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軍 房延鳳 謝永宏 金發(fā)光 顧 興
目前有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正常細胞癌變時,其細胞膜表面的聚糖結(jié)構(gòu)會發(fā)生某些變化,造成血液循環(huán)當中的異常糖鏈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 TAP)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1-2]。隨著研究的深入,表明TAP是細胞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和抑癌基因(caner suppressor gens)突變后表達的產(chǎn)物,是不同種類的癌細胞在異常增生過程中的共同特征[3],在細胞惡變時細胞膜表面的聚糖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并分泌到血液,達到一定濃度后可以通過技術(shù)手段在外周血中檢測出來[2, 4]。國內(nèi)許多學者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TAP在肺、甲狀腺、口腔、食道、胃、肝膽、結(jié)直腸,以及乳腺、卵巢、子宮與淋巴等多種實體腫瘤患者外周血當中均具有相當高的表達[5],而且,其敏感度可高達80%以上[6-8],所以TAP可作為較好的腫瘤檢測標志物(tumor markers, TM)之一[9]。
肺癌是當今世界上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不高于15%[10]。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從而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預后是全世界醫(yī)學家們所努力的共同課題。2013年8月6日,TAP檢測項目被衛(wèi)生部列入國家《醫(yī)療機構(gòu)臨床檢驗項目目錄》(共計1 462種),TAP檢測從此在臨床各學科逐漸開展起來。同時,TAP在肺癌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其目的是想努力實現(xiàn)肺癌的早診早治[11]。但是,查閱國內(nèi)外文獻,發(fā)現(xiàn)TAP在肺癌領域的相關研究甚少。怎樣解讀TAP檢測結(jié)果,TAP排查肺癌的效能如何,這些問題仍然使許多臨床醫(yī)生感到困惑。本文通過肺癌患者和非肺癌患者的TAP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分析,對TAP不同截斷值排查肺癌的效能進行了探討。
選我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 2018年4月至 2018年7月經(jīng)治的肺癌患者176例,年齡34~84歲,平均年齡63歲;其中男性136例(77.3%),女性40例(22.7%);腺癌56例(31.8%),鱗癌64例(36.4%),小細胞癌39例(22.2%),未分類癌17例(9.6%)。另收集同時期經(jīng)治的非肺癌患者113例,年齡26~91歲,平均年齡63歲;其中男性70例(61.9%),女性43例(38.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18例(15.9%),肺結(jié)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20例(17.7%),特發(fā)性肺間質(zhì)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IPF)9例(8.0%),肺部感染60例(53.1%),其它病種6例(5.3%)?;颊呷脒x標準:①所有肺癌患者均經(jīng)電子支氣管鏡或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行病理學檢查確診;②所有肺癌患者及非肺癌患者均進行TAP檢測。
對所有入選的肺癌患者及非肺癌患者檢測到的TAP結(jié)果進行分析,判定理想截斷值,并與TAP檢驗報告解讀及處理建議所提供的截斷值相比較,探討這兩種截斷值排查肺癌的效能。
所有肺癌患者及非肺癌患者均清晨空腹,予5 ml注射器抽取靜脈血3 ml,采用由浙江瑞生醫(yī)療儀器廠提供的綜合診斷儀和TAP凝聚劑,用凝聚素親和法進行TAP檢測。檢測時使用其公司的原裝配套試劑盒,并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進行。
經(jīng)檢驗分析顯示,肺癌組與非肺癌組相比較,兩組在年齡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635),具有可比性;而在性別方面,兩組相比較,肺癌組男性患者人數(shù)高達77.3%,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另外,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肺癌組TAP(171.82±36.26)明顯高于非肺癌組(158.54±32.6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
通過ROC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TAP用于排查肺癌患者的理想截斷點是170 μm2,敏感度54.55%,特異度64.60%,ROC曲線下的面積(AUC)是0.622(標準誤0.034,95%可信區(qū)間0.554-0.689,P<0.001),見表1、圖1。
表1 TAP不同截斷點的敏感度、特異度和似然比
注:a理想截斷值
