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
摘 要 近年來,“鄉(xiāng)村振興、文化為魂”已然成為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識,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征程上,文化找回了村莊的記憶、留住了失落的鄉(xiāng)愁、提升了村民的歸屬感。但是,還存在著村民的主體作用有待進一步發(fā)揮、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新、活動參與者“陰盛陽衰”的現(xiàn)狀有待進一步扭轉等不足。筆者結合本職工作,對破解不足、打造農村文化升級版作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 鄉(xiāng)村振興 農村文化 升級版
建設文化大省,基層文化是基礎,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文化建設是靈魂。在鄉(xiāng)村振興的路徑上,獨特的、不可復制的文化資源被深度挖掘,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有效推進,使當?shù)卮迕裼辛诵撵`家園的歸屬地。然而,與城市相比較,農村文化基礎薄弱,人才短缺,差距依然明顯存在。如何以鄉(xiāng)村振興為契機,從根本上扭轉這種現(xiàn)狀,是擺在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面前必須攻克的課題。
一、喚醒村民文化自覺
筆者所在的胥口鎮(zhèn)得名于伍子胥渡江的傳說,境內,上練、下練等地名和葛溪溪名則出自東晉道教學者、醫(yī)藥學家葛洪。隨著小城鎮(zhèn)整治的不斷推進,村民羅中玉關停了廢品收購站。該站設在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名為“謙吉堂”的老房子內,上下兩層,面積400平方米,帶有一個院子。收購站關停后,老房子將作何新用途?房主羅中玉愛好書法、繪畫,平時,希望有一個潑墨揮毫的場所,還可以把作品展示起來,文化站適時出擊,與羅中玉商量,把老房子變身為文化活動場所。幾番切磋,達成了共識,羅中玉把老房子來了個徹底清掃,粉刷了墻壁、調換了門窗,購置了一批桌椅等用品,文化站特地征集了100幅書畫作用,用于布置,這里成了周邊書畫愛好者的集聚地。
羅中玉把“謙吉堂”更名為“文匯謙吉”,希望能夠以文會友、共沐文化的春風,事實恰如羅中玉所愿,春節(jié)前夕,本土書畫家們齊聚“文匯謙吉”,免費為村民們書寫春聯(lián)、繪制年畫:平時,舉辦攝影作品展覽、展出“全家?!焙嫌啊⒉贾谩榜憧诜窖詨Α薄腥藛柫_中玉:400平方場地供大家文化交流、怡情養(yǎng)性,是不是太可惜了?羅中玉回答:祖?zhèn)鞯睦戏孔幽軌虺蔀殚_展文化活動的平臺,我樂意。
在胥口鎮(zhèn),像羅中玉這樣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投身于文化建設中的村民還有不少,大家以一腔激情,無私地參與到文化建設的隊伍中,挖掘整合竹排、醫(yī)藥、移民等十大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富春記憶”展覽館。他們自覺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習活動,潛移默化地融入新編越劇折子戲、原創(chuàng)情景劇、山鄉(xiāng)小調、網(wǎng)絡文化作品中,“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村民的主體作用日益突顯,是農村文化紅紅火火的首要保障。
二、豐富文脈傳承形式
以前,胥口鎮(zhèn)的文化活動內容以民間民俗文化為主,打腰鼓、跳排舞、舞龍燈等活動難度不大,人人可以參與,具有聚人氣、接地氣的特點,但同時存在著形式比較單一、結構比較粗放、同質化現(xiàn)象明顯、缺少創(chuàng)新活動等問題,難以滿足村民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富陽區(qū)舉辦“味道山鄉(xiāng)”大會,胥口鎮(zhèn)是主陣地之一。在“田園餐桌”活動中,主辦單位為來自東西南北的游客捧上胥口八大碗,文化站為每一道菜注入歷史和文化內涵——一盤清炒螺螄,賦予它觀音娘娘曾經(jīng)盛裝到過葛溪,為迎接觀音娘娘,山神喝令附近溪段的螺螄沐浴打扮、吐盡腹中臟水、清清爽爽等候觀音蒞臨,眾螺螄照辦無誤,于是,該溪域螺螄味道格外鮮美,成為佳肴;一盤清水魚,承載著孝子的故事,古時的寒冬臘月,孝子的母親患病想吃鮮魚,孝子跑到溪邊,脫下衣服躺臥在厚厚的冰上,用體溫融化冰塊,感動了一條魚,跳出水面,孝子把魚刮鱗剖腹,準備帶回家,但轉念一想,這條魚為我母親寧愿舍棄性命,不能把它全都吃了,便把魚剖成兩半,一半放入水中,一半帶回家孝敬母親;一碗霉干菜扣肉,相傳因葛洪喜食而傳承至今……
文化站抓住“味道山鄉(xiāng)”大會之“山鄉(xiāng)大戲”演出的契機,創(chuàng)作、排練了情景劇《幸福的獨輪車》,以當年山鄉(xiāng)的主要交道工具獨輪車為貫穿全劇的主線,以獨輪車的主人小蔣從高山上車著一袋稻谷和一頭豬去糧站和生豬收購站所遇到的一系列事件,既原汁原味又妙趣橫生,融農耕文化、山鄉(xiāng)特色、人心之美于一劇,演出后,贏得滿堂彩。
從此次活動中,我們深刻感受到:文脈的傳承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才能滿足村民們的不同需求,同時,農村文化迫切需要文化人才的輔導,高檔次的輔導才能使農村文化活動躍上臺階。
三、扭轉“陰盛陽衰”現(xiàn)象
在農村文化活動的參與群體中,女性的參與度明顯高于男性,中老年村民的參與度明顯高于年輕人,呈現(xiàn)出必須扭轉的“陰盛陽衰”現(xiàn)象。
破解這個瓶頸,必須兩手抓,一手抓拓展農村文化禮堂綜合功能,使禮堂兼具圖書館、體育館、影劇院作用,成為綜合體,讓文化滲透每個角落;另一手立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推陳出新,依托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農耕文化、傳統(tǒng)習俗,源源不斷地從現(xiàn)代文明中吸取營養(yǎng),注重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包容、不斷融入時尚元素,打造具有新時代特質的農村文化品牌,吸引不同年齡的村民群體參與進來,感受文化的滋養(yǎng),領略文明的浸潤,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升幸福指數(shù)。
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征程上打造文化升級版,前無古人、還看今朝。前行的路上,挑戰(zhàn)在所難免,機遇必定存在,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的平臺廣闊、大有可為,用不變的初心守望鄉(xiāng)愁、用赤誠的真情澆灌鄉(xiāng)情,揮灑心智和汗水,可期豐碩的果實!
(作者單位為杭州市富陽區(qū)胥口鎮(zhèn)綜合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