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芳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課堂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進行精準的教學設計。在設計時,教師要精準地定位課堂目標,通過教學板塊集中突破重難點,并循序漸進地逐層達成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 ; 目標定位;教學設計;精準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0-0022-02
2011年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即小學生應該具有的最關(guān)鍵、最必需的素養(yǎng),讓學生理解與運用語文,培養(yǎng)學生基礎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到底該教什么?怎么教呢?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呢?這些課堂教學行為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那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怎么制定?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下進行精準化的教學設計?這一系列問題擺在每一位教師的面前,值得深思。
目標的制定應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語文新課標的這一理念為我們設定目標指明了方向?!坝行У膶W習始于準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布魯姆)因此,我們大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教學設計:目標從哪里來、目標是怎么達成的、目標達成如何體現(xiàn)層次性。只有真正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才能拿捏好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下精準的教學目標定位和教學策略。
一、鉆研目標,定位目標
課文目標的設定,既要體現(xiàn)出課文的類型,又要體現(xiàn)出文體的特點與年段的特點,同時還要實現(xiàn)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言、意、法兼得,確實是頗費腦筋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中提出:“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課文無非是一個例子。語文課要充分發(fā)揮例子的作用,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凸顯出語言實踐的理念。
(一)縱向梳理年段特點
每個年段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求。如,人教版課標本第十冊的《金錢的魔力》一課,是五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它屬于寫人記事類文章,通過刻畫人物形象來表達思想情感。在整個小學階段,特別是三到五年級,寫人記事類的文章很多,要求也不同。三年級上學期是寫人的一件事,到下學期只要把這件事寫清楚就可以了;四年級下學期是通過一件事把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寫出來;到了五年級這個單元,要通過一件事來表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根據(jù)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縱向分析以往寫人的文章來確定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
(二)橫向比較文本特色
同樣以《金錢的魔力》為例。如何來寫清楚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是這篇課文要挖掘的寫作特色。通過前兩篇課文——《人物描寫一組》和《刷子李》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寫出人物個性特點的體驗。
《金錢的魔力》是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也是略讀課文。如何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原有的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突破、學有所得呢?
通過與前幾篇課文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本文有一個明顯的語言特點:運用夸張寫法,通過對比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因此,我們將這篇課文核心目標定位在以下幾點。
1.重點抓住托德的笑容和老板的語言,在對比中學習夸張的寫法,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
2.拓展閱讀,進一步學習馬克·吐溫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風格,感受他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激發(fā)閱讀《百萬英鎊》的興趣。
應該說,這樣的目標是課后完全可以檢測的,體現(xiàn)了教學的年段特點、文本特點,凸顯了語文課程工具性的基本特點。
二、板塊教學,達成目標
“如果我們的語文課真正是為學生所想的話,就一定要讓學生學有所得。一堂課只要讓學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長進,就足夠了。語文課目標簡單一點,讓學生學得輕松一點,學得有效一點。”(薛法根語)因此,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思考、感悟,自己回答。教師要放開手腳,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腳手架,給學生感悟的時間、思考的機會、表達的空間,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自主學習。仍以《金錢的魔力》為例。
依據(jù)課程理念和本課在對比中學習夸張的教學目標,教師采用了三個階梯式的板塊進行教學。這樣,目標的達成由淺入深、拾級而上,體現(xiàn)略讀課文的特點。
(一)通過對比,了解夸張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zhì)。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教師要變“教課文”為“教語文”,要以學生的“學”為基點,放眼全局,兼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本課內(nèi)容選擇上,教師抓住“托德的笑容”和“老板的語言”這兩個內(nèi)容進行處理。
