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田保
摘要:回顧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文學,曾掀起一股鄉(xiāng)土文學浪潮,一批作家將地方風物與生活納入筆下,描繪得有聲有色,沈從文便是典型代表。關于沈從文少數(shù)民族作家身份存在爭議,站在湘西地域文化視角,結合相關文獻及材料,理解“湘西之子”的涵義,厘清“湘西主題”,得出“沈從文是湘西苗族作家”的判斷。
關鍵詞:沈從文;湘西之子;湘西主題;苗族作家;文化認同
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文學長河中,有一位作家的多數(shù)作品具有鮮明的湘西地域特色,筆下的鄉(xiāng)土世界詩情畫意,蘊藉著濃厚的鄉(xiāng)土精神,堪稱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典范,他就是30年代京派的靈魂人物——沈從文。
一、淳美湘西文化的滋養(yǎng)——苗族作家形成的人文地理條件
“從小他就對在縣城看到的榨桐油,做花炮的各種生產工藝非常感興趣,他每天上學要走很長一條街,路上他就有許多有趣東西可看。這些店鋪有磨針的,有做雨傘的,也有皮鞋店、染房、豆腐房,豆粉店等。”(1)沈從文生于湘西鳳凰縣,當?shù)丶确忾]又相對開放,民俗氛圍濃厚。生性好獵奇,小時候常逃課玩耍,高中畢業(yè)后還體驗過軍旅生活,做過多種不同的職務,這樣的經(jīng)歷讓他有機會見識各地民俗,開闊視野。從少年到成年,湘西生活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沈從文的品性與人格,指引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之路。
一方面,在湘西度過純真的童年時期,養(yǎng)成了沈從文熱愛鄉(xiāng)村生活的天性,影響人生觀念、價值取向的形成。另一方面,走街串巷,湘西民間風情的切身體驗,轉化成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為日后創(chuàng)作靈感、審美情趣導向湘西的塑造與頌揚做鋪墊。當沈從文踏入都市,目睹過社會的殘酷和愚昧風氣,由此激發(fā)出回歸湘西的精神訴求,湘西大量的創(chuàng)作素材與想象空間不斷地刺激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拔业那鞍肷钤谙嫖?,后半生活在對湘西風情的美好回憶中”,沈從文在《邊城》中如此描述自己的一生。在人生后半段,沈從文遭受眾多政治壓迫,精神抑郁致使他幾度自殺。據(jù)他的妻子張兆和回憶,那段時間他嘴里面念叨最多的就是要回湘西。
“顯著的文化歷史傾向,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蘊,獨特的地方風俗人情,在現(xiàn)代文學當中,沈從文的作品獨具一格,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不僅源于他文化氣息十足的環(huán)境描寫和文學形象,而且深受湘西故土生活的影響?!保?)《邊城》《長河》《湘西》《湘行散記》,河街、碼頭、木筏、吊腳樓,表現(xiàn)人民勞作,記錄水邊人民瑣事,描寫唯美山水風光,沈從文把最出彩的精神成果獻給湘西。湘西也已超出故土的意義范疇,更像是他身為“湘西之子”的精神棲息地。
二、一以貫之的湘西主題——苗族作家形成的精神脈絡
“文藝創(chuàng)作中藝術思維雖然如潮水般溜達,但思維的民俗心理結構,卻是隱藏著的看不見的河床,規(guī)范著它的流淌?!保?)身為“鄉(xiāng)下人”,沈從文對于湘西民俗生活的體驗與認知擁有獨特的敏銳與靈感,尤其是深刻的人文關懷和道德審視。
“湘西主題”即是沈從文藝術思維的一個結晶。大致可概括為:純美的自然風光,淳樸的民風鄉(xiāng)情,完整的生命形式,人性的真善美。描寫湘西是沈從文作品的一大特色。“我的作品稍稍異于同時代處,在一開始寫作時,取材的側重在寫我的家鄉(xiāng),我生于斯長于斯的一條延長千里的沅水流域?!保?)吊腳樓的起居生活、船只的南來北往、男女戀愛時的對歌、楚巫文化中的鬼神迷信、各種各樣的節(jié)日、繁雜的人生禮儀等,在他敏感和直覺的筆下如傾如訴,娓娓道來。從小對湘西地方生活耳濡目染,使得“湘西主題”總能夠完美地融合到作品中。
文學創(chuàng)作作為對一定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與地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往往形成關于某一地域的文學主題。后世有關沈從文的研究,多圍繞“湘西”這一主題進行探討,肯定它對沈從文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影響?!渡驈奈淖詡鳌分v到,他從小就喜歡接觸民間事物,四處閑逛;進入文學領域,沈從文便對民間、世俗的物品特別敏感,具有深厚的審美體驗和獨特的描寫角度。由此醞釀與產生“湘西主題”,代表作有《邊城》《湘西散記》《湘西》。后來,沈從文來到都市,創(chuàng)作內容隨著閱歷的豐富有所改變,都市文明背景下的假丑惡又讓他折返到“湘西主題”上來,如《八駿圖》《都市一婦人》《紳士的太太》。湘西主題,不僅滲透沈從文一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幫助一批批后世的讀者讀懂沈從文。
