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姝
(鞍山市婦兒醫(yī)院生殖中心,遼寧 鞍山 114014)
近年來,婦產科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因其種類繁多,占據各疾病較大比例,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婦科疾病如子宮肌腺瘤、子宮肌瘤等常用的手段,傳統(tǒng)常采用腹式子宮切除術,雖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同時也存在對機體損傷大、不利于術后恢復等諸多缺點。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chuàng)手術因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逐漸被應用于臨床中。本文探討陰式子宮切除術在婦產科的臨床療效,對我院收治的110例婦產科疾病患者作了研究,效果頗佳,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婦產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學》中子宮切除手術指征,無任何不耐受手術指征,且疾病均為良性病變,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子宮、宮頸惡性病變、精神疾病、傳染性疾病、臟器官功能障礙及具有盆腔手術史者。隨機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5例。其中研究組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39.65±3.47)歲,子宮肌瘤38例,子宮肌腺瘤17例;對照組年齡30~62歲,平均年齡(38.82±3.51)歲,子宮肌瘤40例,子宮腺肌瘤15例。兩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盆腔B超及婦科檢查,判斷子宮活動度、大小、雙附件有無病變等。對照組患者接受腹式子宮切除術治療,術前對患者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選恥骨上方3 cm處做橫行切口,根據stark術式將病變子宮取出后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并常規(guī)消毒。研究組患者實施陰式子宮切除術治療,術前3 d對陰道進行沖洗做好腸道準備,患者取仰臥位,根據患者病情選擇硬膜外阻滯麻醉或靜脈和氣管插管吸入復合麻醉,做相應形狀切口,做切口前,在宮頸和陰道黏膜交界處注射20 mL腎上腺素與0.9%氯化鈉稀釋混合液,比例為1∶250,利于分離膀胱宮頸間隙以及陰道直腸間隙,以防術中發(fā)生大出血。對膀胱宮頸間隙以及陰道直腸間隙進行分離,裁剪子宮前后膜,并用手術鉗夾切斷主韌帶、圓韌帶、骶韌帶、子宮血管及相關附件,妥善取出病變子宮,使用可吸收線對陰道黏膜前后壁及盆底腹膜進行縫合,放置T型引流管并置入陰道紗布,術后24 h后取出。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以及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來描述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以t檢驗;采用百分比來描述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及術后臨床指標比較:研究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住院費用均比對照組少,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及術后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及術后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 住院費用(元) 住院時間(d)對照組 55 73.41±11.31 148.74±35.26 32.52±4.68 2785.45±462.13 8.59±1.43研究組 55 61.53±10.82 99.56±27.38 19.93±4.25 2016.18±423.95 5.24±0.87 t-5.629 8.170 14.770 9.097 14.843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出現(xiàn)3例并發(fā)癥,主要為陰道殘端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5.45%;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11例并發(fā)癥,分別為3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腹脹、2例盆腔粘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20.00%。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χ2=5.238,P=0.037),差異顯著,P<0.05。
在婦產科,子宮切除術常用來治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病變、早期宮頸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張力性尿失禁、子宮肌腺瘤、附件病變等婦科病癥。臨床常見的子宮切除術有腹式子宮切除術、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及陰式子宮切除術三種。腹式子宮切除術是最為經典的一種手術方法,操作步驟與規(guī)范都比較成熟,已有多年的使用歷史,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該方法操作難度系數低,術野開闊,干凈、有效剝離子宮附近的組織,對周圍組織的損害較小,對醫(yī)師的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術中受腸道的干擾比較多,手術時間較長,且術中出血量較多,不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健康,增加住院時間;術后腹部易留下瘢痕,影響美觀,且并發(fā)癥較多。腹腔鏡手術屬于新型微創(chuàng)方法,對機體創(chuàng)傷較小,術后恢復快,但在很多基層醫(yī)院該項手術技術與設備仍需進一步完善;陰式子宮切除術也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主要是利用陰道這一天然孔道施行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滲血少等特點,無需開腹與關腹操作,減少開腹、盆腔沖洗及關腹時間,簡化手術過程,進而縮短了手術時間;術中受腹腔臟器干擾較小,利于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且腹壁沒有瘢痕。如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等無法耐受傳統(tǒng)開腹手術,選擇陰式子宮切除術更為適合。但該手術方法無法完全取代開腹手術,需具有一定的適應證,包括患者已有生育史、無生殖器惡性病變、子宮附件良好、無盆腔粘連等。為保證手術效果,對于非脫垂者進行該項手術時要求主治醫(yī)師具有較高的操作技術水平、豐富的臨床經驗,并且熟悉手術知識及相關禁忌證。手術過程中要保證牢靠結扎子宮靜脈,對各殘端進行仔細縫扎,以防滑脫,若不慎出現(xiàn)滑脫則需立即實行開腹手術進行血管結扎。
本研究中,通過對研究組實施陰式子宮切除術,對照組實施腹式子宮切除術,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依次為(61.53±10.82)min、(19.93±4.25)h、(5.24±0.87)d均明顯比對照組(73.41±11.31)min、(32.52±4.68)h、(8.59±1.43)d短,術中出血量(99.56±27.38)mL和住院費用(2016.18±423.95)元均比對照組(148.74±35.26)mL、(2785.45±462.13)元少,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出現(xiàn)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5.45%;對照組出現(xiàn)1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是20.00%,研究組明顯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說明,同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方法安全性更高,對機體損傷較小,利于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采取陰式子宮切除術能夠有效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和住院費用,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