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由“讀”至“懂”,是一段心靈成長的旅行:讀山,讀懂山的靜穆與厚重;讀水,讀懂水的柔情與剛勁;讀童年,讀懂純真與清澈不再的珍貴;讀母愛,讀懂嘮叨和瑣屑背后的深情……
請將題目“讀懂 ”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這道半命題作文的題面非常簡潔?!岸本褪恰爸馈薄傲私狻薄懊靼住钡囊馑?;“讀”除了指閱讀外,還應(yīng)包括觀察、分析、品悟等含義??梢赃@么說,只要是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東西,有形的、無形的都可以作為“讀懂”的對象,比如讀懂一篇文章,讀懂一條河流,讀懂一個眼神,讀懂一種情感,讀懂一段經(jīng)歷等。
只要你一直在用心閱讀這個世界,寫這篇作文其實很容易。只要搜尋一下自己曾經(jīng)“讀懂”過的經(jīng)歷,補好題目,然后把“讀懂”的經(jīng)過寫出來,再有感而發(fā),點明主題,升華主旨,就大功告成。不過,要想寫得與眾不同,引人注目,并不容易。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文別具一格,充滿新意呢?
一是在立意上深挖一層。寫“讀懂 ”這道文題,大家一般都會圍繞“親情”“友誼”“品格”等主題進行寫作,比如“讀懂媽媽的愛”“讀懂友誼的純真”“讀懂陌生人的善意”“讀懂那無聲的鼓勵”等,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去讀懂自然,讀懂歷史,讀懂我們的祖國和民族。比如“讀懂一棵樹”,讀懂它的堅強;“讀懂一片云”,讀懂它的浪漫和與世無爭;“讀懂各種頻發(fā)的惡劣自然現(xiàn)象”,讀懂大自然的呻吟和吶喊;“讀懂曾經(jīng)苦難的祖國”,讀懂落后就會受人欺負(fù)的道理……這樣的“讀懂”,與“讀懂一個人”之類的作文比起來,立意自然更勝一籌,令人耳目一新。
二是在切入上力求新穎。寫“讀懂 ”這道文題,正常都是從正面切入,讀懂的都是一些含有正能量的東西,正如題目引導(dǎo)語中所講的“讀懂山的靜穆與厚重”“讀懂水的柔情與剛勁”“讀懂(童年)純真與清澈不再的珍貴”“讀懂(母愛)嘮叨和瑣屑背后的深情”……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讀懂過這些美好的、令人積極向上的東西外,也讀懂過不少令人厭惡、失望、恐懼的東西,比如讀懂某個人的自私、貪婪、險惡,讀懂嘲諷、侮辱、傷害,讀懂拒人千里,讀懂不懷好意……如果能從這些角度切入,寫別人所忽視的東西,抒發(fā)內(nèi)心獨特的感受,表達(dá)對美好的向往,肯定會脫穎而出,引起閱卷者的注意。
三是在文體上敢于嘗新?!白x懂 ”這道文題,最適宜寫成記敘文,通過寫人記事告訴讀者自己讀懂了什么,在“讀懂”中亮出主旨,表達(dá)中心。其實,如果你讀懂的是某一自然景物,也可以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在對景物的描摹中表達(dá)自己的“讀懂”,揭示一定的哲理。另外,如果你對“讀懂”有著獨特的感受,也可以大膽去寫一篇議論文,用自己的觀點引發(fā)讀者的共鳴。比如對于“讀懂生命”這一話題,你覺得一個人要想真正讀懂生命,就必須經(jīng)歷生命歷程中的各種風(fēng)雨,體悟生命的艱難,然后一點一點成長,一點一點堅強。行文時,你就可以以此作為中心論點,展開論述。你還可以寫一幕話劇,寫一篇童話,來展現(xiàn)你的“讀懂”。相信這些獨特的文體會格外引人注目。
四是在結(jié)構(gòu)上避免俗套。比如寫記敘文,不用順敘,而用倒敘,巧設(shè)懸念,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再如寫議論文,每次論證都一正一反,形成對比。這樣一來,閱讀老師就會感到很新鮮,有興趣讀下去。
讀懂一個陌生人
宜賓 一考生
雖然半年過去了,但那個陌生人的身影一直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去年國慶節(jié),生態(tài)公園免費對游客開放,我獨自瀟灑去游了一回。
在去往生態(tài)公園的大巴上,我的目光落在過道邊的一個中年男子身上——別人都帶飲料、零食,他腳邊卻放著一個蛇皮袋,還有一把黑乎乎的長夾鉗。這人想干嗎?我正詫異,他轉(zhuǎn)過臉來,瞟了一眼我手中的礦泉水瓶,面無表情,樣子有點嚇人!難道……真讓人讀不懂!
