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題記
翻閱相冊,看見在江南拍照的相片,眼前忽然出現(xiàn)了那些走過的美景,那些踏過的青石板,那些嬉過的湖水,那些賞過的繁花……
聽聞江南如詩婉約,聽聞江南如畫清雅,聽聞江南如歌流轉(zhuǎn)。江南是在天寒水寒之時,在煙波槳聲里的尋覓;江南是楊柳岸畔,殘月之下曉風(fēng)微拂,千里煙波旁卻泊著催發(fā)的蘭舟;江南是杭州西湖,扁舟一葉,菱歌泛夜,簫鼓聲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古往今來,多少人沉醉癡迷于江南的美麗。
似乎所有文人墨客都執(zhí)著心中那一份江南情。青州城中湖面風(fēng)來,煙波浩渺,秋已暮時,紅稀香少,看鷗鷺飛翔,易安獨盼人歸早;江南尋常巷陌,微雨淡香,不曾想那巷陌的驚鴻卻明艷了戴望舒的眼,撐著油紙傘的女子走進世人心中;稼軒把酒長亭卻話淮南皓月清冷的千山,暗自惆悵“長夜笛,莫吹裂”;江南的舊春秋也見證了李煜幾十年來的一場夢,愁如春草,不堪閑坐細思量,拂不去也剪不斷……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边@是白居易對于西湖的一份執(zhí)著。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曲院風(fēng)荷、蘇堤春曉……杭州西湖的美景再次闖入我的腦海。我愛水,有了水,仿佛能洗凈世界一切污垢;有了水,即使是飛湍急流也褪去急躁,返璞歸真;有了水,一切都變得那么靈秀,攝人心魄。
楊柳拂堤,輕掠水面漾起波紋。吟唱著“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的朦朧清秀。湖面上,船行過之處,蕩起一痕漣漪,一直漫向水天相接的彼岸,好似流觴正對銀河傾訴哀腸。水光輕吻船尾,娓娓隨著波紋招搖。春光,就綻放在這一剎那。
拙政園的美景,又別有一番風(fēng)味。亭臺樓閣榭,唯美如水,沒有北方建筑的雕梁畫棟,有的則是江南獨具的恬靜自得。影壁前的層疊翠竹,在江南的滋潤下,寥寥幾筆,在白墻灰瓦下,在透花廊壁后,在迷蒙霧雨中,描繪出幾抹賞心悅目的綠韻。屋檐向上翹起,灰白的魚鱗瓦上是一團綠茸茸的青苔,仍未干的露水在晨暉中瑟瑟抖動,像明月嵌成了項鏈。拙政園曲曲折折的長廊,十步一景,百步一變,仿佛是蘇州人縝密的情愫,猜不透終將通向何方。
并不大的園子,春有碧蘭,夏有石榴,秋有傲菊,冬有臘梅。四季皆有奇景可觀,春看百花爭艷,夏觀荷葉花綻,秋聞稻香陣陣,冬品梅立暖雪。蘇州人就生活在這小巧玲瓏、復(fù)雜精致的樓臺水榭中,日日如沐春雨,濯洗得自己也明鏡如水。
六朝古都南京,嚴正卻又柔情。閱江樓雄渾壯觀,慣看往事春風(fēng)。而秦淮河搖曳的身姿為南京繪上了柔美的一筆。十里秦淮有多少柔情,蘊涵著多少歷史?六朝金粉,幾百年的歷史在河里沉淀,氤氳流淌,流不盡萬種情愁……正如傅若金所想:
金陵古形勝,晚望思迢遙。
白日余孤塔,青山見六朝。
燕迷花底巷,鴉散柳陰橋。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香艷與深厚皆為江南最美的韶華。
江南,你擁有最美的風(fēng)景,你的清秀柔美,的的確確不負韶華。再會!
(指導(dǎo)老師:安皖)
小編點評
作者引用了大量詩句,描繪了如畫的江南美景。文章語言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