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霞
摘 要:本文對噴灌條件下冬小麥水肥綜合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噴灌條件下冬小麥水肥施用對產量情況做了相關試驗,試驗地點為山東省慶云縣,時間為2016年10月上旬播種,2017年6月20日收獲,試驗區(qū)面積為144m2。根據2017年3月9日、2017年4月19日、2017年5月3日、2017年5月28日等四個時間段,對冬小麥全生育期噴灌水量進行了處理設計,每個處理設三次重復,并設置地面灌作為對比。另外,對冬小麥全生育期噴灌水定額及施肥量進行了設計處理,分析噴灌條件下冬小麥水肥調控技術,在噴灌定額減少的情況下,需對全生育期冬小麥適當增加肥料,以確保冬小麥正常生長并獲得較高產量。
關鍵詞:噴灌;冬小麥;水肥管理;管理模式
農業(yè)生產中,影響作物產量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水肥。在水肥對作物的影響研究方面,我國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水肥綜合管理方面,我國也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如在溫室和大棚特殊條件下,進行水肥綜合管理研究試驗,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氣候、環(huán)境、降水量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這些成果不能直接用于自然條件下的農作物。目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業(yè)生產在應用技術方面有明顯的弱勢,在理論支持試驗方面也有較大的差別。
現代農業(yè)生產中,培育農作物最主要的增產措施是施用化肥,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施用氮肥所起的作用在逐漸下降。根據調查得知,我國農業(yè)生產中,當季氮肥的損失率為30%-50%,利用率為30%-35%,不僅對農民造成了經濟損失,也對環(huán)境、土地等造成了嚴重污染。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研究了噴灌條件下冬小麥對水肥的利用情況,分析了冬小麥水肥調控技術,通過調控水分和養(yǎng)分的時空分布,既達到作物高產的效果,充分發(fā)揮肥料的作用,又能實現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對農業(yè)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試驗研究
1.研究概況
試驗安排在山東省慶云縣,時間為2016年10月上旬播種,2017年6月20日收獲,歷時8個多月。氣溫為110C,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54mm,試驗為砂壤土質地,田間持水量21.5%,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為69.6ppm,噴灌系統(tǒng)采用半固定式鋁合金支管、噴頭流量為1.77~3.5m2/h,噴頭布置間距為12m*12m,采用潛水泵提水加壓,地面灌采用管道輸水,灌水量根據水表顯示信息,試驗品種為“濟麥22”。
2.試驗設計
試驗區(qū)面積為144m2,越冬前灌水量為59.3mm。針對冬小麥噴灌水時間和噴灌水量進行了A、B、C三個處理設計,每個處理設三次重復,并設置地面灌作為對比。第一次灌水時間為2017年3月9日,處理A灌水量為50mm,處理B灌水量為40mm,處理C灌水量為30mm;第二次灌水時間為2017年4月19日,處理A灌水量為50mm,處理B灌水量為40mm,處理C灌水量為30mm;第三次灌水時間為2017年5月3日,處理A灌水量為50mm,處理B灌水量為40mm,處理C灌水量為30mm;第四次灌水時間為2017年5月28日,處理A灌水量為50mm,處理B灌水量為40mm,處理C灌水量為30mm。
對冬小麥全生育期噴灌水定額進行設計處理,每個處理設三次重復。全生育期噴灌水主要為底墑水、封凍水、起身水、拔節(jié)水、孕穗水、抽穗水、灌漿水等七種,試驗中將全生育期噴灌水7次,與除起身水之外的其它噴灌水六次及除起身水、抽穗水之外的其它噴灌水五次做比較,7次灌水定額每次為400m3,6次灌水定額每次為500m3/400m3/300m3,5次灌水定額每次為500m3/400m3/300m3。
在不同噴灌試區(qū)內進行冬小麥水肥調控技術的試驗,對施肥量進行了設計處理,分析常規(guī)施用量和高肥施用量兩種施肥水平。其中常規(guī)施用量在噴灌區(qū)西半部進行,氮元素施肥量為225kg/hm2,磷元素施肥量為150kg/hm2,氮元素施肥量為375kg/hm2;高肥施用量在噴灌區(qū)東半部進行,氮元素施肥量為270kg/hm2,磷元素施肥量為195kg/hm2,氮元素施肥量為375kg/hm2。根據試驗設計,將氮肥的50%作為底肥,磷肥和鉀肥全部作為底肥,50%的氮肥在拔節(jié)期作為追肥施入試驗區(qū),其余磷肥、鉀肥一起在播前施入。
二、觀測內容
土壤含水率觀測:大約每十天觀測一次,灌水及降雨前后加測, 取樣深度分別為 10cm、 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作物參數測定: 主要測定小麥的產量、小麥的全氮量、穗長、穗粒數、千粒重等;養(yǎng)分測定: 測定拔節(jié)期、收貨時,土壤中全氮、硝態(tài)氮的含量。
三、土壤含水量指標
土壤含水量指標能較好反映作物旱情狀況,是我國農業(yè)研究中比較成熟的一種技術。噴灌條件下,土壤含水量指標可以擬定旱情,根據農田水量平衡原理,可以通過計算,測出各時段末的土壤含水量,預測冬小麥是否發(fā)生干旱。一般情況下,根據土壤含水量指標顯示,當土壤相對含水率小于40%時,說明冬小麥旱情嚴重,需要及時透徹灌水;當土壤相對含水率在40%-60%之間,表明冬小麥呈現旱象,之后幾天要及時觀察并基于適當水分;當土壤相對含水率在60%-80%之間,表明作物土壤水分含量適宜,剛好滿足冬小麥的生長;當土壤相對含水率大于80%時,表明土壤水分過多,會造成養(yǎng)分流失。土壤含水量指標能反映農作物旱情狀況,但上述數值并不適用于所有作物,需根據作物類別具體分析。
四、結語
針對冬小麥農作物,合理的灌溉與施肥,對冬小麥生長狀況具有良好的影響,并為作物增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噴灌條件下,土壤含水量指標可以擬定旱情,根據農田水量平衡原理,可以通過計算,測出各時段末的土壤含水量,預測冬小麥是否發(fā)生干旱。根據冬小麥噴灌水時間和噴灌水量的設計處理,對冬小麥全生育期噴灌水定額設計,以及對常規(guī)施用量和高肥施用量兩種施肥水平的試驗,表明噴灌水量與冬小麥產量有一定的關系,在噴灌水量減少的情況下,冬小麥耗水量減少,其產量也逐漸減少;為確保農作物的高產,在噴灌定額減少的情況下,需適當增加肥料;根據施肥量設計,與地面灌水相比,氮肥施用量增加了30-45kg/hm2純氮,磷肥施用量增加了30-45kg/hm2五氧化二磷。
參考文獻:
[1]蔡東玉,周麗麗,顧濤,試驗等.不同噴灌施氮頻率下冬小麥產量和氮素利用研究[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8,49(6):278-286.
[2]周麗麗,薛彬,孟范玉,試驗等.噴灌定額和灌水頻次對冬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分析[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8,49(1):235-243.
[3]薛彬,李雪,嚴海軍.圓形噴灌機條件下不同灌水施肥量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J].節(jié)水灌溉,2016,(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