生宣布捐出個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和大部分紅利,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并于2016年接受沃倫·巴菲特及比爾·蓋茨夫婦的邀請,成為中國大陸首位加入“捐贈誓言(Giving Pledge)”的慈善家。
與此同時,老牛基金會逐步完成機構設立和實現捐股落地,開始組建專職團隊,探索治理機制和業(yè)務方向。牛根生本人則自2006~2009年陸續(xù)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董事長職務,從企業(yè)家轉變?yōu)榇壬萍?,“希望達成通過度己來度人的愿望”。
在牛根生看來,度己和度人存在辯證關系?!岸燃簳行⌒腋?,把家庭搞得都不錯,這肯定是一個快樂,但這是小快樂。而度人卻會有大快樂和幸福感?!弊源?,他越來越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專注于追尋內心世界的拓寬和充實,以及自我滿足,因為“度人是更徹底的度己”。
家系國運
牛根生位于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的家門上有一副對聯,上聯“傳家有道惟存厚”,下聯“處世無奇但率真”。這是他到訪杭州胡雪巖故居時看到的,遂引之到自家門前,并自擬了橫批:家系國運。
這四個字是牛根生慈善之路的重要思想之一。他認為,企業(yè)的成長,家庭的幸福和所處的國家、時代密不可分。企業(yè)家之間的差別在于是否關心社會的事、國家的事、民族的事、百姓的事。
早在創(chuàng)辦蒙牛時期,牛根生就開始踐行類似想法。1999年,蒙牛在呼市南行40公里處的和林格爾縣建廠。當時那里是一片荒山,植被稀少,牛根生想要改變當地不斷惡化的生態(tài),于是在生產的淡季—冬季之時發(fā)動工人植樹。后來老?;饡饺胝壓?,也選擇在和林格爾開展環(huán)保項目,即2010年開始的“內蒙古盛樂國際生態(tài)示范區(qū)”項目。
在業(yè)務領域,老?;饡畛跸颉爸凶诸^”基金會學習,跟隨政策,聚焦教育、醫(yī)療和救災幫扶三個領域。這也是公益組織最容易切入的領域,但牛根生并不打算止步于此。在他的認知中,有的項目要立足當下,有的項目則要立足未來,甚至要做成“百年大計”。據此,他相繼提出,將行業(yè)推動和環(huán)保列入老牛基金會的業(yè)務范圍。
“當下的(事兒)人們能看懂,未來的(問題)就不一定了?!迸8f,“時間越久,(這些項目)越能回饋社會,意義越重大?!彼F在越來越傾向于未來系列。
2011年,牛根生到美國夏威夷考察學習環(huán)保項目,偶然接觸到當地一家兒童博物館,其“體驗式、互動式的教育理念”和“公益性的運作方式”觸動了他。他隨即決定,將這種模式引進中國,并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兒童早期教育提供新思路。迄今,已有三家兒童探索博物館分別落地北京、呼和浩特和香港,上海館正在建設之中。
兒童博物館項目專注于0~7歲兒童的早期教育,需要持續(xù)跟蹤50年,才能看到效果?!拔叶?0歲了,還能活50年嗎?這個肯定就是很長遠的布局?!迸8f。
從2004年底至今,老?;饡堰M入第15個年頭。截至2018年底,基金會共運作了236個公益項目,遍及中國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及美國、加拿大、法國、丹麥、尼泊爾、非洲等地,公益支出達14.33億元(2018年數據未經審計)。其中,96.6%的資金和94.1%的項目落地在中國。
對于這些項目,牛根生坦言他并無遺憾的地方?!爸灰ㄥX不辦壞事,那就沒錯?!边@一方面有賴于老牛基金會團隊的嚴謹,另一方面也與他提出的“發(fā)明—發(fā)現”理論有關。
牛根生認為,“發(fā)明一個東西很難,但發(fā)現容易一點,發(fā)現好東西,又能模仿出來,就很了不起?!彼赋?,要學習和嫁接已操作成熟的公益項目、模式,與已被時間證明的理念,比如兒童博物館的相關理念已實踐超過100年。
牛根生將顯性公益支出歸結為“財力慈善”,同時他也認識到“智力慈善”的重要性。“因為光有財力慈善,沒有智力慈善,不能很好地放大慈善的資源功能,而光有智力慈善,不出錢,那效果也不會好。一起做更好一點?!?/p>
