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高
【摘 要】在新時代新聞刊物形形色色,內(nèi)容涉及十分廣泛,所以其采用的文體也不盡相同。本文中所討論的新聞文體主要是根據(jù)新聞報導、評論和特寫等。同時根據(jù)各新聞文體有其獨特的特征,淺談了新聞報導翻譯時應遵循的原則和基本規(guī)律。
【關鍵詞】新聞報道;新聞特點;新聞翻譯
在新時代新聞刊物的種類形形色色,內(nèi)容涉及十分廣泛,如時事報導、社論、述評、特寫、廣告等,所以其采用的文體也不盡相同。本文中所討論的新聞文體主要是根據(jù)新聞報導、評論和特寫等。新聞文體各有其獨特的特征,各新聞文體組成的新聞報導翻譯時,除遵循一般的翻譯原則外,還應遵循新聞翻譯的基本規(guī)律。
一、語言總體風格
從語言風格上講,不同刊物有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類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文體特點,然而其寫作都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響,因而也形成了共同的新聞文體特色。第一,新聞刊物是大眾傳播媒介,讀者面較寬,其語言必須適應廣大讀者的閱讀水平——大眾性是其一大特點。第二,東西方新聞界十分注重閱讀趣味。有的新聞學家稱它為“新聞價值的試金石”。為了增加報導的趣味性,不僅要求報導內(nèi)容,而且要求它所運用的語言要適應讀者的愛好和閱讀習慣。第三,節(jié)儉是精練語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出于報刊節(jié)約篇幅的實際需要。尤其在西方社會,廣告利潤豐厚,報刊十分珍惜版面篇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報導盡可能多的內(nèi)容,新聞寫作人員就得采取一切手段來濃縮和精煉語言。上述三個因素,即大眾性、趣味性和節(jié)儉性構成了新聞文體的語言風格上的特色。
新聞的語言有趣易懂,簡潔精煉,用非常經(jīng)濟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翻譯過程中應盡可能刪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響表達內(nèi)容完整與準確的詞。此外,新聞語體語言清晰,不能模棱兩可,更不應晦澀難懂,但同時,新聞語體又講究表達有力、敘述生動,因而我們翻譯時必須在用詞上多加錘煉,表現(xiàn)出新聞文體的總貌。
二、詞匯特點
新聞也有其明顯的詞匯特點。第一,常用詞匯有特定的新聞色彩。新聞報導常使用某些詞匯來表達事實和事件,因此這些詞匯經(jīng)過長期使用后逐漸取得與新聞報導相聯(lián)系的特殊意義,成為新聞體詞語。此外,新聞報導中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套語。第二,使用“小詞”。小詞即簡短詞,在西方一般為單音節(jié)詞,在東方一般為雙音節(jié)詞。小詞的廣泛使用一是由于報紙篇幅有限,用小詞可以免于移行,二是由于小詞的詞義范疇很寬,一般比較生動靈活。第三,大量使用縮略語。這主要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篇幅。第四,臨時造詞。為了表達需要和追求新奇,新聞報導常常使用“臨時造詞/生造詞”,即臨時創(chuàng)造或拼湊起來的詞或詞組。
從詞匯方面的四個特點來看,我們在新聞翻譯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熟悉東西方各報刊經(jīng)常使用的特定詞匯。第二,平時多留意“小詞”、“生造詞”和縮略詞。第三,準確理解詞義,不可望文生義。
三、語法特點
東西方新聞文體的語法特點也很顯著。第一,時態(tài)的使用。比如在英語新聞中現(xiàn)在時被廣泛使用。為了造成事件正在進行中的效果,給人以真實感,無論是標題或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現(xiàn)在時代替過去時。過去時也常常為現(xiàn)在時態(tài)所替代。第二,較多使用擴展的簡單句。由于報刊篇幅有限,新聞文體在語法方面一個重要特點是句型的高度擴展,結構嚴謹,將豐富的信息壓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見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語言成分擴展簡單句,有時還較多的使用插入語代替從句,從而簡化句子結構。第三,前置修飾語高度濃縮。新聞文體為了使句子結構緊湊嚴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飾語修飾名詞。
基于這些語法特點,在翻譯過程中,要結合譯入語的語言習慣,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翻譯時注意新聞中不同時態(tài)的表達方法:英語中多用現(xiàn)在時態(tài),漢語中多用過去時態(tài),且漢語往往借助時間詞,如“昨天”、“明日”、“將”等以襯托時間關系。第二,針對新聞英語在句式和修飾方面的特點,可以采用切斷、拆譯、倒譯、插入和重組等方法進行翻譯。
四、文化因素和國情因素
要做好新聞的翻譯工作,譯者除了應具備各語言知識外,還需要具備必要的文化常識和政治常識,要注意擴大知識面,這樣才不會誤譯或?qū)е聡乐睾蠊?/p>
五、語言差異——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考慮到各新聞文體的語言習慣的差異,尤其是在很多情況下,對外新聞報導的翻譯往往采用非逐字對譯法,這就需要引入另外兩種翻譯方法——編譯和解釋性翻譯。編譯——由于新聞價值的作用,在對外新聞報導的翻譯中,要考慮外國受眾的要求和興趣,對新聞內(nèi)容進行選擇,有的放矢。因此有時在國內(nèi)報導中占相當篇幅的新聞,在對外報導中則被編譯成簡訊、圖片新聞等。解釋性翻譯——新聞講求清晰易懂。各新聞語言都一樣,新聞報導詞語求新,“行話”、“歷史典故”等豐富多樣。要想清晰通俗易懂地把它們翻譯出來,介紹給國內(nèi)外讀者,常常需要使用解釋性翻譯的方法。具體說來,有關歷史事件、地理名稱、我國獨有的機構、節(jié)日、習俗、行話、套話和歷史典故等都需要采用解釋性的翻譯方法。
六、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上述淺析,我們在新聞的對譯過程中,除了要遵循翻譯的一般原則,還需注意新聞的文體特點;而要提高新聞的翻譯水平就需要做到語言知識豐富、詞義理解正確、語法概念清晰、文化知識廣博。
【參考文獻】
1丁法章著.《新聞評論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2劉其中著.《新聞翻譯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01.01.
3劉洪潮著.《怎樣做新聞翻譯》[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5.
4巴桑多吉著.《漢藏翻譯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