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華
(廣東省中山市西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中山 528401)
急性腦梗死致病因素較多,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該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該類人群抵抗力較差,體質較弱,且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一般認為,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是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同時,心臟等器官并發(fā)癥也是該病重要的致死原因。有研究[1]發(fā)現,急性腦梗死部位不同,其心電圖異常表現也不同,兩者存在相關性。本文將分析急性腦梗死心電圖異常表現與病情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到中山市西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進行治療的24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相關診斷標準,既往無心臟病史,心電圖檢查正常。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2例,年齡55歲-76歲,平均年齡(64.86±6.94)歲。梗死部位:腦干70例,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74例,腦葉96例。已排除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中樞神經病變、冠心病、感染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12導聯心電圖檢查,使用儀器:日本光電9130P 12導心電圖機,參數設置:紙速25 mm/s,增益10 mm為1 mV。檢查應在入院后48 h內完成,發(fā)現異常于1個月內進行復查。ST段心電圖結果根據相關導聯ST段改變最明顯部分圖形判斷,等電位線T-P段,持續(xù)測量3個心動周期并計算平均值。
1.3 評價標準 對比不同梗死部位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發(fā)生情況,同時對比心電正常及異?;颊叩牟∏榉中图安∷缆省P碾妶D異常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或過速、ST-T波改變、左心室肥大等。竇性心動過速:心臟搏動>120次/min,竇性心動過緩:心臟搏動<50次/min。根據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評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包括輕度(≤15分)、中度(16分-30分)、重度(31分-45分)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1.0進行數據處理,病死率、心電異常發(fā)生率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使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240例患者,發(fā)現心電圖異常158例(65.83%),其中,腦干60例(37.97%),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62例(39.24%),腦葉36例(22.78%),腦干、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患者心電圖異常比例明顯高于腦葉梗死患者(χ2=8.62、10.00,P<0.05)。從心電圖異常類型上看,左心室肥大28例(17.72%),竇性心動過緩29例(18.35%),竇性心動過速17例(10.76%),ST-T改變58例(36.71%),室性早搏14例(8.86%),房性早搏12例(7.59%)。從病情嚴重程度上看,心電異常患者病情中度、重度比例明顯高于心電圖正常患者,且病死率高于心電圖正常患者(P<0.05),見表1。
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表現存在一定差異,一般認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患者心電圖異常風險更高,而急性腦梗死患者并不是必然出現心電圖異常[2]。在本研究中,心電圖異?;颊?58例,約占患者總數的65.83%。以往有文獻[3]統(tǒng)計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約為23.5%-98.0%,本研究與文獻報道結果基本符合。
本研究中,腦干、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患者心電圖異常比例明顯高于腦葉梗死患者(P<0.05),可能是由于腦干、下丘腦分布的自主神經中樞主要為支配、控制心臟系統(tǒng)中樞,該部位出現梗死后,會直接損傷自主神經中樞及相關傳導通路,引發(fā)心電圖異常。研究發(fā)現,急性腦梗死發(fā)病過程中由于血液供應不足,可能引發(fā)心電圖ST-T段異?;蛐穆墒С?。急性腦梗死腦組織缺血及水腫是導致心電圖異常表現的主要原因[4]。隨著患者腦組織循環(huán)障礙嚴重程度的增加,會刺激腦干網狀組織、下丘腦的心血管調節(jié)中樞,導致兒茶酚胺大量釋放,并誘發(fā)不可逆性心肌損傷,使其發(fā)生復極化改變。從心電圖異常改變類型上看,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心電圖異常的因素后,可以認為心電圖異常改變與急性腦梗死具有相關性,當患者發(fā)生腦梗死或腦水腫后,控制心臟的神經中樞遭到破壞,并誘發(fā)神經源性心電圖改變。同時,急性腦梗死發(fā)作后,患者往往處于應激狀態(tài),兒茶酚胺、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能誘發(fā)心臟缺血狀態(tài)。也有研究認為,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導致心肌纖維持續(xù)收縮,是引起心電圖異常的主要機制。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相比,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狀態(tài)與其基本一致,腦組織供血不足導致腦梗死發(fā)作,并增加心血管系統(tǒng)負荷,具有較高的心血管病變風險。本研究中,心電異?;颊卟∏橹卸缺壤?.49%vs2.44%)、重度比例(13.92%vs4.88%)、病死率(5.06%vs0.00%)明顯高于心電正?;颊撸≒<0.05),表明心電圖異?;颊吣X神經損傷更嚴重,病死風險更高,在診斷及治療中應提高重視程度。以往有研究顯示,心電圖正?;颊卟∏榉中椭囟缺壤s為3.03%,而心電圖異?;颊叩闹囟缺壤秊?4.69%,存在顯著差異,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表1 心電圖異常與正?;颊卟∏閲乐爻潭葘Ρ龋踤(%)]
綜上所述,腦干、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等部位梗死心電圖異常風險更高,且心電圖異常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在臨床治療時應對心電圖異常患者進行重點監(jiān)測,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