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玲 李興美 王春香(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管理處 江蘇 南京 210028)
長頸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屬偶蹄目(Arti odac-tyla)長頸鹿科(Giraffidae)長頸鹿屬(Giraffa)[1]動物,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喜食植物高營養(yǎng)的部位,如新葉、幼芽、果實和花[2]。生活在疏林草原或森林的邊緣地帶,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野外的長頸鹿主要在晨昏覓食,一頭長頸鹿每天能攝入63kg樹葉和嫩枝,因此,長頸鹿在野外采食的時間較長。
動物園圈養(yǎng)的長頸鹿被人為地提供了較高的營養(yǎng),更容易獲得身體所需,因此,大大減少了采食的時間。廣州番禺動物園對半圈養(yǎng)長頸鹿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冬季長頸鹿攝食時間占30.49%,反芻時間占28.3%,臥息時間占19.97%,而站立的時間最少占8.91%。攝食行為主要集中在白天(9:00~19:00),占全天攝食時間的72.5%[3]。在圈養(yǎng)狀態(tài)下,長頸鹿由于覓食時間的減少,動物又無事可做,常會出現(xiàn)舔墻、撞頭、擠壓脖子等異常行為。
提高動物福利是動物園飼養(yǎng)工作的重點,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中,表達自然行為的自由是體現(xiàn)動物福利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4]。為了使動物減少異常行為,各動物園開展了廣泛的豐容工作,但是通過調(diào)整飼糧模式改變動物行為的研究較少,本文擬通過對不同飼糧模式下的長頸鹿行為進行觀察,以期找到飼糧模式和動物行為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1.1 試驗動物
3只長頸鹿,2雄1雌,試驗時年齡分別為10歲(雄性)、4歲(雄性)和13歲(雌性)。
1.2 前期觀察
實驗開始前3~5天進行行為觀察,觀察采用瞬間采樣法,觀察時間為8:30~16:30,每3分鐘觀察1次,記錄動物瞬間發(fā)生的行為。
1.3 飼料調(diào)整
前期觀察后調(diào)整飼料配方,持續(xù)飼喂15天,顆粒料、水果蔬菜類飼料定量,草料類飼料足量。飼料配方,見表1。
表1 試驗前、后飼料日糧對比
1.4 后期觀察
改變飼料配方飼喂15天后進行后期觀察,觀察方法同前期觀察。
1.5 行為譜
1.5.1 攝食 長頸鹿的舌頭可伸出很長,上唇可反卷。攝食行為分為卷食樹枝、草類,舔食槽內(nèi)精料,啃食樹皮、水果、蔬菜及飲水。
1.5.2 反芻 可觀察到長頸鹿食團在長頸鹿食道上下運動,反芻過程包括逆嘔,再咀嚼、吞咽,反芻每個食團咀嚼次數(shù)一般在35~55次。
1.5.3 臥息 動物臥下休息而不伴隨其他活動(如反芻)。長頸鹿臥息時大多頭高仰,眼張開,少數(shù)卷縮頸部、頭依靠背部同時眼半閉呈睡眠狀態(tài),最長持續(xù)可達20分鐘。
1.5.4 移動 動物四腿運動伴隨身體的移位。圈養(yǎng)長頸鹿移動較緩慢,很少快速奔跑,運動時同側(cè)腿幾乎同時起落。
1.5.5 站立 動物站立張望而不伴隨其他行為,長頸鹿在清晨外放展區(qū)和收籠前常持續(xù)站立,受到驚擾時也會站立凝視。
1.5.6 排泄 動物排泄大小便行為。
1.5.7 修飾 動物舔舐自己身體等修飾自己身體的行為。
1.5.8 社群 和其他長頸鹿之間的交往行為,如用頭互相蹭、一只嗅聞另一只等。
1.5.9 玩耍 動物對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表現(xiàn)出興趣而發(fā)生玩耍的行為。
1.5.10 未見 動物未出現(xiàn)在視線范圍內(nèi)。
1.5.11 舔舐異物 長頸鹿舔墻、舔欄桿等無任何意義的舔舐行為。
1.5.12 蹭脖子 長頸鹿在欄桿墻等處用力蹭脖子的行為。
1.5.13 撞頭 長頸鹿用頭撞擊墻、食槽、門等處的行為。
將前期觀察和后期觀察的行為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確定飼料調(diào)整對長頸鹿行為的影響程度。
2.1 實際采食量
實驗前和試驗后3只長頸鹿草料類飼料采食量,見圖1。
圖1 試驗前、后長頸鹿草料類飼料采食量
由圖1說明隨著飼料日糧中顆粒飼料和水果、蔬菜類的減少,動物對草料的采食量逐漸增加。
2.2 試驗前、后長頸鹿的行為變化
試驗前、后長頸鹿的行為變化,見表2。
表2 試驗前、后長頸鹿的行為變化
由表2可見,由于試驗后飼料日糧中的顆粒飼料和水果、蔬菜類飼料的減少,動物對草料類飼料的采食量的增加,導致3只長頸鹿的攝食行為顯著增加(P<0.05),舔異物行為顯著減少(P<0.05)。
3.1 由于本試驗采用顆粒料和果蔬類飼料定量、草料類自由取食的飼糧模式,因此并未對飼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具體分析,默認為動物獲得了足夠的營養(yǎng)需求。
3.2 由于試驗動物數(shù)量較少,且飼喂試驗時間較短,并未對兩種飼糧模式進行更加長期的飼喂觀察,但總體趨勢趨向于顆粒料和果蔬類飼料飼喂量減少,動物對草料類飼料的采食量增多,采食行為隨之增加,舔舐異物行為隨之減少。
3.3 動物的五大福利中規(guī)定動物享有獲得合理健康飲食的自由[4],動物園工作者在考慮動物營養(yǎng)需求的同時應充分了解動物的野外習性及食物來源,在保證營養(yǎng)需求的前提下為動物提供模擬原產(chǎn)地食物種類的飼料。如長頸鹿野外以樹葉和小樹枝為食,在圈養(yǎng)條件下應在滿足動物營養(yǎng)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充足的樹枝、樹葉類飼料。
3.4 本文中未提及食物的飼喂方法對動物行為的影響,實際飼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飼喂方法對動物行為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例如將飼料懸掛飼喂、分散投喂或放入取食器中飼喂等都會一定程度地延長動物取食時間,進而減少動物因無所事事而導致的異常行為頻率。
3.5 本試驗并未對不同性別、年齡的長頸鹿行為進行對比分析,今后可以在飼糧模式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的長頸鹿行為帶來的影響方面進行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