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恒,王訓練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 100083)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盡管我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但焦煤資源特別是優(yōu)質焦煤資源相對稀缺。焦煤作為鋼鐵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對鋼鐵生產成本有著重要影響。在期貨市場上,焦煤是指煉焦原煤經過洗煤廠洗選后,質量指標滿足生產焦炭標準的煉焦精煤,是焦煤價格的風向標。近年來,焦煤價格大起大落,供需格局短期內幾經逆轉,對我國煤鋼焦上下游產業(yè)鏈產生了重大影響。分析焦煤供需影響因素,判斷焦煤資源供需格局,研究焦煤價格形成和傳導機制對煤焦鋼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焦煤的供需及價格影響因素多有研究。郭黎娟[1]從全球鋼鐵工業(yè)發(fā)展角度對煉焦煤需求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國煉焦煤需求處于峰值平臺期,同時由于煉焦煤供給縮量,將長期呈緊平衡或緊缺狀態(tài)。李麗英等[2-3]分析了我國煉焦煤資源的儲量和地域分布,研究了2016年的市場供需情況,但對下游行業(yè)需求和未來市場供需趨勢分析較少。鄧小利等[4]在新一輪資源潛力評價數據的基礎上,對不同品種煉焦煤在全國各省區(qū)的分布進行了詳細分析。王駿[5]通過對煉焦煤價格、焦炭價格和生鐵價格的動態(tài)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三者價格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
煉焦煤是具有一定黏結性,在室式焦爐煉焦條件下可以結焦,用于生產一定質量焦炭的原料煤的統(tǒng)稱。根據煤化程度由低到高,可分為褐煤、煙煤和無煙煤。按照我國煤炭分類標準,煙煤中的氣煤、肥煤、氣肥煤、1/3焦煤、主焦煤、瘦煤和貧瘦煤屬于煉焦煤,而褐煤、無煙煤以及煙煤中的長焰煤、不黏煤和貧煤屬于非煉焦煤。
從產業(yè)鏈的角度來看,焦煤生產位于煤焦鋼產業(yè)鏈的最上游,煤礦生產出煉焦原煤之后送入洗煤廠洗選,洗選出煉焦精煤,后經焦化廠高溫干餾成焦炭。其下游消費結構中,鋼鐵行業(yè)占86.7%,化工行業(yè)占4.8%,有色金屬冶煉占3.0%,其他用途占5.5%[6]。
2.1.1 我國煉焦煤資源賦存格局
煉焦煤特別是優(yōu)質煉焦煤是一種稀缺資源,全球煤炭資源中煉焦煤僅占27%。我國煉焦煤資源保有查明資源量為2 961億t,僅占全國查明煤炭資源量的18.9%,其中經濟可采的煉焦煤儲量僅567.6億t,占煉焦煤保有查明資源量的19.2%,僅占查明煤炭資源量的3.6%[3]。同時,煉焦煤資源中,煉焦配比低的氣煤資源過剩,占比達47%。根據新一輪煤炭資源潛力評價數據,除氣煤以外的稀缺煉焦煤保有資源量僅為1 569.57億t。按煤種劃分,主焦煤保有儲量517.6億t,占比17.5%;瘦煤353.1億t,占比11.9%;肥煤239.6億t,占比8.1%;氣肥煤114.8億t,占比3.9%;1/3焦煤109.4億t,占比3.7%[4]。按省份分布情況來看,山西省稀缺煉焦煤資源保有儲量616.4億t,占比39.3%;河北省稀缺煉焦煤資源保有儲量194.2億t,占比12.4%;貴州省稀缺煉焦煤資源保有儲量194.2億t,占比8.9%;河南省稀缺煉焦煤資源保有儲量127.0億t,占比8.1%,四省份合計占68.7%。
2.1.2 煉焦煤生產格局
全國煉焦原煤產量中,氣煤產量最大,約占31.5%;其次為主焦煤約占21.5%,1/3焦煤約占14.1%,肥煤約占10.7%。盡管氣煤產量較大,但用于生產煉焦精煤的比例很小,僅占14.11%。大量的氣煤、氣肥煤、貧瘦煤用于生產動力煤。
2017年我國煉焦精煤分煤種產量中,主焦煤占比31.0%,共生產煉焦精煤13 800萬t,1/3焦煤占比19.0%,共生產8 455萬t,肥煤占比14.7%,共生產6 542萬t(表1)。
