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娜 王燕 和苗 張呂玲
(云南省腫瘤醫(yī)院輸血科 云南 昆明 650031)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報道,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兩大原因分別為遠處轉移、血栓形成,其中以晚期患者或病?;颊甙l(fā)生率最高[1]。惡性腫瘤患者的高凝狀態(tài)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并與腫瘤本身分泌異常物質、侵襲、轉移等因素有密切關系[2]。卵巢癌發(fā)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在全球范圍內,發(fā)達國家的卵巢癌發(fā)病率為9.1/10萬,發(fā)展中國家為5.0/10萬[3]。2017年美國約有22440例女性罹患卵巢癌,14080例患者死于卵巢癌[4]。2015年我國約有52100例女性被確診為卵巢癌,約22500例女性死于卵巢癌[5]。診斷學第八版對血栓彈力圖的定義為采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檢測血液凝固狀態(tài),血栓彈力圖檢測已經廣泛的運用于很多疾病領域[6-8]。本研究分析了血栓彈力圖對評估卵巢惡性腫瘤患者凝血狀態(tài)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腫卵巢腫瘤初診患者151例,經確診,惡性腫瘤117例,設為惡性腫瘤組,良性腫瘤34例,設為良性腫瘤組。所有患者均入院后同時進行血栓彈力圖檢測。惡性腫瘤組年齡45歲~79歲,平均61歲,為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卵巢癌的初診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過手術、放療、化療及靶向藥物治療等任何方式的抗腫瘤治療,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組按照臨床分期分為兩組,1組為Ⅰ、Ⅱ期卵巢癌42例,2組為Ⅲ、Ⅳ期卵巢癌75例。良性腫瘤組年齡45歲~78歲,平均62歲,為同期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卵巢良性腫瘤的初診患者。惡性腫瘤組和良性腫瘤組患者均有完整的臨床病歷資料,排除以下影響因素:孕婦、月經期女性、有血栓或出血病史、近期有過手術和輸血史、一個月內使用過任何影響凝血和纖溶系統功能藥物者、患有嚴重的感染和肝腎功能異常等會影響凝血功能的疾病者。
血栓彈力圖檢測使用美國Hemostasis System公司提供的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 5000檢測儀和高嶺土激活試劑盒。
1.3.1 標本采集 標本為清晨空腹用1∶9枸櫞酸鈉抗凝管抽取的靜脈血2ml。
1.3.2 操作過程 使用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5000檢測儀及CK-TEG檢測試劑盒,輕柔顛倒混勻抗凝管內血液,使用移液器取1000μL抗凝血液至Kaolin試劑管內,旋緊蓋子,上下顛倒混勻5次,在杯底與杯壁交界處加入20μLCaCl2,向Kaolin試劑管內取340μL血液加入杯中,避免出現氣泡;升起杯托,將水平桿Lever撥至Test位置,單擊選中加樣的通道號,點擊start按鈕或者鍵盤F10開啟樣本檢測,待該通道所需參數無*后點擊選中通道號,然后點擊Stop按鈕或者F11停止樣本,將水平桿Lever從Test位置移到Eject位置,此時杯蓋與探針脫離,將杯托沿著杯架桿向下滑到平臺上,向下按壓杯托彈出杯子。
1.3.3 各參數檢測意義和正常范圍 檢測參數包括反應時間(R)、凝血形成時間(K)、血塊形成速率(Angle角)、血塊最大強度(MA)、血塊纖溶指標(LY30)和凝血綜合指數(CI)。R值是從凝血激活到開始形成纖維蛋白的時間,表現了凝血酶等凝血因子充分激活、纖維蛋白生成所需要的時間,參考值5~10min;K值是從R時間終點至描記圖幅度達20mm所需時間,K值的長短受纖維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響,參考值1~3min;Angle角是描記圖曲線的最大弧度的切線和水平線的夾角,意義同K值,參考值53°~72°;MA值是描記圖形上下最大振幅,表現纖維蛋白/血小板凝塊的最大強度和穩(wěn)定性,血小板質量或數量的異常都會影響到MA值,參考值50~70mm;LY30是出現最大振幅后30分鐘的振幅衰減率,表現血凝塊溶解的程度,參考值0%~7.5%;CI值是綜合凝血指數,反應患者的總體凝血狀態(tài),參考值-3~3。
表1 惡性腫瘤組與良性腫瘤組TEG參數比較(±s)
表1 惡性腫瘤組與良性腫瘤組TEG參數比較(±s)
