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言
朋友圈將我們的社交資源從線下全部交織在了線上,但現(xiàn)在,這種工作生活的高度集中,讓那些不適應的人們走向分化。
誰在朋友圈里一言不發(fā)?這些人肯定多有不同,但一個共性是,中年人居多。
比如這次接受采訪的洪子、李景春和“瞅你咋地”,都選擇了逃離朋友圈。
剛剛在班級群里拒絕了一場同學會,洪子把微信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又刪掉了最近三天的消息,扔下手機,如釋重負。
這場同學會要在大連舉行,理由無他,只是在大連工作的同學有十幾個。
這次的拒絕是因為前陣子的一個教訓。上個月洪子作為主講人,在青島的培訓上要做一次業(yè)務交流。平時不怎么發(fā)朋友圈的他,提前主動曬了一下行程,還說要拜訪一下久未謀面的同學。隨后青島的同學表示要熱情招待,組織一次小規(guī)模的同學會,這讓洪子很感動。不過,沒等洪子在同學們的熱情中回復完留言,兩個消息讓他變得沮喪起來——一則是單位領導的留言:還有方案沒整完,早點兒回來吧;一則是夫人的私信:咱家沒有同學會,當天晚上不回來,就不用回來了。
這似乎是多數(shù)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的通病——不能發(fā)自拍,再好的美顏也掩蓋不住眼神里的疲憊;不能發(fā)孩子,那是部分媽媽的專利;不能發(fā)旅游,去省內(nèi)叫人鄙視,去國外更叫人鄙視;不能發(fā)觀點,這個歲數(shù)不好再公開試圖說服別人。
至于發(fā)同學會,還是算了吧。
和洪子不同,李景春的朋友圈空蕩蕩,但每天花在看別人朋友圈上的時間,不少于一個小時。
李景春是個媒體人,朋友圈三教九流云集,還經(jīng)常從圈里看到有價值的新聞選題或者觀點,這讓他覺得,朋友圈是個好工具。
他的圈里人,最多的是工作關系——領導、下屬、同事還有工作伙伴。交流都是工作,有時禮貌地點個贊,寫一句無傷大雅的留言,更多的是加完了沒有備注,又不好意思清理的陌生人,還有的壓根連問候都沒有,成了僵尸粉。
李景春花錢清理過一次,僵尸粉倒是清理了一些,可是他卻尷尬地發(fā)現(xiàn),兩個有工作關系的朋友都把他拉黑了,一個在孩子結婚時請了他,礙于對方是關系單位領導,李景春送了個1000元塊的紅包。另一個通過微信向李景春借過400元錢,說是臨時加油沒錢了,李景春從來沒要過,卻被人家給拉黑了。
同事群里經(jīng)常有發(fā)紅包要幫忙轉的新聞或廣告,李景春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也不敢亂轉,最后他選擇了沉默。
“我在朋友圈里就是個隱形人,光說不練,就是我?!泵鎸Σ稍L,李景春一句話總結。
“瞅你咋地”已經(jīng)有個把月沒打開朋友圈了。
作為一個“老”創(chuàng)業(yè)者,“瞅你咋地”曾經(jīng)把朋友圈當做是創(chuàng)業(yè)發(fā)動機之一。
“那時做一個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項目,加了不少目標客戶的微信,還有投資人的。你不在朋友圈里發(fā)點‘正能量,咋好意思面對客戶,咋好意思跟投資人談錢???”
“瞅你咋地”開始瘋狂地發(fā)圈,加班必須發(fā),讓人看見努力;觀點必須發(fā),讓人看見思考;產(chǎn)品必須發(fā),讓人看見自己在干啥……
但是,很快有人開始留言diss他了。
有個新做的項目出了BUG,一個剛認識的同行立即懟他:大叔,別熬夜了,老眼昏花的。
有個人轉載了,他在人圈下留言說:這行太缺少伯樂;一個客戶留言他說:自己當伯樂不就結了嘛。
人家可能就事論事,可“瞅你咋地”卻心塞了——自己奔四的人了,還叫人這么羞辱。
更讓他尷尬的是,一次自己發(fā)了條午夜在動車上吃盒飯的動態(tài),一個投資人卻當即打了電話過來,告訴他項目不再研究了?!俺蚰阏Φ亍眴枮樯叮瑢Ψ交卮鹗牵何彝跺X給的是元帥,不是小卒,這個時候你應該在家里休息了,還披掛上陣,是不是團隊里沒人哪?
“瞅你咋地”的犟脾氣犯了——誰都能懟我,我圖啥?
于是,他在朋友圈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