我國煉焦煤經濟可采儲量僅567.6億t,煉焦原煤年產量10億t左右,儲產比為50多年,遠低于100年以上的煤炭儲采比。同時,主焦煤、1/3焦煤等優(yōu)質煉焦煤種產量占比遠高于其儲量占比,其儲采比僅為40年,與銅等稀缺大宗金屬礦產類似。
2.1.3 近年來煉焦精煤產量變化
2008年以來,我國煉焦精煤生產分為三個階段。2008~2009年在經濟刺激的作用下,我國大規(guī)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鋼鐵產業(yè)以及上游煉焦產業(yè)發(fā)展,煉焦精煤月度生產最高達到6 500萬t以上(圖1);2010~2014年,煉焦精煤產量呈逐年緩慢上升趨勢,產量在4 000萬~5 000萬t/月之間波動;2015年以來,由于產能過剩,在市場自發(fā)作用和后期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政策的作用下,煉焦精煤產量下降到3 500萬t/月左右。
表1 2017年全國煉焦精煤分煤種產量Table 1 National output of coking refined coal in 2017
資料來源:中國煤炭資源網
圖1 我國煉焦精煤產量月度變化趨勢Fig.1 Monthly variation trend of coking refined coal production in China
2.1.4 煉焦煤成本分析
據中國煤炭資源網統(tǒng)計[7-11],近年來我煉焦煤平均原煤完全成本維持在280~290元/t之間,但考慮到運輸成本等因素,最終成本遠高于這一數值。我國六大煉焦煤礦區(qū)到達唐山地區(qū)的噸煤平均成本長期在800~820元/t左右,成本最低的開灤礦區(qū)或汾西礦區(qū)到達唐山地區(qū)噸煤成本在670~720元/t之間波動,成本最高的包頭礦區(qū)噸煤成本在880~920元/t之間。2014~2015年,煉焦煤價格長期低于700元/t,各大煉焦煤礦區(qū)全面虧損。這導致了煉焦煤產量快速下降,2015年煉焦精煤產量為4.83億t,比2013年減少15.2%。
2.1.5 煤炭去產能對煉焦煤供應的影響
2016年12月,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發(fā)布了《煤炭工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兑?guī)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化解淘汰煤炭行業(yè)過剩落后產能8億t左右,通過減量置換和優(yōu)化布局增加先進產能5億t/a左右。據中國煤炭報報道[12],2016~2018年7月煤炭年產能合計退出5.6億t,完成了“十三五”產能退出計劃目標任務的70%。目前,煤炭去產能已經進入結構性去產能階段。我國煤炭產能和在建產能進一步向西部集中,內蒙古、山西、陜西三省(區(qū))在產產能24.75億t,占全國的64.6%;在建產能7.28億t,占全國的72.5%。
我國煉焦煤產能及產能利用率連年減少,2015年煉焦煤產能142 500萬t,到2018年減少為107 600萬t,降幅24.5%。煉焦原煤產量從2015年的96 500萬t下降到2018年的68 800萬t,降幅28.7%(圖2)。
圖2 2015~2018年我國煉焦原煤產能、 產量及產能利用率變化Fig.2 Change of coking raw coal productivity,output and productivity utilization ratio from 2015 to 2018 in China
2.1.6 2019~2025年煉焦煤供應趨勢
2009年以來,我國煉焦煤供應總體呈階段性下行趨勢。未來,由于我國煉焦煤資源的稀缺性和去產能及環(huán)保政策的雙重限制,煉焦煤產能及產量也達到極限。煉焦原煤產能將下降到10億t以下,每年煉焦原煤產量將很難突破7億t,煉焦精煤產量每年在4.5億t以下并逐步減少。2019年,煉焦煤產量在價格高漲的刺激和優(yōu)質產能釋放的作用下有望增加至4.4億t。2020~2021年內,煉焦精煤產量主要受限于去產能政策收尾及持續(xù)的環(huán)保政策,較為可控的下降至4.3億t。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受制于煉焦煤儲量的稀缺性,煉焦精煤產量可能進一步下滑,預計2025年將下降至4.25億t。