對于“智力慈善”,牛根生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做培養(yǎng)慈善家的慈善家”,即建議、推動、倡導或影響更多的人做慈善。比如,2015年,牛根生聯合比爾·蓋茨、瑞·達利歐、何巧女、葉慶均4位中美慈善家共同發(fā)起成立國際公益學院,旨在系統化地為中國公益行業(yè)培養(yǎng)骨干人才。這件事影響甚巨。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做生產企業(yè)家的慈善家”,因為“企業(yè)家是社會非常稀缺的財富和資源”。牛根生是非營利機構中國企業(yè)家俱樂部的發(fā)起人之一,并擔任理事,在這個平臺上倡導企業(yè)家精神。另外,他還以各種方式輔導了大大小小至少三四十家企業(yè),這其中就包含被稱為“蒙牛系”的部分企業(yè)—當年追隨牛根生創(chuàng)業(yè)的不少蒙牛高管離開后選擇創(chuàng)業(yè),其成長或多或少都得益于他。
慈善改變世界
老?;饡侵袊谝患椰F代意義上的家族基金會,盡管是以家族基金會的名義旗幟鮮明地示人,但私下里牛根生并不認為這個基金會和其他慈善組織相比有多大的特殊之處。他更強調“基金會”和“最終目標”,而不是“家族”。于他而言,“家族”僅僅意味著出資方式不同而已,是實現其慈善夢想的一個路徑。“中國現在做慈善的方法和路徑很多,但目標始終是清晰的,就是共同幸福?!?/p>
捐股之初,牛根生曾遭遇不少誤解?!凹胰艘擦R我,說房子和車的貸款還沒還,怎么把錢給捐了?”但他堅持己見,“我想做得純粹一點,肯定是有點另類?!?/p>
事實上,直到現在還有不同聲音出現,牛根生對此也知曉一二。當初捐股時,他曾對外宣稱:“寧愿世人把它視作一次一本萬利的精明投資,而不是單純地把它視為道德犧牲?!?/p>
“我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水到渠成,總有一天大家會頓悟?!迸8f,“中國慈善家想要全社會相信,需要時間,如果全社會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不做公益慈善,他是不會相信你的?!?/p>
他早已變得坦然。“世界上所有事情都不會完美,(做)任何一件事,都有磕磕碰碰,溝溝坎坎,我覺得都是正常的,(就)看你的心態(tài)怎么樣??梢杂欣硐耄荒芾硐牖?。”他對《中國慈善家》說,“度人是更徹底的度己,我通過捐股投資眾人,而讓自己一家人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更加快樂,還不是一本萬利嗎?”
老?;饡鮿?chuàng)之時,牛根生就有將其做成“千年老廟”的愿景,希望可以代際傳承,所以他將基金會命名為“老?!?。他曾對兒子牛說:“我起這個名字就是為你們考慮。爸爸現在是老牛,我離開這個世界后,你就是老牛,你離開這世界后,你的子女就是老牛。這是咱們代代相傳的名字。”
在牛根生的影響下,家族成員全部投身到慈善事業(yè)中來。2015年,牛和牛瓊發(fā)起成立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
對于牛家轉型慈善家族,牛根生有自己的考慮。“我家孩子沒做過生意,我爹也沒做過生意,(只有)我做了企業(yè)。而慈善,我爹也做過,我想把家風傳承下去,對子女說,直接(做)慈善算了?!彼f服子女,“做生意人太多,路太窄,不好做,你們做點輕松的,做慈善人也少,路也寬?!?/p>
牛根生對老牛兄妹基金會的項目很少過問,他只是建議他們“最好不要(和老?;饡┲貜汀保小安町惢?,“做點拾遺補缺的事”。在他的建議下,老牛兄妹基金會目前所關注的領域與老?;饡兴鶇^(qū)分,致力于支持兒童福利和青年創(chuàng)業(yè)。
關于公益,牛根生心中有三個公理,即慈善可以改變世界、慈善的目標是共同幸福、人人慈善。
“為了實現這三個公理,總得有一些組織去推動,把慈善家聯合起來,進而形成全球公益慈善生態(tài)圈?!迸8f。在此之前,他曾推動老?;饡推渌麢C構共同發(fā)起東西方慈善論壇,促進東西方慈善行業(yè)交流。自2014年以來,該論壇已舉辦4屆領袖峰會。
對于在類似的平臺上應該發(fā)揮怎樣的價值,牛根生從自身所為出發(fā),提出兩個要求:慈善家把自己的善事做好,也能讓別人把善事做好。
“慈善家既不能唯我獨尊,也不能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勢?!迸8鷪孕?,慈善的力量可以改變世界?!案淖兪澜绲牧α坑泻芏喾N,有的力量可以使一部分人受益,同時會使另一部分人受損。但慈善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共同幸福??梢怨餐芤?,至少不會受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