圖1 TAP的ROC曲線
根據(jù)TAP檢驗報告解讀及處理建議,TAP檢驗結(jié)果可解讀為三個級別:①TAP≤121 μm2:說明被檢者體內(nèi)TAP含量正常,無明顯凝聚物,或腫瘤患者治療有效,或接近或進入終末期的腫瘤患者;②121~225 μm2:說明被檢者體內(nèi)TAP含量異常,凝聚物較小,存在腫瘤風險;③≥225 μm2:說明被檢者體內(nèi)TAP含量異常,凝聚物較大,腫瘤風險較大。為此,我們應用其推薦值的三個區(qū)間分別對肺癌組、非肺癌組及肺癌組+非肺癌組進行分析,計算各自陽性率,經(jīng)χ2檢驗,發(fā)現(xiàn)三組之間并無明顯的差異(P=0.577)。同理,我們將本文所得截斷值,以170 μm2為界,按兩個區(qū)間分別對肺癌組、非肺癌組及肺癌組+非肺癌組進行分析,計算各自陽性率,經(jīng)χ2檢驗,發(fā)現(xiàn)肺癌組54.55%與診斷一致,非肺癌組64.60%與診斷一致,而肺癌組+非肺癌組兩個區(qū)間分別是47.06%和52.94%,三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見表2。
表2 TAP不同截斷值排查肺癌的效能比較[n(%)]
異常糖鏈糖蛋白(TAP)最初是由烏克蘭科學院的伽利欣院士發(fā)現(xiàn)的,當時將其與甲胎蛋白(AFP)進行聯(lián)合檢測,大大的提高了肝癌的檢出率[4]。后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TAP的檢測是一種組合腫瘤標志物檢測技術(shù),它以糖蛋白上的“異常糖鏈”作為識別位點,能夠一次性組合檢測幾十種TAP,如AFP、CEA、糖蛋白抗原系列(CA 系列)、堿性磷酸酶、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酸性磷酸酶等[12],所以TAP對全身腫瘤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13-18]。由于TAP可高濃度聚集多種腫瘤信號,具有靈敏度高、適用癌譜廣、痛苦小、易于普及等多種優(yōu)勢[19-21],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在肺癌領域,TAP臨床應用日益增多[11, 22-25],相關研究也逐漸開展起來。我們曾對腺癌、鱗癌及小細胞癌等不同病理類型的肺癌患者TAP水平,以及其與CE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糖類抗原125(CAl25)、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傳統(tǒng)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TAP在肺腺癌患者中與傳統(tǒng)腫瘤標志物具有較好的正相關性[26]。那么,隨著TAP的臨床應用和相關研究的開展,還有沒有急需解決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如:怎樣解讀TAP檢測結(jié)果,TAP排查肺癌的效能如何等。
為更好的解讀TAP檢測結(jié)果,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對TAP在肺癌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非肺癌患者相比較,肺癌患者TAP明顯高于前者。進一步通過ROC曲線分析可以得出,TAP用于排查肺癌患者的理想截斷點是170 μm2。我們將此截斷值(170 μm2)與TAP檢驗報告解讀及處理建議所提供的截斷值(≤121 μm2、121~225 μm2、≥225 μm2)分別應用于肺癌組、非肺癌組及肺癌組+非肺癌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兩種截斷值排查肺癌的效能不同,前者在三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后者在三組之間并無明顯差別。那么,170 μm2是否具有很好的排查肺癌的效能呢?從本文中可以看出,TAP的ROC曲線下面積是0.622,雖然其在0.5~1之間,但是根據(jù)Swets判斷標準[27-30],面積在0.5以下,說明實驗沒有診斷價值,面積在0.5~0.7之間有較低的準確性,面積在0.7~0.9之間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因此可以認為,170 μm2這個截斷值排查肺癌的效能還是比較低的。本文數(shù)據(jù)表明,以170 μm2作為截斷值,肺癌組、非肺癌組及肺癌組+非肺癌組的陽性率及陰性率分別是54.55%與45.45%、64.6%與35.4%、47.06%與52.94%,雖然他們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由于陽性率較低,而陰性率又太高,顯然很難滿足臨床需要。
本研究通過臨床數(shù)據(jù)分析,對不同截斷值的TAP排查肺癌效能進行了初步探討,獲得了初步研究結(jié)果,但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對象存在性別差異,也沒有納入正常人群進行校正,對研究結(jié)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影響,具體程度不得而知,尚需今后擴大樣本量、擴大研究人群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TAP明顯高于非肺癌患者,其對肺癌的排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TAP不同截斷值排查肺癌的效能是不同的,如僅將TAP單獨應用于肺癌領域,其效能并不高,這一點需引起臨床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