煉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生產焦炭,而焦炭絕大部分應用于粗鋼冶煉。利用部門消費法對我國2019~2025年焦煤需求量進行預測。
2.2.1 2010~2018我國焦煤消費量
2010年我國焦煤消費量為52 800萬t,伴隨著鋼鐵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2013年上升到63 000萬t(圖3)。由于我國鋼鐵需求進入高位平臺期,同時廢鋼回收比例逐漸增加,對焦煤需求呈波動減少趨勢。2018年我國焦煤消費量下降到51 100萬t。
圖3 2009~2018年我國粗鋼產量、煉焦煤消費量變化Fig.3 Change of crude steel production and coking coal consumption from 2009 to 2018 in China
2.2.2 煉鋼生產對焦煤的需求量預測
2008年以來,我國粗鋼生產呈穩(wěn)定增長到平臺震蕩的趨勢。2014年粗鋼產量達到歷史性高峰82 270萬t,進入平臺震蕩期。2015年和2016年由于需求萎縮和去產能的共同影響,粗鋼產量僅為80 833萬t和80 837萬t。2017年粗鋼產量83 173萬t,僅比2014年微增1%。但201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環(huán)保政策,嚴厲打擊地條鋼,大量未被納入統(tǒng)計的地條鋼和中頻爐被取締,相應的需求被合規(guī)企業(yè)滿足,統(tǒng)入了統(tǒng)計范圍。同時,2018年鋼鐵下游行業(yè)需求旺盛,也帶動了粗鋼生產。2018年全年粗鋼產量達92 826萬t,同口徑增長6.6%(數值同比增長達11.6%)(圖3)。
2018年下半年以來,鋼鐵下游行業(yè)需求疲軟。預計2019年全國粗鋼產量將下降3%。在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和2021年將分別回升2%和1%。但總體來看,我國粗鋼生產將長期處于緩慢震蕩下滑的平臺期。2025年,全國粗鋼生產約89 000萬t。相應的,鋼鐵行業(yè)對焦煤需求從2018年的44 300萬t,震蕩下滑至2025年的42 500萬t。粗鋼產量及焦煤需求預測見表2。
表2 2019~2025年煉焦精煤需求預測Table 2 Prediction of coking refined coal demand from 2019 to 2025
2.2.3 化工行業(yè)及有色金屬冶煉對焦煤需求量預測
我國化工行業(yè)焦煤需求主要用于生產電石,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11月電石產量分別增加3%、1%和4.3%,化工行業(yè)2018年焦煤需求量2 450萬t(表2)。除了傳統(tǒng)的電石生產外,清潔環(huán)保的焦炭氣化技術也在發(fā)展,預計未來化工行業(yè)焦煤需求仍將保持平穩(wěn)增長。2019~2025年預測每年焦煤需求量增長75萬t,增長率3%左右。
有色金屬冶煉行業(yè)2018年焦煤需求量1 530萬t(表2)。銅、鉛、鋅三種主要有色金屬產量合計1 982萬t,比2017年減少1萬t。由于有色金屬冶煉工藝的變化,焦煤需求逐年下降。濕法冶煉在銅、鋅冶煉中已逐步占據主導地位,火法冶煉逐漸被淘汰。鉛冶煉雖然仍以火法冶煉為主,但未來鉛需求增長空間不大的背景下,再生鉛的比例將從當前的20%逐漸上升到40%以上。按照有色金屬冶煉對焦煤需求逐年降低的趨勢進行估計,2019~2025年焦煤需求量減少約50萬t/a。
2.2.4 2019~2025年煉焦煤消費趨勢預測
通過分析可知,煉鋼行業(yè)對煉焦煤消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粗鋼生產的高位波動直接影響著焦煤總需求的波動。在估算粗鋼、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細分行業(yè)的焦煤需求后,得出焦煤總需求。由于經濟的疲軟和刺激政策的滯后性,2019年將是焦煤需求較弱的一年,總需求量49 785萬t(表2)。隨著經濟刺激政策的逐漸生效,2021年焦煤總需求量有望回升到51 135萬t。2022~2025年,在粗鋼需求下降的帶動下,焦煤總需求梯次下滑,到2025年焦煤總需求量降至49 440萬t。
