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澤民 唐欣穎
近日,國際權威醫(yī)學期刊《英國醫(yī)學期刊》(BMJ)發(fā)表了一篇顛覆性的論文,100萬人大型隨訪研究揭示,心血管藥物ACE-I(XX普利類)服用10年以上,肺癌風險竟然增高31%!十分令人震驚!這不但在醫(yī)學界引起極大轟動,同時也給廣大的心血管病患者造成極大困惑。
這會是真的嗎?
ACE-I類藥物是一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用于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和心力衰竭。ACE-I作為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藥物之一,長期服用真的會引起肺癌嗎?
我們認為其結果需審慎看待,讓我們來仔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而并非隨機進行人群分組,這種研究設計有明顯的局限性,因而無法具有直接推論因果關系。
其次,相比較的兩組患者基本情況存在明顯差異。例如ACE-I組與ARB組(XX沙坦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相比,吸煙(正在吸煙20.0%VS17.5%,或者既往吸煙史28.2%VS24.4%)、飲酒(8.7%VS6.8%)、肥胖(32.3%VS29.5%)等危險因素的比例均比較高。大家都知道,這些危險因素都是肺癌患病風險的強相關因素,兩組相互比較過于牽強。
再者,該研究無法平衡其他與肺癌相關的潛在重要危險因素,比如服用ACE-I可能會因為干咳不良反應,而頻繁地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這就有可能會增加肺癌的發(fā)病幾率。
最后,以ARB作為ACE-I導致肺癌風險增高的參照,也存在不妥之處。ARB與肺癌風險的相關性目前尚無定論,甚至有研究還顯示,ARB可能會降低腫瘤風險。因此,ACE-I與ARB的對比結果,還不能直接證明ACE-I對肺癌風險具有絕對的影響。
據(jù)上圖所示,ACE-I適用于多種心血管疾病,它還有保護靶器官損害的獨特治療作用。例如,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左心室心肌重構作用,對蒽環(huán)類腫瘤藥物心肌毒性的保護作用,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維持腎功能作用。基于以上的理由,我們認為,不能因為一篇文章就改變醫(yī)師的臨床診療行為,畢竟指南才是日常診療的最重要依據(jù);同時,也要告誡廣大患者朋友,治療方案的制定是醫(yī)師基于指南和規(guī)范做出來的,千萬不要因為一些吸引眼球的文章而擅自改變治療方案。
當然,我們在使用ACE-I時要注意:ACE-I的不良反應有干咳、低血壓、皮疹,偶見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及味覺障礙,長期應用有可能導致血鉀升高,應定期監(jiān)測血鉀和血肌酐水平。另外也要提醒大家,雙側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癥及妊娠婦女應禁止服用ACE-I類藥物。
綜上所述,雖然這項研究納入的樣本量大,且隨訪達10年之久,但其觀察性研究設計存在一定缺陷,無法直接推論因果關系,更不能由此就推斷服用ACE-I使肺癌風險增高。正如丹麥的Cronin-Fenton D教授同期發(fā)表客觀述評指出,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風險才是首要治療目標,而ACE-I在降低高血壓患者全因死亡風險方面的獲益證據(jù)確鑿。因此,任何對ACE-I額外風險的顧慮,必須先權衡ACE-I降低全因死亡風險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