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洪芬,王吉祥,高愛波
(煙臺南山學院 工學院,山東 煙臺 265706)
隨著毛呢織物工藝與工序的優(yōu)化、產品設計開發(fā)能力的不斷提升,毛呢面料的發(fā)展與時俱進,自2015年開始,雙面呢織物愈來愈受國內市場的歡迎,其進口量日益增加[1]。雙面呢織物手感細膩潤滑,質地緊密,外觀挺括且富有彈性,具有優(yōu)良的服用性能[2-3]。雙面呢服裝通常無襯里,穿著起來輕便舒適,加之縫制工藝多采用手工操作,服裝更顯精致、高檔[4]。雙面呢服裝近幾年逐漸成為人們青睞的秋冬服裝。一件精致的雙面呢服裝須由精湛的縫制技術來支撐,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關于雙面呢縫制工藝方面的研究不多,供從業(yè)人士可參考借鑒的技術參數較少。為提高雙面呢服裝制作技術,并將其進一步推廣應用,分析雙面呢服裝制作工藝重點環(huán)節(jié),挖掘和探索相應的縫制工藝技術處理方法尤為重要。
雙面呢織物上下2層是獨立的經緯結構,中間由結節(jié)紗連接而成,上下2層織物可以同色也可異色[5]??椢锏奶匦詻Q定了雙面呢服裝獨特的制作工藝特點。
普通秋冬單面呢服裝裁片的正常縫份量為1.0~1.5 cm,以保證縫合處能夠承受相應的縱橫向拉力;下擺放縫量為3.0~4.0 cm,為使面料與襯里縫合后襯里不外露。由于雙面呢服裝無襯里,裁片只需在四周和拼接部位加放適當的縫份,其放縫量常取0.3~0.8 cm,剝離寬度為0.7~1.5 cm。無論是單面呢還是雙面呢服裝裁片,其縫份大小均需根據面料厚薄及工藝需要適當調整。
此外,由于雙面呢面料正反2面一致,所以服裝裁片無需裁剪貼邊、掛面、領底等部件,只需裁制單片面料而不用底料。雙面呢服裝縫份減小、衣片減少,既為企業(yè)批量生產節(jié)約了面料,同時又簡化了成衣縫制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
黏合襯有塑形、補強、保型的作用[6]。普通單面呢秋冬裝均需在易拉伸變形部位燙黏合襯,以保證其尺寸穩(wěn)定性及造型挺括,雙面呢服裝裁片無需燙黏合襯,只需在下擺、止口等易拉伸變形部位縫份內層黏合嵌條,通過熱熔膠黏合固定,不僅可以滿足穿著強度要求,又提高了服裝的美觀性與舒適性。
里布具有美觀、裝飾遮掩、穿脫方便、保護面料等作用,一般中高端外衣型服裝均配有里料[7-8]。雙面呢面料耐磨性好且富有彈性,里層亦具有良好的觸感適應性[9];雙面呢裁片拼接采用藏針法等特殊工藝能夠將縫份掩藏至面料中層;在保證穿著牢度和舒適性、美觀性的前提下,雙面呢服裝無需里布也可達到服裝內層不露毛邊的外觀效果。
雙面呢多為純羊毛或毛混紡的呢絨織物,裁剪前,必須通過預縮工藝消除呢絨的內應力來改善尺寸穩(wěn)定性,同時可以使呢絨表面絨毛活絡、豐滿、有彈性[10]。預縮時不能直接熨燙,應將單面羊絨燙布墊在雙面呢面料上,這是因為單面羊絨面料作為燙布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透氣性,且與雙面呢的熨燙溫度相匹配,雙面呢在其下方不易被熨燙變形,更不會因直接熨燙而出現(xiàn)燙焦、燙傷現(xiàn)象。通常對于含羊毛量超過60%的雙面呢織物,為了保證服裝洗滌及熨燙后的尺寸穩(wěn)定性,必須進行預縮后方可進行樣片裁剪,若雙面呢面料中含羊毛量較少,可省掉此環(huán)節(jié)直接裁剪。
雙面呢服裝裁片的縫份需要提前進行剝離,剝離縫份的寬度依據面料厚薄程度、拼接方式以及工藝技法綜合考慮而定,如剝離寬度太窄,縫合后不能掩蓋縫合線;如剝離寬度太寬,縫合后縫份過于硬挺,且浪費面料,過窄和過寬均影響服裝外觀效果。確定好剝離寬度后,應使用平縫機沿剝離寬度大針距機縫一條剝離止口線,以防止剝離縫份時超過剝離寬度,造成撥毛現(xiàn)象。機縫時應盡量選擇與面料同色的縫紉線,以免后期增加額外的拆線工序。
