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菲
又是一年初春時。
家中的小斗依舊掛在墻上,經(jīng)時間的打磨與父親手上老繭的撫摸,早已變得油亮亮的。一縷陽光照射下來,便閃著細碎溫暖的光澤。這小斗是祖父用老屋后陪伴了幾代人的荊條編織成的,底部成圓弧形,肚子大大的,上面敞了個圓口。祖父在底部與圓口處各上了個鐵箍,他說這樣是為了耐用。父親時常把小斗取下,細細撫摸,感受這位老朋友傳遞給他的溫暖。
兒時的我常看著父親拿著小斗忙活,它與小麥、高粱奏響的輕快和鳴,已深深地融進了父親的生命。蛙鳴四起,父親舉起木锨,一下一下地揚場,輕盈的麥糠隨風飄散,厚重的麥粒如玉珠般滾落,父親便自個兒樂開了,眼里閃著亮光。揚完場,父親就吆喝一聲:“小斗拿來喲!”那聲音洪亮,不夾雜一絲疲憊。我把小斗遞給父親,父親拍拍它,又還給我,說:“你裝我扛!”我便一斗一斗拼命往袋里裝,一斗,兩斗,三斗……一百斗,一百零一斗……怎么這么多??!父親卻毫不在意我嘟起的小嘴,只顧說:“今年的收成好!今年冬天又有新衣穿嘍!”我雖然不明白小斗為何會給父親帶來如此大的力量,卻也像被父親感染了一樣,渾身都是力氣。
一年又一年,父親總是在春天播種,收獲小斗帶來的豐衣足食的溫暖。我也漸漸長大,考進了城里的中學,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學校偶然聽說了政府要加快小城市建設(shè),統(tǒng)一耕地,承包給大戶耕種,我心底一涼:憑咱家的經(jīng)濟實力……一放假,我就急忙回家,并沒有看見父親在麥田邊忙碌的身影。剛進家門,就看見父親對著墻壁坐著,手中的煙頭一閃一閃。一縷陽光正好照在父親臉上,照著他那不知何時爬上眼角、額頭的細密的皺紋,父親木然地盯著地上的煙頭,像尊沉默的雕塑。母親見到我,忙把我招呼過去。果然就像我聽說的那樣,我們家的土地要被政府收走。我用余光看了看父親的臉,似乎他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痛得抽搐。
那個晚上,父親將他所有的農(nóng)具都一一取出,仔細地端詳。
“是該休息了?!备赣H嘆了口氣坐下,又捧起了小斗。小斗在月光下依然閃爍著溫暖的光澤,父親的目光柔和了許多,或許他想起了祖父的囑托吧?忽然,父親像是想通了什么,轉(zhuǎn)身進了屋。第二天,父親以一個新的形象出現(xiàn)了:簡單整潔的白大褂,干凈樸素的黑布鞋,背上背的是那個小斗,里面裝著他的行李。“再苦也得活下去!”父親拍拍我的頭說。
母親和我把父親送到村頭。我目送父親漸行漸遠,驀地想到,小斗依然在給父親傳遞溫暖,只不過曾經(jīng)是物質(zhì)上豐衣足食的溫暖,現(xiàn)在,則是在父親遇到困難時,給予他精神上的溫暖。
此時此刻,父親又在端詳這小斗了,從過去到今天,哪怕是未來,小斗依然溫暖著父親的心。
【評點】
文章以“小斗”為線索,將父親春種秋收、農(nóng)事勞作的滿足與不舍娓娓道來,通過描寫父親勞作時的昂揚狀態(tài)、耕地被收后的沮喪失落以及重整精神外出務(wù)工的堅定信心,凸顯出小斗給予父親精神上的溫暖。全文虛實結(jié)合,選材新穎,引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