注:*與良性腫瘤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AngleMALy30CI惡性腫瘤組1174.88±0.85*1.23±0.42*72.94±4.02*67.96±5.69*0.76±1.692.38±1.40*良性腫瘤組345.31±0.841.61±0.4867.86±5.2161.23±5.350.48±1.340.75±1.22 t-2.624.566.056.150.886.13 P-0.0100.0000.0000.0000.3780.000 n R K
表2 不同腫瘤分期(Ⅰ~Ⅳ期)患者TEG參數比較(±s)
表2 不同腫瘤分期(Ⅰ~Ⅳ期)患者TEG參數比較(±s)
注:*與組1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nRKAngleMALy30CI 1組(Ⅰ+Ⅱ期)424.92±0.791.32±0.4171.31±4.3665.34±6.360.44±1.001.88±1.29 2組(Ⅲ+Ⅳ期)754.85±0.881.17±0.4273.78±3.66*68.99±5.08*0.93±1.942.63±1.40*t-0.3661.7533.1103.2381.7652.683 P-0.7150.0820.0020.0020.0800.008
應用SPSS19.0軟件分析,兩組定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單因素多水平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分析,數據用±s表示,分類變量兩組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良性腫瘤組相比,惡性腫瘤組的R、K減少,Angle、MA和CI值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比,Ly30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將腫瘤Ⅰ期與Ⅱ期合為組1,將腫瘤Ⅲ期與Ⅳ期合為組2進行比較分析,與組1相比,組2的Angle、MA和CI值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K、Ly30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與良性腫瘤組相比,惡性腫瘤組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惡性腫瘤組與良性腫瘤組TEG監(jiān)測凝血功能分析
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90%以上存在高凝狀態(tài),使惡性腫瘤發(fā)生靜脈血栓的風險明顯增高,并與腫瘤的復發(fā)轉移有相關性。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患者的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遠高于其他腫瘤,約超過20%的初診患者存在血小板計數增多、纖維蛋白原計數增高及凝血異常激活,因此,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異常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多數采用通過傳統凝血檢測以及血小板計數來進行分析討論,而運用血栓彈力圖各項檢測指標進行研究的報道基本沒有,本研究通過比較卵巢良惡性腫瘤之間及卵巢惡性腫瘤不同分期、分化及病理分型之間血栓彈力圖各項指標值的變化規(guī)律,探討指標的變化與卵巢癌的關系及臨床意義。結果顯示,與良性腫瘤組相比,惡性腫瘤組的R、K減少,Angle、MA和CI值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比,Ly30無統計學差異(P>0.05)。將腫瘤Ⅰ期與Ⅱ期合為組1,將腫瘤Ⅲ期與Ⅳ期合為組2進行比較分析,與組1相比,組2的Angle、MA和CI值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K、Ly30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良性腫瘤組相比,惡性腫瘤組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血栓彈力圖對評估卵巢惡性腫瘤患者凝血狀態(tài)的應用價值較高。同時,血栓彈力圖檢測抗血小板藥物療效的應用,可快速、準確的監(jiān)測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評價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以及篩查阿司匹林抵抗。傳統的凝血實驗僅能檢測凝血反應中孤立的終點,而無法反映凝血的動態(tài)變化,較難精準判斷凝血異常的原因,血栓彈力圖可動態(tài)監(jiān)測凝血的整個過程,可精確反映凝血狀態(tài),將其應用于卵巢惡性腫瘤診療中,有助于正確判斷患者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