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金霞山時,我們經(jīng)常看到許多松樹上有白色的黏稠液體,那是什么呢?大人說那是樹脂,樹脂是木本植物受傷后分泌的一種油脂,杉樹、松樹都能分泌樹脂,他們小時候經(jīng)常收集這個當燈油燒。我們心生疑問,這個濕濕的東西能燒?樹脂還有哪些作用呢?我們“無畏”探索小組決定對樹脂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
“無畏”探索小組組長:張藝嘉
“無畏”探索小組成員:楚雨欣、馮魏娟、何樂為、李靜怡、劉興旺
研究過程:
1.認識樹脂,實地采集
2017年的一天下午,我們到金霞山尋找、收集樹脂。我們一邊爬山一邊觀察松樹與杉樹,突然不知誰大喊一聲:“看那兒!”我們齊刷刷地看過去,天哪!這里有一大片松樹林,再定睛一瞧,一棵高大的松樹上居然有一大坨樹脂,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我們馬上用刮刀在松樹干向陽面節(jié)疤少的地方刮去粗皮,沿樹脂道縱向開割,讓樹脂流入杯中。經(jīng)過一下午采集,我們獲得了整整三大杯樹脂。
2.實驗探究
第一個實驗:燃燒情況對比
我們將酒精、汽油和樹脂各2克裝在碟子里,然后加熱樹脂,待其稍微融化后,同時點燃這3種物質(zhì),觀察現(xiàn)象并做好記錄。
汽油的燃燒時間最短,火光最大,火焰呈紅色,冒黑煙,燒完后碟子變黑。酒精燃燒時間較長,火大,火焰呈紅色微帶藍色,無煙,燒完后碟中沒有殘留。樹脂燃燒時間最長,火勢最小,火焰呈紅色,煙少而黑,燃盡后碟中剩下一團黑色溶質(zhì),一會兒就凝固了。由此可知,樹脂可用于那些需要緩慢加熱的地方。
第二個實驗:照明情況分析
我們將蠟燭與樹脂同時點燃,發(fā)現(xiàn)樹脂燃燒時發(fā)出的光比蠟燭發(fā)出的光更紅,燃燒劇烈,還散發(fā)一股清香,燃盡后剩下一團黑色物質(zhì)。由此可知,樹脂能直接燃燒,可在野外生存、突發(fā)自然災(zāi)害(如洪災(zāi)、地震等)、停電時應(yīng)急照明。
第三個實驗:黏性對比
在兩張紙上分別涂上樹脂和膠水,將紙張對折,用集氣瓶在粘有樹脂和膠水的地方壓5分鐘。然后移開集氣瓶,輕輕打開兩張紙,發(fā)現(xiàn)兩張紙上涂有樹脂和膠水的地方都粘緊了。這說明樹脂具有黏性,可用作工業(yè)粘合劑。
3.仿造琥珀
在幾千萬年前,松柏科植物的松脂滴落,被掩埋在地下,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一種珍貴的“寶石”——琥珀,內(nèi)部經(jīng)??梢姎馀?、昆蟲等。我們對此非常感興趣,決定仿造琥珀。
第一次制作:用蚊子做標本
①熔化松香
我們將松香放入小燒杯,再將小燒杯直接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不到1分鐘,半燒杯的松香都熔化了。不一會兒,液態(tài)松香冒白氣了!我趕緊把小燒杯從石棉網(wǎng)上夾下來。那白氣的氣味和松脂燃燒的氣味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成分不同吧!松香是從樹脂中提純出來的,有一股松油的氣味,不是很好聞。
②處理標本
我們把兩只蚊子裝進透明的集氣瓶中,接下來制取二氧化碳。隨著二氧化碳增多,不一會兒,蚊子窒息而死。
③制作打磨
加熱已冷卻的松香。用空火柴盒作模具,先用松香鋪一層,再將蚊子標本放進去,這蚊子碰到高溫松香立馬發(fā)出“滋滋”的聲音。許久,松香凝固了,我將火柴盒撕開,然后將松香打磨成半月形。
第二次制作:用飛螞蟻做標本
我們先將松香熔化,再讓飛螞蟻窒息而死,然后將松香鋪一層在紙杯里,再將飛螞蟻放進去。咦?這飛螞蟻的屁股怎么還在冒泡?原來飛螞蟻的呼吸器官在腹部,里面還有殘余的空氣。我又在飛螞蟻上倒一層松香,松香冷卻后,用點燃的蠟燭加熱小刀,用小刀修整,將其做成了漂亮的圓形仿真琥珀。
研究結(jié)果:
樹脂具有可再生、易采集、易燃、有黏性的特性,可作為新型環(huán)保燃料、應(yīng)急光源、工業(yè)粘合劑,應(yīng)用前景一片光明。用松脂提取物松香仿造的人工琥珀晶瑩剔透,漂亮美觀,既能很好地保存小生物標本,又是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藝術(shù)品。
指導(dǎo)老師 胡念芬 張應(yīng)龍 陳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