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苾薇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中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400)
高血壓病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漿中Hcy水平增高被臨床稱之為高Hcy血癥,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相關數(shù)據(jù)表示,我國成年高血壓患者伴有Hcy癥狀的占據(jù)75.5%左右,臨床上將這類患者稱之為H型高血壓。當前對于該類患者的治療中主要選擇葉酸,能夠起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效果。近年來,我院對H型輕中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采用了該藥物進行治療,均能夠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1 研究資料:以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 的患者,所有患者癥狀均表現(xiàn)為H型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納入標準:均與199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相符,簽署本次研究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官重要疾??;繼發(fā)性高血壓;近期使用葉酸片治療;無法堅持服藥4個月。以其中的6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0例中,男性18例,男性12例;依照WHO制定的H型原發(fā)性高血壓分類:中度16例,輕度14例;平均年齡(58.3±14.3)歲;病程(5.7±0.2)年;空腹血糖(5.2±1.3)mmol/L;體質(zhì)量指數(shù)(26.77±6.7)kg/m2。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中度18例,輕度12例;平均年齡(58.0±13.5)歲;病程(5.5±0.2)年;空腹血糖(5.2±1.1)mmol/L;體質(zhì)量指數(shù)(27.07±6.1)kg/m2。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和血漿Hcy水平變化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和血漿Hcy水平變化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血壓(mm Hg) Hcy(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155±11/98±8 121±5/75±5 18.61±4.90 10.62±3.88對照組 30 153±11/93±11 131±7/77±5 18.44±5.24 16.11±4.83 P->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選取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規(guī)格10 mg/0.8 mg,生產(chǎn)廠家:深圳奧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723),1片/次,每天1次,早晨服用。
1.2.2 對照組:使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規(guī)格10mg,生產(chǎn)廠家: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70100),使用方法同觀察組。兩組均進行4周的治療。
1.2.3 測定方法。血漿測定:在早晨,讓患者安靜休息15 min,之后去仰臥位,采用汞式血壓計對患者右上肢的血壓進行檢測;若患者有吸煙習慣,則先保證30 min的禁煙后測量。血漿Hcy測定:清晨,在患者空腹的狀態(tài)下采血,測定方法為循環(huán)酶法。
1.3 觀察指標:①血壓,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測量;②血漿Hcy水平,依然選擇治療前后的時間,進行分別測量。
1.4 療效評定標準:依據(jù)《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衛(wèi)生部),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舒張壓降低了至少10 mm Hg,具有正常的舒張壓或舒張壓降低了至少20 mm Hg,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舒張壓降低了至多10 mm Hg,具有正常的舒張壓,或舒張壓降低了10~19 mm Hg,或收縮壓降低了至少30 mm Hg,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血壓未達到上述標準,則評定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9.0,對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用t來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來表示,用χ2來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和血漿Hcy水平變化比較:和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水平和血漿Hcy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和血漿Hcy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但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和血漿Hcy水平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3.3%(22/30)顯著高于對照組56.7%(17/3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臨床研究表示,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不止與血壓的水平有相關性,與同時具備的其他心腦血管危險因素以及臨床狀況也有很大的相關性[1],高血壓與血漿Hcy水平的提升對心腦血管事件的出現(xiàn)具有非常顯著的協(xié)同作用。高血壓患者同時出現(xiàn)同型半胱氨酸的提升,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Hcy能夠引起高血壓癥狀,其作用機制在于:①Hcy的提升會造成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失調(diào)。主要是由于Hcy與內(nèi)皮源的一氧化氮會出現(xiàn)反應,可生成S亞硝基Hcy,具備很高的抗血小板能力以及擴血管能力,若出現(xiàn)高Hcy血癥,則可以通過超氧化物、氧自由基、H2O2來促進一氧化氮的講解,同時對NOS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2-3],減少NO水平,導致內(nèi)皮血管舒張功能的失調(diào)。②Hcy的提高可增生平滑肌細胞。Hcy能夠通過氧化還原受體(Redox)、興奮氨基酸受體(NMDA)加快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生,促進膠原的合成,這種情況下就會增加血管內(nèi)皮膠原積蓄,還會減少正常血管的微纖維,或者形成微纖維的聚集造成聚集紊亂[4],降低彈性蛋白/膠原的比例,加大血管壁的厚度,破壞了血管結構,增加體循環(huán)血管的阻力。③Hcy的增高造成血小板功能以及脂質(zhì)代謝紊亂。Hcy可自發(fā)形成巰基內(nèi)酯化合物,增加血小板黏附率,形成前列環(huán)素和血栓素,從而形成血凝塊;在動脈內(nèi)皮損傷的情況下,Hcy能夠加快脂質(zhì)在動脈壁的沉積,增加泡沫細胞,促進動脈壁糖蛋白分析纖維化結構的改變,加快斑塊鈣化。除此之外,Hcy對心血管事件的出現(xiàn)也能夠起到預測作用。有關研究表明,血漿Hcy水平對預防高血壓具有重要價值。
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采用的治療藥物為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該藥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一種,通過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產(chǎn)生抑制作用,從而降低血壓。葉酸是人體細胞繁殖和生長中的必要物質(zhì),通過二氫葉酸還原酶和維生素B12能夠產(chǎn)生四氫葉酸,之后結合多種一碳單位,產(chǎn)生四氫葉酸類輔酶,促進Hcy的重甲基化,生成蛋氨酸,參與細胞的甲基化反應和合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H型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采用該藥物治療,患者的血壓水平明顯降低,同時降低了血漿Hcy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3.3%(22/30)顯著高于對照組56.7%(17/30)(P<0.05),改善了患者臨床癥狀,與王玉娟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價值,即該治療方式可在臨床使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