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文
(嘉興市南湖區(qū)大橋鎮(zhèn)衛(wèi)生院 浙江 嘉興 314000)
糖尿病會讓集體長期處于血糖高位或代謝紊亂狀態(tài)[1]。此種疾病所引發(fā)的并發(fā)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根據(jù)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的實際情況,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與治療依從性是糖尿病治療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健康教育在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對糖尿病護理家園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究。
本研究的研究樣本為醫(yī)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名糖尿病患者。經(jīng)由患者家屬同意,研究者在研究期間通過隨機抽簽的方式,抽取40名患者,組成實驗組,其余患者全部納入對照組。實驗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39~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1±2.5)歲,患者病程在3~15年之間,平均值為(9.4±1.3)年。對照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40~78歲之間,平均值為(60.3±2.3)歲,病程在2~15年之間,平均值為(9.5±1.2)年,經(jīng)檢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利用糖尿病護理家園開展健康教育:院方在健康教育工作開始之前抽調(diào)精干人員組建糖尿病護理家園工作小組。工作組組建以后,小組工作人員需要在患者住院期間介紹糖尿病護理家園的內(nèi)容,完成患者信息登記。在健康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定期開展糖尿病護理家園活動計劃,并將活動形式、活動時間、內(nèi)容和活動舉辦地點等信息告知患者。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包含有糖尿病基本知識、低血糖預防措施和血糖監(jiān)測方法等內(nèi)容。教育活動實施期間,活動組織者可以為一些積極參與活動的患者提供獎品。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如指導患者按時用藥,鼓勵患者堅持運動、叮囑患者注意飲食控制等。
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與血糖控制率。
利用SPSS21.0開展計數(shù)分析,計數(shù)資料表述方式為數(shù)(n)或率(%)描述統(tǒng)計,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為97.5%,對照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為77.5%,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血糖控制率以護理干預實施6個月以后的血糖控制情況為研究依據(jù),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藥物治療、運動療法與飲食控制等治療(干預)手段的綜合運用,是控制患者病情的主要措施[2]。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他們的健康教育需求具有多層次化與多方面化的特點。糖尿病護理家園的建立,有助于滿足患者的相關需求。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一些學者認為,基于糖尿病護理家園模式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結合,具有延緩疾病發(fā)展的作用[3]。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印證了這一觀點。
通過對基于糖尿病護理家園模式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模式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進行比較,后者存在缺乏個性化的問題。糖尿病護理家園的應用,可以讓護理人員制定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教育方案。在糖尿病護理家園應用以后,患者的家庭生活背景與個性特征等因素是護理人員所要了解的內(nèi)容。為保證健康教育的實效性,護理人員可以借助圖文并茂的教學活動,幫助患者加深對自身疾病的了解[4]。就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而言,醫(yī)患關系的改善,是促進患者護理依從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的應用,可以讓患者自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糖尿病護理家園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有助于患者健康行為的培養(yǎng),有助于糖尿病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