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敦繪,史偉,婁方明,鎖星星,李晶,湯郁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江蘇 鎮(zhèn)江212001)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癥疾病,常以滑膜炎和局部或全身性骨丟失為特征[1]。研究顯示,RA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zhì)疏松。測定骨代謝生化指標能夠及時了解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情況,對早期預測骨量丟失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3]。糖皮質(zhì)激素的使用會導致RA患者骨量改變,因此,我們選取了未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的RA患者,通過測定血清骨代謝標志物Ⅰ型膠原C-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型膠原氨基端前肽(typeⅠ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骨鈣蛋白的含量,分析RA患者的骨代謝情況,并觀察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抑制劑(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強克,批號S20110004,25 mg,上海賽金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治療后RA患者骨代謝指標的變化。
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診治的RA患者65例,其中男9例、女56例,男∶女=1∶6.2,年齡(55.04±10.09)歲,病程1個月~30年,DAS28評分(5.06±1.46)分,紅細胞沉降率(ESR)為(46.45±33.43)mm/h,C 反應蛋 白(24.02±29.68)mg/L,類風濕因子(RF)滴度為20~2 000 IU/L,抗環(huán)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抗體(399.7±280.48)RU/L。65例均符合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和歐洲抗風濕病聯(lián)盟類風濕關節(jié)炎分類標準。排除標準: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肝腎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和其他風濕性疾病等患者。健康對照組57例為我院健康體檢人員,其中男8例、女49例,男∶女=1∶6.1,年齡(53.5±9.17)歲。兩組年齡、性別構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得到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研究對象進入研究前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血清中CTX、PINP、骨鈣蛋白含量測定采用瑞士Roche公司Cobas 6000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ESR、C反應蛋白、RF、抗-CCP抗體由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統(tǒng)一測定。
對于部分難治性RA患者或對臨床常用免疫抑制劑不能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活動性RA患者采用TNF-α抑制劑治療,共計30例。滅菌注射用水溶解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后,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每次間隔3~4 d,12周為1個療程。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時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即[M(Q)]表示,兩組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變量間相關分析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不服從則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RA患者血清CTX含量(511.37±204.48)ng/L明顯高于對照組[(391.62±143.68)ng/L,t=3.686,P<0.05];血清PINP含量(42.19±15.39)μg/L明顯低于對照組[(49.61±15.42)μg/L,t=-2.933,P<0.05]。RA患者血清骨鈣蛋白含量(14.88±5.64)μg/L與對照組[(15.49±5.08)μg/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99,P>0.05)。
RA患者血清CTX含量與患者年齡、DAS28評分、ESR、C反應蛋白呈明顯正相關,與病程、RF、抗-CCP抗體無明顯相關性。血清PINP、骨鈣蛋白含量與病程呈正相關,與年齡、DAS28評分、ESR、C反應蛋白、RF、抗-CCP抗體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
表1 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骨代謝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r值
TNF-α抑制劑治療后,RA患者PINP、骨鈣蛋白含量較治療前明顯升高;ESR、C反應蛋白、DAS28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血清CTX、RF、抗-CCP抗體水平未見明顯變化。見表2。
RA患者的骨質(zhì)疏松是年齡、性別、制動、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應用和炎癥多方面綜合的結果[4-5]。關于RA患者骨代謝的研究已較多[6-7],但對未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RA患者骨代謝水平研究較少,本研究排除了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RA患者,基本排除了藥物的影響。
人體的骨組織代謝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成熟骨的吸收過程和新生骨的生成過程失衡時,機體的骨質(zhì)就會出現(xiàn)異常[8]。國際上常常采用一些生化指標來反應這一過程[9],推薦CTX作為骨再吸收的標志物,用來描述破骨的過程;PINP、骨鈣蛋白作為骨形成的標志物,用來描述新骨生成的過程[10]。
本研究結果顯示,RA患者的CTX含量明顯高于健康對照,PINP含量明顯低于健康對照,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6,11],提示RA患者的破骨代謝活躍,而成骨代謝較低。以上結果提示,RA患者破骨的活化可能是RA患者骨質(zhì)變化的啟動因素。
對RA患者骨代謝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CTX含量除了受年齡影響外,還受DAS28評分、ESR、C反應蛋白等評估病情活動指標的影響,而與RF、抗-CCP抗體無關。研究顯示[12],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患者的CTX水平也是升高的,但較少存在炎癥因子的升高,提示RA患者破骨升高的原因不完全等同于老年性骨質(zhì)疏松。DAS28的評定包括ESR、C反應蛋白、疼痛關節(jié)數(shù)、壓痛關節(jié)數(shù)和患者疼痛指數(shù)評分,主要與疾病炎癥有關,ESR和C反應蛋白也主要反映機體的炎癥情況[13];RF和抗CCP抗體是體內(nèi)的抗體之一,反映機體的免疫情況。以上相關分析結果說明,RA患者活躍的破骨主要與機體炎癥有關。這可能是成骨指標與病程明顯相關的原因。成骨指標PINP、骨鈣蛋白水平與病程正相關,提示病程越長,成骨代謝越高。長病程的RA住院患者往往疾病反復,病情較重,其成骨指標可能是繼發(fā)于破骨指標CTX的變化,提示RA可能是破骨活躍,帶動成骨上升的高代謝狀態(tài)疾病。
RA患者體內(nèi)高水平炎癥因子已成共識,包括TNF-α、IL-1、IL-6、IL-8等,TNF-α升高是患者關節(jié)滑膜增生,ESR、C反應蛋白升高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TNF-α通過誘導破骨細胞的活化,促進骨和軟骨的吸收,來誘發(fā)RA患者骨量的變化[1]。臨床使用TNF-α拮抗劑,能夠緩解RA患者的關節(jié)癥狀,緩解炎癥[14-15]。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作用機制是競爭性地與TNF結合,阻止TNF與細胞表面受體的結合,抑制TNF的生物學活性。本研究中,RA患者接受TNF-α抑制劑治療后,其成骨代謝指標PINP、骨鈣蛋白水平升高,炎癥指標C反應蛋白、ESR以及病情評估指標DAS28評分下降,提示抗TNF-α治療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并且能增強患者成骨能力,有利于正骨平衡,減少骨量丟失的發(fā)生。
總之,未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RA患者破骨活躍,成骨低下。疾病炎癥是影響RA破骨的主要因素。RA患者處于破骨活躍,帶動成骨上升的高代謝狀態(tài)。測定骨代謝指標的變化,可評估患者骨量流失的情況,同時也對病情的活動情況具有一定的評估價值。給予RA患者抗TNF-α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骨代謝狀態(tài),對其骨質(zhì)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