剝離縫份時采用機械揭剝和手工揭剝相結合的方式。機械揭剝是使用剖縫機對裁片縫份進行劈縫,剝離時按順毛方向將面料勻速向前喂送,此步驟需特別注意面料的絲縷方向,前進過程中面料要沿經向平走,緯向和斜絲可適當保持松弛,切勿用力拉拽以防止面料被拉伸變形;若剝離寬度不夠,仍需采用手工揭剝方式進行彌補,人工將雙面呢織物上下層之間的結節(jié)紗剪斷,并剝離至指定寬度。剝離縫份時要注意分清裁片的正反面,對照著外露一側進行剝離,保證其制作成衣后的美觀性,防止撥離過度,影響成衣外觀效果。
雙面呢剝離過程中,面料受織物密度、剝離強度等因素影響,致使服裝裁片剝離后,縫份邊緣會出現(xiàn)參差不齊現(xiàn)象,此時需通過歸拔工藝,把剝離部分歸拔至邊緣順直。若歸拔后仍然達不到順直效果,仍需進一步修剪直至裁片邊緣順直。
歸拔修剪布邊后,通常在門襟止口、底邊、袖窿等易拉伸變形部位黏合嵌條,一般選擇0.5 cm寬的45°斜絲嵌條。熨燙嵌條時需要注意嵌條質地與裁片部位相適宜。如在袖窿處選擇柔軟、質薄的嵌條,在門襟止口、底邊處選擇質地緊密、厚實的嵌條,必要時適當推送或者拉伸嵌條,以免裁片邊緣形成皺縮或者出現(xiàn)漣形。另外嵌條需黏合在衣片外露一側的縫份內層,緊貼剝離縫份機縫線,以保證嵌條充分發(fā)揮其保型作用。
制作雙面呢服裝時2片衣片縫合需用手工完成,表面不露針腳,其成本是普通單面絨大衣的3倍[11],這就使雙面呢服裝多用于小規(guī)模生產。實際生產中主要有以下2種拼接方法。
2.5.1倒縫式拼接
倒縫式拼接見圖1。
圖1 倒縫式拼接
倒縫式拼接只需剝離一片裁片的縫份,選擇縫份倒向的一側進行剝離,一般剝離服裝的后片裁片。剝離寬度=2×拼接寬度(即縫份寬)+面料的厚度消減量+毛邊修剪量。若拼接寬度取0.5 cm,剝離寬度約為1 cm,剝離后的反面一層與拼接片反面相對,邊緣對齊,按照規(guī)定縫份機縫0.5 cm后倒燙縫份,縫份倒向剝離的一側,剝離后的正面一層向內扣燙,扣燙寬度略大于縫份寬度,取0.6 cm,以保證拼接后正面一層蓋過反面一層的機縫線,最后手工藏針縫合正面一層與拼接片。此種方法具有縫合牢度高、操作效率高、服裝正面不露線跡的特點。
2.5.2包邊式拼接
包邊式拼接見圖2。
圖2 包邊式拼接
包邊式拼接需要將拼接的2片均剝離縫份,若同樣設定包邊式拼接寬度為0.5 cm,剝離寬度=1.5×拼接寬度(即縫份寬)+面料的厚度消減量+毛邊修剪量。剝離寬度則約為0.75 cm。將剝離縫份后的裁片正面一層修剪至剝離止口線,反面一層倒向正面一層,扣燙拼接寬度0.5 cm,內外2層采取同樣的處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兩拼接衣片正反兩層要分清,比如一片是修剪正面一層、倒向正面扣燙,則另一片則修剪反面一層、倒向反面扣燙??蹱C后兩裁片采用“互”式組合,分別沿正反兩面的扣燙線手工藏針縫合。此種拼接方式正反兩面均不露線跡,拼接縫處厚度較小,但縫合牢度較低、生產效率較低,此拼接方式可應用于正反雙面穿著的雙面呢服裝制作以及較厚雙面呢服裝的制作,同時可應用于服裝中受力較小或者局部裝飾性拼接的部位縫合。
由于雙面呢服裝無掛面、無襯里的特點,其門襟止口、底邊口袋以及領外口等部位需要內嵌式包邊技術進行封邊處理;對于領角、袋蓋或者貼袋的拐角處、前門襟與底邊交接拐角處等部位需要內嵌式包角技術進行封角處理,這2種處理方式可統(tǒng)稱之為內嵌式封邊角技術,其目的是使服裝邊緣以及拐角處的毛邊掩藏在面料中層,以保證服裝邊緣及拐角的美觀性。在封角處理時,需要將裁片反面一側的縫份修剪掉45°正三角形,以減小拐角處的面料厚度,保證拐角處的美觀性,但要注意此處不可正反面均修剪掉三角,以防止拐角處出現(xiàn)脫紗弊病。內嵌式封邊角見圖3。
圖3 內嵌式封邊角
裁片拼接處以及封止口處均需使用手工藏針技術處理,即使用暗繰藏針法將機縫線隱藏在扣燙線之內,暗繰針法見圖4。
圖4 暗繰針法
