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華 鄭國平 付清波 林 樂
(新疆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第一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查大隊 烏魯木齊 830013)
蘇尤河鉬礦地理位置處于西準噶爾巴爾魯克山西段,行政區(qū)劃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裕民縣管轄,其大地構(gòu)造位置處于哈薩克斯坦克-準噶爾板塊(I)、準噶爾微板塊(II)、謝米斯臺-庫蘭卡孜干-紙房-瓊河壩早古生代陸緣島弧內(nèi)[1],是新疆境內(nèi)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大斑巖型鉬礦。
蘇尤河鉬礦地表主要出露中泥盆統(tǒng)巴爾魯克山組第二巖性段(D2b2)深灰色、灰色硅化、角巖化安山質(zhì)晶屑巖屑凝灰?guī)r與石炭紀小巖體及巖枝[2]??辈榻Y(jié)果顯示:巴爾魯克山組第二巖性段為有利的賦礦層位,二長花崗斑巖為主要的賦礦巖體;區(qū)域上北東-南西和北西-南東“X共軛”斷裂,控制著礦區(qū)北東-南西和北西-南東的“X共軛”次級斷裂,進而控制礦區(qū)侵入巖及地層中“X”型微裂隙的發(fā)育,形成有利的賦礦空間;鉀化、硅化強烈地段,亦是有利的賦礦部位。地表以巖體為中心,具明顯的斑巖型蝕變分帶。
蘇尤河鉬礦1∶5萬化探異常呈帶狀,元素組合Bi、W、Mo、Au、Ag、Cu、Sn(As、Sb、Zn、Ni、Pb、Cr)。各元素異常套合極好,多有三級濃度分帶,濃集中心明顯。1∶2萬化探異常元素組合為Mo、W、Sn、Bi、Au、Ag、As、Sb。W、Mo、Bi、Cu高溫元素位于異常區(qū)中心區(qū),而Au、As、Sb等低溫元素多分布在巖體的外圍,除了Sb元素外,各元素均具有三級濃度分帶。主成礦元素Mo僅與Sn、Bi有一定的疊合關系,異常延伸較長,且異常走勢由礦化較好地段向兩側(cè)逐漸變?nèi)酰从沉说V化的強弱。但是Mo與同是成礦元素的W疊合很不好,顯示兩者沒有明顯的共生關系。且W的主異常范圍在Mo異常中心稍外圍,反映Mo主礦體兩端的W礦化。元素Au、Ag、Cu、As疊合較好,且在空間上與Mo元素有一定的擬合關系,反映Cu、Au、Ag與Mo有一定的共生關系,Au極有可能以超細微非結(jié)構(gòu)混入物的形式進入伴生黃銅礦、黃鐵礦的晶格中。Sb異常同Au、Ag、Cu有一定的疊合關系,但異常強度及異常范圍不及后者。元素異常分帶大致可以分為Mo、Sn、Bi(內(nèi))→W(中)→Au、Ag、Cu、As(外)。
以Ⅱ號巖體礦化段KT52線剖面原生暈特征為例,其原生暈濃度分帶(圖1)可見:
(1)異常的規(guī)模和強度Mo元素異常最為發(fā)育,規(guī)模大、強度高,常形成寬帶狀3級濃度分帶,異常濃集中心明顯;W、Au元素異常較為發(fā)育,規(guī)模強度中等偏大,常形成帶狀異常,具有3級濃度分帶,異常濃集中心明顯;Bi、Sn、Ag元素異常中等偏弱,形成帶狀異?;螯c異常,除Bi元素具有3級濃度分帶外,Ag元素具有2級濃度分帶,Sn元素只有1級濃度分帶。As元素只形成點異常,具有3級濃度分帶。
(2)異常同礦體的關系Mo元素異常上下貫通,很好的反映了主礦體的形態(tài),濃集中心反映礦化最好的地段;Au、Ag、Bi元素異常有很好的疊合性,且濃集中心與主礦體(主巖體)有很好的重合性,反映Au、Ag礦化與巖體有關;W、Sn元素疊合也很好,但濃集中心位于主礦體兩端;As元素異常與礦體位置有一定的關聯(lián)。
綜合Ⅱ號巖體礦化段剖面的元素原生暈特征,依據(jù)各元素異常濃集中心與主礦體的位置,將元素按照由上到下,大致可以分為Mo、W→Bi、Sn、Au、As→Cu、Ag的帶狀特征。
根據(jù)控礦地質(zhì)因素、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建立蘇尤河鉬礦地質(zhì)—地球化學找礦模式(表1)。
圖1 蘇尤河鉬礦床KT52線(NE135°)剖面原生暈地球化學異常圖1-安山質(zhì)晶屑巖屑凝灰?guī)r;2-堿長花崗斑巖;3-二長花崗斑巖;4-花崗巖;5-花崗閃長斑巖;6-礦體
表1 蘇尤河鉬礦找礦地質(zhì)條件和信息準則及標志
(1)蘇尤河鉬礦地表具明顯斑巖型蝕變分帶,且化探異常元素組合為典型的中高溫元素組合。異常重現(xiàn)性較好,中心為Mo、W、Sn、Bi,而Au、As、Sb等低溫元素異常多分布在巖體的外圍,各元素多具有三級濃度分帶;
(2)蘇尤河鉬礦床水平上Mo、Sn、Bi(內(nèi))→W(內(nèi)中)→Au、Ag、Cu、As(中)→V、Co、Ni、Mn、Sr、Ba(中外)→F、Cl、B(外)的分帶特征。垂向上,具有Mo、W→Bi、Sn、Au、As→Cu、Ag的帶狀特征。
以上各項找礦地質(zhì)條件、信息準則、找礦標志的確立,礦床地質(zhì)—地球化學找礦模型的建立,對于礦區(qū)深部及外圍找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