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李教授
字、詞、句、段等,是作文的基礎(chǔ),這幾乎是所有語文老師都告訴過我們的。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用好眼、耳、鼻、舌、手,是寫好字、詞、句、段、篇的基礎(chǔ)。
要寫好文章,首先要學(xué)會觀察。沒有仔細的觀察,文章就不可能寫得具體和深入,也不能形象和感人。那些寫得不怎么樣的記敘文、說明文或者議論文,大多是在觀察上出了問題。究其根本,是作者對對象了解不夠、不深所致。
那么,怎么才能使我們的觀察深入而細致呢?那就非得依靠我們身上的“五員大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指不可。
眼睛是人體最敏捷的觀察器官之一。所以一說到觀察,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眼睛——盡管它比較小氣,動不動就要流眼淚。
用眼睛觀察事物是我們最習(xí)慣的方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聽到什么聲音或者發(fā)覺什么動靜后,我們首先會睜開眼睛。眼睛一睜開,我們就了解了所發(fā)生的一切,所以我們經(jīng)常說“一目了然”。
眼睛看事物,有時不用考慮與事物的距離和事物的范圍——遠處發(fā)生的事情,遠遠地一望,立刻就清楚了,所以我們常說“盡收眼底”。
用眼睛觀察事物,我們還可以把對象看得明明白白。那些科學(xué)家、偵察員,觀察能力特別強,什么細枝末節(jié)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所以,我們還喜歡說“明察秋毫”。
可見,我們進行觀察時,眼睛是最敏捷的器官。
上面說的是第一員大將——眼睛。
現(xiàn)在再來看看第二員大將——手指。
大家有沒有跟著媽媽上街去買東西的經(jīng)歷?是的,有過。那么,大家有沒有和媽媽逛過服裝店呢?也有過?好,我想,如果大家平時注意觀察的話,就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店里陳列著一些穿高檔衣服的模特兒,模特兒的身上還會別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貴重商品,請勿動手”。
然而,一些顧客如果特別喜歡某件衣服的話,就會在營業(yè)員不注意的時候飛快地偷偷地捏一捏、摸一摸那個模特兒身上的衣服……
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我們雖然通過眼睛看清楚了衣服的顏色、樣式和用料,但是眼睛卻不能把衣服的質(zhì)感告訴我們。唯有用手摸一摸衣服,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衣服的品質(zhì)。
由此可見,手的觸摸對觀察事物的重要性。
在美國,有一家專門給孩子們參觀的博物館。它和其他的博物館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譬如,它也陳列各種各樣的展品,供人們參觀。不同的是,在展品前面,一般都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的不是“請勿動手”或者“不許動手”,而是“請觸摸吧”。這家博物館要求所有前來參觀的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手去觸摸展品,從而更進一步地了解展品。
如果大家去上海海洋館,可以去參觀一下鯊魚館。
在鯊魚館一角,有一個水池,專門放養(yǎng)了好幾條性格比較“溫和”的鯊魚。水池的旁邊,也有一個說明標(biāo)牌,上面寫著:如果你洗干凈了自己的雙手,可以用手觸摸一下鯊魚的脊背。果然,我們用手觸摸了它的身體,對它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看來,如果要清楚地了解一樣事物,是不能不動手去觸摸一下的。用手去觸摸事物,是我們了解自然和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瞧,我無意中用的“手段”這兩個字,就包含了“手”字!
寫到這里,同學(xué)們一定會觸類旁通地想到:在觀察的時候,還務(wù)必用上耳朵、鼻子和嘴巴。只有經(jīng)常運用耳朵的功能,我們才可能辨別出大自然、機器或者人類發(fā)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只有經(jīng)常運用鼻子的功能,我們才可能辨別出生活中千奇百怪的氣味;自然,只有不斷運用舌頭的功能,我們才會品嘗出各種食物甜酸苦辣的滋味。
這些專門用來觀察的器官,是會越用越靈的。調(diào)查表明,廚師的味覺和嗅覺器官就與眾不同,而繡花女工的辨色能力也在你我之上。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他們的這些器官用得特別多。
如果我們也注意多多運用各種觀察器官,除了有助于我們提高觀察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會使我們的文章變得更為有聲有色。
一個不會用手指進行觀察的同學(xué),在描寫天鵝絨的時候,一定寫不出它那柔軟、纖細的質(zhì)地;一個不善于用舌頭觀察的同學(xué),在描寫一頓豐盛的晚餐時,也一定寫不出豐美菜肴那誘人的味道。
這樣看來,觀察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只有觀察,才能大大提高我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才能讓我們運用好手中的字、詞、句、段等,最后才能大大提高我們文章的表現(xiàn)水平。
好,知道了“五員大將”的巨大作用后,請觀察一下口香糖,寫一篇題目為“我吃口香糖”的記敘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