第一步,引導學生理解托德夸張的笑容。通過自己平時寫笑跟馬克·吐溫寫托德的笑進行對比,學生找出其中的秘妙——把美好的東西丑化了,這就是夸張。第二步放手讓學生圈圈、畫畫、說說,學習老板夸張的語言,讀懂他想說的主要意思;同時,出示原文和課文的描寫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夸張的表達效果。這樣的對比教學有詳有略,體現(xiàn)從扶到放的原則。只有轉(zhuǎn)變自己的觀念,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變?yōu)榕囵B(yǎng)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變教師的講授為主為學生的學習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大膽取舍,學生才能在每節(jié)課上集中一個火力點進行突破,實現(xiàn)一課一得的目標。
(二)拓展閱讀,找出夸張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閱讀教學應該成為聯(lián)系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成為從學習語言到運用語言的橋梁。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法的遷移。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特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文字中,找到課文的表現(xiàn)藝術(shù),以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教學《金錢的魔力》一文,在拓展閱讀中,教師出示《百萬英鎊》的片段,引導學生說:“我們學習了夸張的神態(tài)、夸張的語言,認識了見錢眼開的兩個勢利眼。其實,馬克·吐溫在《百萬英鎊》這本書中,夸張的地方還有很多。讀《百萬英鎊》更快的方法就是找到夸張的表達方法。你能把它找出來嗎?用筆畫一畫?!边@樣的引導,讓學生明白:夸張可以通過語言、笑容來表達,還可以通過行為來表達,加深了對夸張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虼?,選擇與課文在文體、內(nèi)容、寫作方法等方面比較相似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拓展閱讀,指導學生運用課內(nèi)所學到的方法舉一反三,以形成新的閱讀圖式。
(三)指向夸張,激發(fā)閱讀
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關(guān)鍵不在課內(nèi)而在課外,不在教師而在學生。課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罢Z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比~老先生的這句話提示我們:在一篇課文學完后,教師都要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向他們推薦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和興趣,使閱讀向課外、課后延伸。
例如,學習了《金錢的魔力》一課后,學生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除了語言、笑容、行為外,還有哪些地方用了夸張的手法呢?”這時,教師就要推薦學生去閱讀《百萬英鎊》這本書,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更好地了解馬克·吐溫夸張的寫作風格。只有切實掌握這種舉一反三的讀書本領,才能更快、更好地閱讀類似的文章,才能達到自能閱讀的目標,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目標達成,有層次感
閱讀教學的目標達成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師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拾級而上。
(一)符合認知規(guī)律,從內(nèi)容到形式
歌德說:“內(nèi)容人人都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是一個秘密?!蹦窃诮虒W中,就要從關(guān)注內(nèi)容向關(guān)注形式發(fā)展。
對語言形式的學習,我們要借助內(nèi)容這個載體,從內(nèi)容入手,讓學生對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感知。如,教學《金錢的魔力》的第六自然段,作者抓住托德的笑來寫。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感悟。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語言的內(nèi)容和形式。
(二)關(guān)注文本特點,以一課帶一本
《金錢的魔力》節(jié)選自小說《百萬英鎊》。因此,在教學的時候,要先讓學生讀一讀導讀提示,理解《百萬英鎊》的寫作背景。這樣,學生就知道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從哪里來,要怎樣去學習,為“一課帶一本”做好準備。在習得夸張的表達方法后,教師接著出示《百萬英鎊》中兩段精彩的原文,使學生對這本書的印象更深刻了。最后,推薦學生去閱讀馬克·吐溫的小說《百萬英鎊》,以一課帶一本,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馬克·吐溫夸張的寫作風格。“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語文課堂教學,不是讓學生只見其“一”,而是要讓學生從這“一”中習得方法,再遷移到其他文章的閱讀,讓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使他們在舉一反三中形成閱讀能力。
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心理和思維規(guī)律。在這樣的課堂上,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有明顯的區(qū)別,后一層次是以前一層次為基礎的。這就像一個人登山,只有踏好第一級臺階,才能往上攀登。教學生閱讀,更應如此,必須逐級而上,不可跨級。
總之,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全方位地解讀課標、課堂和課文,合理、精準地定位教學目標,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大膽取舍。在課堂上,通過引導,放手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方法,并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一閱讀的秘妙,他們的閱讀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最終實現(xiàn)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