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琳
摘要:琥珀酸別名為丁二酸,可制備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本論文主要介紹以琥珀酸與氯化鍶作為反應物,合成琥珀酸鍶晶體的方法。通過X-射線單晶衍射儀對該晶體內部原子在空間分布狀況的結構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表征它的結構,進而得到了琥珀酸鍶晶體的分子結構與配位環(huán)境。
關鍵詞:琥珀酸鍶;晶體;單晶衍射;分子結構
1前言
氯化鍶是最常見的鍶鹽,為無色透明的結晶或顆粒。分子式為SrCl2,是生產(chǎn)鍶鹽和顏料的原料。琥珀酸為無色結晶體,工業(yè)上,琥珀酸常由丁烯二酸催化還原制得;實驗室中,琥珀酸常由丙二酸二乙酯的鈉鹽與碘反應水解脫羧制得。由于琥珀酸具有兩個活潑的亞甲基,因此具有很多特殊反應特性,如酯化、還原等。以琥珀酸為基礎,通過各種反應,可以制取多種化學制品,其中琥珀酸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備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它是一種呋喃環(huán)系化合物。
X射線可以用來研究晶體中原子排列,原理是利用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作用,以獲得晶體中電子密度的分布情況,再從中分析獲得原子的晶體結構。晶體結構的測定對學科的發(fā)展、物體性能的解釋、新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和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解釋晶體能自發(fā)長成多面體外形(自范性)和晶體各種物理性質(光性,導熱性等)的各向異性和對稱性等。
本文以琥珀酸與氯化鍶作為反應物合成琥珀酸鍶的晶體,研究其晶體結構,并對其化學性質進行研究。
2實驗
2.1實驗方法
利用液相回流法合成了琥珀酸鍶晶體。將反應物溶于無水甲醇中,用電攪拌攪拌均勻,加熱回流過濾并靜置數(shù)天,待溶液蒸發(fā)至飽和狀態(tài),得到晶體。將得到的晶體置于單晶衍射儀中,結合布拉格公式得到晶體分子結構和晶胞結構。
2.2化學試劑與儀器
2.3實驗步驟
將琥珀酸與SrCl2稱重倒入圓底燒瓶中并加入無水甲醇,加熱回流攪拌待全部溶解,反應4-6個小時,將溶液倒入燒杯中并封上保鮮膜,扎孔、冷卻、靜置數(shù)周后得到無色針狀晶體。干燥好的樣品放入稱量瓶中并標注好,放入干燥器備用。選擇尺寸為0.42mm×0.16mm×0.12mm的晶體粘在精細玻璃纖維上并安裝在衍射儀上,衍射儀波長設置為0.71073?。在293K的溫度下采集數(shù)據(jù),表征其結構。
3.結果與討論
琥珀酸鍶的分子結構如圖1所示,琥珀酸鍶的結構單元圖如圖2所示,配位環(huán)境如圖3所示。琥珀酸鍶晶體為單斜晶系,P2(1)/c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a=7.4719(7)?,b=18.3756(15)?,c=9.0536(8)?,a=g=90°,b=109.420(2)°。琥珀酸鍶具有很強的螯合性質,每個琥珀酸陰離子與三個鍶離子相連,每個鍶離子與六個琥珀酸陰離子螯合,形成六配位的螯合物。琥珀酸分子間通過范德華力與離子間作用力相互鍵連成二維網(wǎng)狀結構。
4.結論
(1)本論文選擇琥珀酸和二氯化鍶為反應物,利用液相回流合成法,合成了琥珀酸鍶晶體,并對晶體合成環(huán)境做了記錄。
(2)通過X-射線單晶結構細致分析和運算,得到了琥珀酸鍶晶體分子的晶體數(shù)據(jù),對晶體的日后深入研究做好準備。
(3)通過分析晶體數(shù)據(jù)得到了琥珀酸鍶晶體的分子結構圖與晶胞結構圖,進而可以通過結構分析,得到大量未知的化學性質,更加了解晶體的特性,為實現(xiàn)應用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公度.化學詞典[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南京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編寫組.無機及分析化學[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菲菲.系統(tǒng)代謝工程改造樹干畢赤酵母生產(chǎn)琥珀酸[J].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