我國是煉焦煤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煉焦煤消費大國,由于國內的煉焦煤生產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我國長期處于凈進口的狀態(tài)。每年煉焦煤出口量一般在100萬~300萬t之間,每年進口量卻在5 000萬t以上(圖4)。2009年起我國煉焦煤進口量大幅增加,2013年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7 540萬t。煉焦煤進口量增加的背后是煉焦煤總需求的增加,與之伴隨的是下游國內焦炭產業(yè)和粗鋼產量的增加。通過計算煉焦煤對外依存度((凈進口/總需求)×100%)可知,我國煉焦煤逐年攀升,2017年達到歷史最高的13.1%。我國煉焦煤進口量對煉焦煤市場需求敏感度較高,國內煉焦煤產能過剩之下,2014年和2015年連續(xù)兩年進口量下滑,2015年是七年來煉焦煤進口量最少的一年,僅為4 762萬t。2016年以來,隨著國內煉焦煤去產能的推進,對煉焦煤的進口量逐年增加。2017年和2018年煉焦煤進口量達到6 935萬t和6 490萬t。未來幾年,煉焦煤進口可能穩(wěn)定在7 000萬t以上。
圖4 2009~2018年我國煉焦煤進出口變化Fig.4 Changes of import and export of coking coal from 2009 to 2018 in China
過去十年,焦煤供需形勢經歷了幾次逆轉。2008~2011年的供不應求,2012~2015年的供大于求,再到2016~2018年的供不應求。從供應來看,隨著優(yōu)質產能的逐漸釋放,我國焦煤資源供應短期內會增加,但受制于政策和資源儲量的影響,在未來的5~10年中將呈下降趨勢。從需求來看,焦煤需求短期內萎靡,特別是2019年需求偏弱,雖然未來2~3年中有望企穩(wěn)回升,但更長的時間中需求將趨于萎縮。結合前文分析,2019年是我國焦煤供應缺口最小的一年,預計為5 785萬t。2021年將是缺口最大的一年,預計為8 135萬t。2022~2025年焦煤供應缺口分別為7 270萬t、7 545萬t、7 570萬t、6 940萬t(表3)。表現出2019~2022年和2022~2025年兩個三年左右的小周期,前者周期性較強,后者則表明經歷了供給端去產能及環(huán)保政策、需求端調整下行后的中國焦煤供需格局將處于總體穩(wěn)定的狀態(tài)。2022年后供給缺口和預測進口量大致接近,中國焦煤市場供需格局基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
表3 中國焦煤資源供需平衡表Table 3 BalanceTabl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oking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供求關系是決定焦煤價格大幅波動的根本性原因,但不同時期供給側和需求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2014~2015年焦煤價格連年下跌,焦煤市場供大于求,主要原因是煉焦煤產能擴大后,市場需求萎縮。2016~2017年的焦煤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由于供給側的縮減。我國在啟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政策后,煤炭行業(yè)產能大幅壓縮,使得短時間內供求關系得到改善。此外,2015年焦煤價格下跌,部分焦煤產能退出市場,使得焦煤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焦煤價格得以短時間內飆漲。進入2018年,焦煤下游的鋼鐵以及房地產行業(yè)火爆,拉動了焦煤的需求,使得焦煤產量提升的情況下其價格維持在了高位。
煉焦煤成本對價格有支撐作用,決定了焦煤價格的下限區(qū)域。據中國煤炭資源網統(tǒng)計[11],在市場行情最低谷的2015年12月,唐山地區(qū)六個煉焦煤礦區(qū)中,到達唐山地區(qū)噸煤成本中位數820元/t。其中汾西礦區(qū)的噸煤成本最低,為717元/t;噸煤成本最高的礦區(qū)為包頭礦區(qū),為904元/t。所選取的122個礦井中,僅有5個礦井處于盈利狀態(tài),盈利礦井個數占比僅為4%,盈利礦井產能605萬t,占比4%。在成本的支撐下,焦煤價格很快進入上漲通道,據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數據,煉焦煤價格指數從2015年12月的623元/t上漲到2016年12月的1 565元/t,2016年全年漲幅超過150%(圖5)。
