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慶沖
名作簡介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潛青年時期在歐洲求學時所寫,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都適合讀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朱光潛先生筆下,是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作者雖隨各個話題抒述其意見,統(tǒng)觀全體,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沉,要從根本上做工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
片斷摘錄
十字街頭上握有最大權威的是習俗。習俗有兩種,一為傳說,一為時尚。儒家的禮教,五芳齋的餛飩,是傳說;新文化運動,四馬路的新裝,是時尚。傳說尊舊,時尚趨新,新舊雖不同,而盲從附和,不假思索,則根本無二致。
習俗對于維持社會安寧,自有相當價值,我們是不能否認的??墒且跃S持安寧為社會唯一目的,則未免大錯特錯。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須時時翻新,才能增長滋大,所以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人是一種賤動物,只好模仿因襲,不樂改革創(chuàng)造。所以維持固有的風化,用不著你費力。你讓它去,世間自有一般庸人懶人去擔心??墒且蚱埔环N習俗,卻不是一件易事。物理學上仿佛有一條定律說,凡物既靜,不加力不動,而所加的力必比靜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動。打破習俗,你須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萬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萬鈞的力量不可。因此,習俗的背叛者比習俗的順從者較為難能可貴,從歷史看社會進化,都是靠著幾個站在十字街頭而能向十字街頭宣戰(zhàn)的人。
素材延伸
百歲壽誕拒絕大操大辦 發(fā)動子女捐款37萬元造橋
溫州市溪心村詹蓮妹老人的子女正在籌劃著給老人過百歲壽辰,但老人有自己的想法,家里親友多,花一大筆錢也就吃吃喝喝熱鬧一中午,還不如把錢捐出去做公益。當時,溪心村正好在溪流對面造公園,但通往對岸的橋還沒造,一大家子人一商量,決定就捐款造橋,最終捐了37萬元。村里舉行橋落成儀式,專門請了詹蓮妹,讓她第一個過橋。老人踏上這座自己出資建設的橋,直笑著點頭,她告訴子女,把錢花出去造橋修路做公益,這才是真正值得高興的事情。
適用主題:移風易俗;創(chuàng)新;榜樣……
片斷速寫
李斯有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采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現(xiàn)今社會,我們亟需摒棄大吃大喝、搞攀比、講排場、比闊氣的奢侈風氣。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朱光潛說,“維持固有的風化,用不著你費力”,“可是要打破一種習俗,卻不是一件易事”。
溫州百歲老人詹蓮妹不但拒絕大操大辦自己的壽誕,而且發(fā)動子女捐款37萬元造橋。老人的舉動推進了移風易俗,是一種社會新風尚的體現(xiàn),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更加健康的風俗習慣,這個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是精神上的健康,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節(jié)約、奉獻的精神。
作品簡介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帶有“三言二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wèi)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于長期流傳在津門的民間傳說、奇人異事,故事生動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躍然紙上,令人驚嘆不已。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片斷摘錄:
蘇大夫有個各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guī)矩?他就這規(guī)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
牙醫(y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后院,鉆出后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涂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guī)矩不能改!”——《俗世奇人·蘇七塊》
素材延伸
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字典
77歲的車洪才是一位大學教授,1975年,商務印刷館將一項國家任務——編寫《普什圖語漢語詞典》交給了他來完成。三十多年來,車洪才身邊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變遷,已經(jīng)沒多少人還記得有一部《普什圖語漢語詞典》需要編寫了。學院里的領導都已經(jīng)更換了一批,沒有人聽他的匯報,也沒有人給他安排新的工作。車洪才完全被遺忘了。不再教書有了空閑時間之后,72歲的車洪才叫上原來在喀布爾大學的同學、一起編過詞典的張敏,作為共同的主編來完成這部詞典。
適用主題:原則;情與理;常情與堅守……
片斷速寫
常情與原則的取舍之間,更應選擇堅守原則。這樣,才能使社會更加有序地運作下去。馮驥才筆下的醫(yī)生蘇七塊,既愿意急人之所需為患者看病治療,但又堅持個人原則,更重要的是他不會把人情和原則混在一起,是非分明,體現(xiàn)出一代奇人的風骨。
對于原則的堅守,才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三十多年來,編寫《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車洪才教授身邊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變遷,編寫工作也一直無人問津,但他從未放棄過。三十年的堅守讓這一字典問世。從車洪才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傳統(tǒng)老學者對原則的堅守,他堅守的原則,感動著我,也感動著無數(shù)的世人。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