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摘 要:枯山水庭院是日本園林體系當中最具特色的園林形式之一,之所以被稱為“負之庭”,在于其營造常常是運用簡樸的材料和極簡的手法,給人營造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稍微移動其中的元素都會破壞整體效果。意境的營造是通過人們的觀賞、靜坐、冥思、頓悟等內(nèi)心活動,達到對世間的人生感悟,枯山水庭院處處體現(xiàn)出“留白”山水思想和禪宗美學意境,傳達了現(xiàn)代園林的極簡主義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枯山水;庭院設計;意境;日本園林
從字面理解,枯山水其實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明明庭院中沒有水,名字里卻有水的字樣。橘俊綱編著的造園技術的秘籍《作庭記》中記載:“在沒有池子也沒有人工細流的地方放置石頭,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被稱作枯山水?!?枯山水中的“枯”字并不是代表著“干涸”的意思,也沒有“干燥無味”的意思。通過對西芳寺、龍安寺、大德寺石庭院的品鑒就能明白,鑒賞者不會因為庭院沒有水的存在就認為那里是干涸的、無味的,反而期盼著能在如此環(huán)境中通過觀賞、冥思感受水的存在,樂于享受想象其中云朵飄逸和水沫飛濺山水的過程,因此被稱作枯山水。[1]
一、枯山水庭院發(fā)展
枯山水屬于一種庭院,是日本獨有的庭院形式,在日本庭院文化中獨特存在,是抽象的禪宗美學與侘寂文化的具象體現(xiàn),是人們接近其文化內(nèi)核的最佳契機。說到枯山水的發(fā)展,多數(shù)人會理解成類似龍安寺那樣的禪宗寺院,這個想法不夠準確。類似枯山水的事物最早出現(xiàn)在寢殿建筑的某種構造里,像《北野天神緣起繪卷》中出現(xiàn)的階梯前的小庭院就是根據(jù)《作庭記》的指導建造的。根據(jù)枯山水被用在寢殿之后的發(fā)展方向,就可以推測出它的營造初衷是為儀式典禮而使用白砂來開辟場地。就連《作庭記》里都重點提出寢殿的南邊庭院不能空出六七丈,在皇宮里不能空出八九丈,要在那里立上觀賞用的石頭,種上花草樹木等。
日本的庭院是以“神庭”“齋庭”“市庭”這三種庭院為原型發(fā)展起來的。說起“庭”,根據(jù)場景不同,可以分別特指:神降臨的地方(神庭)、審判用的奉行所(齋庭)、在市場上交易或者進行性交的地方(市庭)。顯然可以確定枯山水不是出自這些地方。而且,最初枯山水萌芽與禪宗思想也毫無關系,但其在發(fā)展過程中開始與禪宗的“本來無一物”相聯(lián)系、相掛鉤,慢慢地由“白居易式庭院”轉換成“心中的禪庭”。
最初的轉換設計不可能只有僧侶參與,完成這些庭院的恰恰是被稱作“庭者”的工匠,如:為后崇光院所用,受足利義教之命在室町第和蔭涼軒建造庭院的虎菊;起源于從南北朝時期到祈園社支配下的四條河原一個叫作“河原手工藝”的職業(yè)團伙——河原者;在《蔭涼軒日錄》和《鹿苑日錄》里使用“泉石之妙手”“天下第一”“奇絕”等詞來夸贊的善阿彌;禁里御庭者的市;相國寺御用的彥六;大乘院的造庭者次郎;龍安寺石庭院石刻上的小太郎等。雖然他們常常被稱為“不凈之人”,即“清目”,但是就是他們憑一己之力參與建造了日本的枯山水。
二、枯山水庭院美學
(一)侘寂
侘寂(wabi sabi)是日本的一種美學意識,這種對于日本人來說不言而喻的美,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侘”,有失落、貧乏、沮喪、安心、閑寂的樂趣、感嘆等多種意思,原本是用來表現(xiàn)人的身心狀態(tài)的詞,隨著時代發(fā)展,漸漸轉變成形容“不足之美”的新美學意識。到了室町時代,由于茶庭設計中融入與茶道一樣的理念,其到了迅速發(fā)展。后江戶時代的俳人松尾芭蕉徹底地確立了“侘之美”,把原先指物體經(jīng)過時間而變質的樣子、事物呈現(xiàn)安靜狀態(tài)的意思、“內(nèi)部的本質”向外部流露的意思轉變?yōu)樾蕾p舊物之美。所謂“寂心”便是指“從閑寂古老中感受到的美”。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最能體現(xiàn)出侘寂美學。