三、公認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大師——苗族作家形成的社會影響力
關于沈從文民族身份的問題,學界有一定爭議。史料記載,沈從文生于偏僻的湘西鳳凰縣的一個漢族家庭,其母黃素英為土家族,祖母劉氏是苗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他的身上同時流有漢族、苗族和土家族的血脈。學界的爭議主要圍繞“沈從文是苗族還是漢族”這一問題。
當一個作家民族身份存在交叉型,應當充分認識官方認定、文學傳達、作家自我認同、讀者識別之間的“共性”。綜上所言并結合相關史料,“沈從文是湘西苗族作家”的說法較為妥當,闡釋如下:
一是沈從文具有苗族血統(tǒng)。單從血緣上來看,沈從文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沈從文身上有一定苗族血統(tǒng)。
二是大量文獻、碑刻記載沈從文為苗族?!逗系胤轿墨I叢談》講到“沈”姓也為少數(shù)民族姓,湘西苗族、湘南瑤族均有沈姓,沈從文出生的湖南鳳凰縣屬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藝術詞典》《中國現(xiàn)代文學詞典·小說卷》《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名人大辭典》《湖南大辭典》《中國文學大辭典·第五卷》《中國散文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手冊》等數(shù)十部國家級權威辭書中,關于沈從文的詞條都將他標明為“苗族”。另外,在鳳凰縣為沈從文立的碑上顯示沈從文為苗族。
三是沈從文自認為是苗族人。資料記載,沈從文的戶口本上填寫的是苗族。當年毛主席接見沈從文時他也說自己是苗族。上文提到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藝術詞典》中沈從文親自擬定辭條也顯示“苗族”。1985 年12 月,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成立推舉沈從文為學會名譽會長,足見他在少數(shù)民族文學作家群體中的地位。
四是就沈從文的作品而言。沈從文一生共出版30多種短篇小說集、6部中長篇小說,題材主要有兩種:湘西世界、都市人生,以苗族文化為核心,描寫湘西的山水風物、人世風情,是他最擅長的創(chuàng)作方式。后期,沈從文還專門研究苗族服飾,為苗族文化的研究、傳承與發(fā)揚做出貢獻。
四、小結
沈從文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湘西苗族作家。他始終以赤子之心審視著那片凈土,注入了涌動的理想與情感,渴求得到自我本位的回歸和釋放?!斑叺叵嫖鞯臄⑹稣?、歌者”,著名文學理論家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曾這樣評說沈從文。誠然,他是從湘西走出的苗族作家,終究還要回到湘西。
“二十歲以前生活在沅水邊的土地上,二十歲以后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象里?!保?)道出了湘西故土在沈從文心中的分量。他是名副其實的湘西之子,一生筆耕不輟的湘西主題,造就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大師。
引用:
王寶生:《沈從文評傳》,重慶出版社,1995年 11月第一版,第123頁。
蘇雪林:《沈從文論》,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第325頁。
陳勤建:《文藝民俗學導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11年10月版,第372頁。
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題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沈從文:《<邊城>題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第1頁。
參考文獻:
[1]吳福輝.錢理群.沈從文自傳[M].江蘇文藝出版社,19995,9.
[2]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
[3]沈從文.邊城[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0,1.
[4]沈從文.沈從文全集[M].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5]沈從文.湘西散記[M].譯林出版社,2009,7.
[6]凌宇.從邊城走向世界[M].岳麓書社,2006,4.
[7]王寶生.沈從文評傳[M].重慶出版社,1995,11.(第一版).
[8]高恒文.京派文人:學院派的風采[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
[9]金介甫.沈從文筆下的中國社會與文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