使用暗繰針法時,注意上下2層均挑2根布絲進行縫合,要求手工縫制力度均勻、針腳大小均勻,繰縫時注意觀察裁片外露一側的外觀效果,既要保證縫合牢度,又要保證外側不露針腳且平服。由于縫合過程需要全手工縫制,耗時耗力,故雙面呢成衣的價格相對較高,除了考慮面料本身價格,通常情況下,成衣價格與縫合線長度成正比。
圖6 雙面呢插肩袖女風衣裁片
雙面呢服裝主要以秋冬季風衣外套為主,本文以一款雙面呢插肩袖女風衣的制作為例,以下來具體分析雙面呢服裝制作工藝要點以及技術處理方法,雙面呢插肩袖女風衣款式圖見圖5。
圖5 雙面呢插肩袖女風衣款式圖
此款插肩袖風衣為V形平駁頭翻領,連肩袖,前衣片駁頭下有領省,無扣,束腰帶,斜插袋,有后中縫,無后中衩,門襟止口、領外口、腰帶、袖口、袋口等部位珠邊,明線裝飾。
雙面呢插肩袖女風衣裁片見圖6。
經測試,本文選用雙面呢服裝中常用的羊毛、黏膠纖維混紡的雙面同色雙面呢面料,含羊毛量為88%,屬于中厚雙面呢織物。面料厚度為0.12 cm,幅寬為155 cm,克重為770 g/m。裁片在拼接縫制前需要進行以下3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處理。首先對面料預縮。然后進行樣片裁剪并剝離縫份。拼接方式若采用倒縫式拼接,由于面料為中等厚度,拼接寬度取0.5 cm,厚度消減量為0.05 cm,毛邊修剪量取0.15 cm,故剝離寬度為1.2 cm,剝離后將多余的量歸拔修剪直至邊緣順直,保證縫份為1.05 cm。個別裁片可采用包邊式拼接,剝離寬度為0.95 cm,修剪后縫份為0.8 cm。最后對門襟止口、底邊、領腳、袋口等易拉伸變形部位燙黏合嵌條。裁片剝離縫份部位及黏合嵌條部位統(tǒng)計表見表1。
表1 裁片剝離縫份部位及黏合嵌條部位統(tǒng)計表
此款風衣制作流程中的重點技術處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這6個環(huán)節(jié)。
3.3.1口袋的制作
此款風衣口袋為斜插單嵌線口袋,剝離袋蓋上邊沿和兩側的縫份,與衣身縫合的下邊沿不需要剝離,將縫份倒向衣身。其開袋口流程與普通挖袋開袋步驟類似,需要在袋口兩端剪三角,不同的是雙面呢服裝的挖袋需將三角隱藏在兩層面料中間,袋蓋外露邊緣以及開袋口處需使用嵌入式封邊角處理技術;由于袋蓋與袋口拼接處縫口所受拉力較小,此處選擇倒縫式拼接或者包邊式拼接均可。單嵌線挖袋制作方法見圖7。
圖7 單嵌線挖袋制作方法
3.3.2合前身領省
由于前片領省的省尖點處縫份過小,為減少剝離縫份的次數,只需剝離靠近大身處一側的縫份,且省尖處縫份修剪至離尖點2 根紗線的位置,以保證合省后省尖平服美觀,避免出現(xiàn)剪毛弊病。
3.3.3拼接后中縫
由于制作過程常采用“左壓右”縫制方式,故剝離縫份時,后片只需剝離左片后中縫,右片后中縫不剝離,縫份倒向左側裁片。
3.3.4绱領
采用倒縫式拼接領座和領面,縫份應倒向領座,以保證領上口圓順自然,提高衣領和頸部的貼合度。此處縫口所受拉力較小,可采用包邊式拼接,使拼接縫處更加薄軟。绱領時,衣身領弧處不剝離縫份,即縫份均倒向領座,以保證服裝領弧處的舒適性。
3.3.5绱袖
由于手臂活動幅度較大,袖窿處為服裝主要受力部位,绱袖必須要考慮拼接牢度,故采用倒縫式拼接。插肩袖的后袖片四周剝離,衣身袖子不剝離,縫份倒向后袖片。由于袖窿絲縷方向為斜絲,易拉伸變形,需在后袖片袖窿正面縫份內側黏合嵌條。
3.3.6封邊角處理
此款風衣門襟止口、底邊、下零嘴、駁頭邊緣以及各拐角處使用嵌入式包邊角技術處理,以保證服裝邊緣及拐角處整潔美觀。注意駁頭邊緣最終要翻折,故剝離下領嘴和駁頭邊緣時要對照外露一側進行剝離,此處與門襟止口處的剝離面正好相反,手工藏針時也需考慮到二者的外露面要盡量美觀平服。
雙面呢服裝作為一種高檔、精致、舒適的服裝品類廣受消費者的好評。但其制作成本較高且多依靠手工制作完成,故雙面呢多被使用于量體定制的服裝款式或者小規(guī)模生產。本文通過對雙面呢服裝制作工藝的詳細說明,為相關生產企業(yè)和設計人員提供了一定參考,對提高雙面呢服裝生產效率、成品質量具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