不到半個小時,生態(tài)公園到了,我趕緊下車。穿過長長的“森林長廊”,我決定先去名木區(qū)看看那些珍貴的名木,便向左拐。我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那個中年男子,只見他一手拎著蛇皮袋,一手拿著夾鉗,直奔小山坡。突然,他停下來,夾起一個卡在樹枝間的礦泉水瓶,麻利地塞進蛇皮袋里,接著又尋找起來。哈哈,原來是個撿廢品的。
名木區(qū)名木繁多,讓人嘆為觀止;名花區(qū)雖然正開著的花不多,但朵朵爭奇斗艷,令人流連;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名卉區(qū),許多小草我以前根本就沒有聽過說,它們是那樣纖弱可愛。
3個小時后,我終于來到了期盼已久的觀海臺,登上3 0米的高臺,憑欄遠(yuǎn)望,景色非常壯觀。我正盡情觀賞,那個陌生的中年男子再次進入我的眼簾,他正在觀海臺下?lián)炖?,有的用鉗子夾不起來,就用手掏。為了多賺錢,這人也是蠻拼的!我決定逗一逗他,把還有半瓶水的瓶子扔了下去,正好砸在他的腳前。本以為他會非常高興,畢竟又多了幾分錢收入,誰知他卻狠狠地望過來,我嚇得趕忙縮回頭。這人真是太奇怪了!
大半天的游玩終于結(jié)束了,傍晚我疲憊地坐上了回家的大巴。真是冤家路窄,那個中年男子竟然坐到了我身邊,那一蛇皮袋的礦泉水瓶卻不見了。我嚇得躲到一邊,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可躲是躲不過去的。那個中年男子轉(zhuǎn)過頭對我說道:“小姑娘,以后出去游玩可不能亂丟垃圾,沒喝完的瓶子更不能亂丟,既污染環(huán)境,又浪費?!?/p>
咦?拾荒人怎么會說這種話?這太讓人讀不懂了。正在這時,又有一個小伙子上車,他對那個陌生男子說道:“老劉,你收獲怎么樣?”陌生男子苦笑了一下說:“太多了,看來我們這些志愿者不能只顧著去撿垃圾,也要主動做宣傳,告訴游客要保護生態(tài)公園的環(huán)境……”
啊?他們居然是環(huán)保志愿者!我的臉唰地一下紅了,我瞬間讀懂了他。
我下定決心,以后有空,也去做環(huán)保志愿者,我想這應(yīng)該是最好的道歉。
這篇作文記敘了“我”與一個陌生中年男子之間發(fā)生的故事。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我”有點疑惑,有點恐懼;接著情節(jié)進一步發(fā)展,“我”認(rèn)為那個中年男子是一個拾荒者,于是便扔礦泉水瓶逗他;誰知返回時那個中年男子竟然坐到了“我”的身邊,恐懼再次來襲,故事進入高潮;最后真相大白,“我”終于讀懂了他。
文中的心理描寫很有特色,故事情節(jié)在“我”的心理變化中逐漸展開,使得人物形象鮮明,主題突出,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