圖5 煉焦煤價格與六大煤區(qū)成本關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coking coal price and cost of six coking coal areas
宏觀調控政策、環(huán)保政策、產業(yè)政策能在短期內改變焦煤價格走勢,主要作用方式是通過這些政策,快速改變供需基本面并扭轉市場預期。2009年末到2010年焦煤價格的大幅上漲與“經濟刺激計劃”密切相關,2016~2017年的價格飆漲與煤炭去產能政策、276個工作日的執(zhí)行、京津冀地區(qū)大氣污染防治政策直接相關。2016年以來,國家在限制焦煤產能方面的政策及其效果表明,我國對焦煤資源的供應具有很強的調控能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煉焦煤供應大范圍過剩,價格持續(xù)單邊下行至全行業(yè)虧損的局面不會再發(fā)生。
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是反映各類工業(yè)品出廠價格的一個綜合指數。焦煤價格與PPI的周期性變化關系密切(圖6)。PPI周期平均3~4年。2008~2011年,是PPI快速上升到頂峰再快速下降但始終在正值區(qū)間的一個周期,焦煤價格快速上升。2012~2015年,PPI長期在負值區(qū)域運行,這也是焦煤價格連續(xù)下跌的三年。2016年以來,PPI經歷了快速上升和下降,但尚未跌至負值區(qū)域,這期間焦煤價格飆升至高位后震蕩。未來可能隨著PPI進入負值區(qū)域后而轉為下跌趨勢。
圖6 PPI與焦煤價格變化Fig.6 Changes of PPI and coking price
焦煤的供應受政策影響較大,經歷去產能和環(huán)保政策收緊,我國焦煤資源市場供給已經大幅收縮。我國相關政策的執(zhí)行也意味著在今后一段時間里,焦煤供應不會出現2013~2015年間的長期過剩。焦煤的下游需求鋼鐵行業(yè)經歷了過去二、三年的火爆之后,下行趨勢加大。2019年需求前景均較為疲軟,2~3年內對焦煤的需求有望短暫回升,但在更長時間內需求降不斷萎縮。2022~2025年,中國焦煤行業(yè)供給缺口將處于總體穩(wěn)定的狀態(tài),與預測進口量基本平衡。
焦煤價格的影響因素中,市場供需是基本因素,政策因素影響供需變化而影響價格,成本因素主要體現在對焦煤價格的支撐和對高成本供應的自發(fā)出清上。除上述因素外,焦煤價格的周期性變化與PPI周期密切相關。預計2019年煉焦煤供應緊缺將得到緩解,煉焦價格將有所下滑。從較長期的尺度看,焦煤價格仍將與PPI保持相近的周期性波動關系,但在宏觀政策的作用下波動幅度將大幅收窄。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對焦煤產業(yè)鏈企業(yè)和我國政策部門提供對策建議:①政府部門要靈活把握去產能政策,在市場供需已大幅扭轉的局面下,應將去產能政策由絕對量減少為主調整為優(yōu)質產能的同量置換為主;②產業(yè)鏈上的焦煤、焦炭及鋼鐵企業(yè)應充分把握焦煤價格的周期性,積極利用期貨等金融工具對沖焦煤價格周期性波動風險;③引導煉焦煤生產企業(yè)在當前市場價格較高的情形下,著眼長遠利益適當舍棄短期利益,與下游需求企業(yè)簽訂長期供應協(xié)議;④加大優(yōu)質煉焦煤資源勘查力度,增加查明資源儲量,保障我國焦煤資源安全;⑤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及“走出去”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對澳大利亞、蒙古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優(yōu)質煉焦煤資源進行開拓,通過擴大進口彌補國內生產不足,通過企業(yè)參控股方式儲備境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