(二)“負”
日本人對“凋零的東西”是十分感興趣的。芭蕉詠唱道“旅途病來襲,夢境遍野跑”,這種“枯野”“凋零”“干涸”的意識一直存在于日本人審美意識和生存方式中。在《源氏物語》中有這樣一段話:“睹荒野枯木叢生,悟人生幾多愁苦。痛佳人駕鶴西去,悲深秋常駐心頭?!庇纱宋覀兛芍?,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恒久的、樸素的、寂靜的、謙遜的、自然的這些干枯的光景,并不一定是我們要棄而不顧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是會拯救枯涸之物,珍惜這些終將枯涸的東西。干枯,并不意味著終結,干枯,是事物的開端。這種干枯的心延伸到庭院和山水中,于是就有了所謂的枯山水??萆剿⒉槐憩F(xiàn)在渴望有水的滋潤這一點上,而是表現(xiàn)在庭院里可以聽到流水。也就是說,在這里可以生出一種“因為干涸所以有水”的減法思想,即為“負之庭”。
(三)“留白”
說到“留白”,其沒有具體的形態(tài),所以很難解釋明白,但是現(xiàn)代的花道、建筑、茶道、庭院、居室表現(xiàn)等都不能缺少的就是“留白”?!傲舭住眮碓从诙U宗思想,禪宗的心身清凈不是通過預驗收、文字來傳達的,而是通過沉默不動的靜坐來體現(xiàn),這種方式對于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書畫、庭院、空間造型上往往會出現(xiàn)短暫的停頓,即為“不動”現(xiàn)象,而后就會給人以一種“余韻”的感覺。這種看不到的張力,給人帶來物與物之間的關聯(lián)性?!傲舭住钡母拍畈⒉荒苡脭?shù)學公式來表達,它是觀賞者通過對美學研究探討所得的結果。[2]
三、枯山水庭院的樣式
枯山水是隨著日本禪宗美學和茶道文化的發(fā)展,在京都缺水然而石材、砂石應有盡有的自然背景下形成的一種造園藝術,其應用材料一般是砂礫、石頭、苔蘚、植物等,純粹用一種或幾種進行組合??萆剿ピ簩τ诙U師來說,是冥想和坐禪的場所,所以它與回游庭園和露地不同,不具有游覽或散步等機能,它主要的功能就是讓觀賞者靜靜與之對峙并有所思考。[3]所以要說枯山水庭院的樣式分類,基于其禪宗的思想內(nèi)涵和坐觀、靜觀的觀賞方式都是固定的,主要因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而不同,都是運用簡單的造園材料,營造一種純粹、枯寂的庭院意境,富有一定的精神氣息,引人深思。
(一)平庭式枯山水
平庭式枯山水是在造院的時候只是采用白砂在庭院中完全平整鋪設。如在平鋪的白砂中,有人工堆積的砂山,則稱之為準平庭式枯山水。
(二)枯池式枯山水
枯池式枯山水用石組圍出池子的意境,池中無水,設有石橋,用設有紋路的白砂比喻靜止的池水。
(三)枯流式枯山水
枯流式枯山水使用很多象征陸地的石組,并用有紋路的白砂象征流水,砂中有石組,白砂寓意的水流遇到石組會形成新的紋路,即砂紋。
(四)筑山式枯山水
和水面相連接的沙洲一般具有坡度,利用這種坡度,再結合沙洲的輪廓,做出白砂紋路,即可建造筑山式枯山水,因此其多建于有坡度的地方。
四、枯山水要素的象征意義
(一)象征佛教寓意的石組
在砂石上點綴各種組合和形狀的石頭,并賦予石頭山川或佛像、僧人的精神意義是枯山水園林的典型特征。最常見的石型組合有須彌山式、坐禪石式、三尊石式、五行石式等 。
1.三尊石組
三尊石組外形上模仿三尊佛像,中央高一點兒的主石叫中尊石,左右略低矮的石頭叫脅侍石。三尊石組又叫“作品文字石組”。
2.須彌山式石組
須彌山式石組表現(xiàn)佛教理想世界中九山八海圍繞主山的石組,中央放置象征須彌山的高石,四周配置表現(xiàn)九山八海的石組集合。
(二)象征吉祥寓意的石組
模擬富有寓意的動物造型,營造園林意境。如龜島或鶴島是江戶時代最流行的枯山水模式,將古來有之的人們喜好吉祥、長壽的愿望形象化地融入到景觀中。
1.七五三石組
三、五、七為陽數(shù)、奇數(shù),三個數(shù)字的和十五,亦是陽數(shù)、奇數(shù),因此三、五、七被認為是十分吉祥的數(shù)字,也是造庭常用的石塊數(shù)量。
2.鶴石組、龜石組
鶴石組、龜石組是寓意長壽的石組。古時,一些王侯將相受蓬萊神話的感召,期望自己能成為長生不老的仙人,像仙鶴一樣高空飛翔,像海龜一樣深潛海底。龜石組既有用一塊石頭表示龜?shù)那闆r,也有組合六尊矮石,按龜首、龜足、龜尾的形式組成龜島的情況。鶴島由六景石(一鶴首石、兩鶴羽石、兩鶴足石、一鶴尾石)組成,制作鶴石組時需要表現(xiàn)長頸鶴的鶴首石和表現(xiàn)羽毛的羽石,但大多數(shù)時候都只能抽象表現(xiàn),因此鶴石組往往無法一眼就辨識出來。
(三)象征風景的石組
1.瀧石組
瀧石組是使流水呈現(xiàn)瀑布狀的石組。一套石組中有保護水流的不動石,使水花美麗飛濺的水受石和水分石等。常常和鯉魚石成套配置,表達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寓意。
2.石橋石組
由板石、橋石、連接石、橋腳石、橋挾石等組成的一套完整的石橋石組,常用于枯山水中,是表現(xiàn)水景觀的重要手法。
(四)象征海洋湖泊的砂
枯山水中的砂被人為耙成各種形狀的紋路,象征日本周邊的海洋景觀,砂的紋理形狀各異,有模仿水滴落入海中的波紋,也有根據(jù)石頭的位置向周圍擴散,或規(guī)則的同心波紋,表現(xiàn)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給人一種水體波紋的感受。
(五)象征蒼寂意境的苔蘚
苔蘚本是繁殖于地面的小型的綠色植物,只要氣候潮濕,就可以繁衍。由于繁衍周期很長,苔蘚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加上苔蘚本身就能營造出蒼涼悲寂的氛圍,所以,用了苔蘚的枯山水庭園會有滄桑感和寧靜安然感,當人面對苔島、苔山時,蒼涼悲寂的情調(diào)就油然而生了。[4]
五、枯山水原則
(一)環(huán)境
庭院造園以周圍地形、景色為基礎,庭院構成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自然風景,人工構筑的效果要與自然相融,與周邊環(huán)境和諧。
(二)景觀
景觀因季節(jié)、光線或植物生長階段的不同呈現(xiàn)不同風貌,是富于變化的。
(三)氣氛
特別重視氛圍的營造,主要通過石頭、植物完成,以幽玄、侘寂等氣氛為主。
(四)美學
貫徹留白的美學思想。不難看出,枯山水是將氛圍營造和留白美學發(fā)揮到了極致的日本庭院的特例。[5]
六、結語
在審美上追求“殘缺美”“意境美”的枯山水庭院中,樹木、巖石、土地等自然元素都蘊含著極深的寓意,它們象征著瀑布、海洋、山脈、島嶼,真正體現(xiàn)了一沙一世界,成為高抽象化的“精神棲息地”。[6]用沒有水的枯山水來表現(xiàn)山水的原本面目,添加“負”這個字也是為了能夠表達出在這里能把濕潤的狀態(tài)具現(xiàn)出來的秘密。這種濕潤稱之為“負的濕潤”。在沒有水的地方可以感受到水,也就是說因枯涸山水的造型我們能夠感受到濕潤,筆者把這種方法看作是“負”的活用方法,這就是“負之庭”的意思。
參考文獻:
[1]松岡正崗.山水思想[M].韓立冬,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7,(9):308.
[2]枡野俊明.日本造園心得[M].康恒,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5:15.
[3]胡丹麗.淺析日本園林的發(fā)展與融合[J].設計,2014,(4):71-72.
[4]孫琴,楊柳青.枯山水庭園設計要素淺析[J].文史博覽(理論),2009,(1):23-24.
[5]茶烏龍.知日·枯山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5):24-25.
[6]張晶.交互設計在家居空間植物造景中的研究[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5.
作者單位:
建東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