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核司令”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程開甲與世長辭。
程開甲,1918年出生,1941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學成之后,面對導師的挽留,面對英國方面的優(yōu)渥條件,他不為所動,一心回到祖國。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授予程開甲同志“八一勛章”。
對于榮譽,程開甲有自己的詮釋:“我們的成就是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程開甲說:“常有人問我對自身價值和追求的看法,我的目標是一切為了祖國的需要,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是我的信念。正因為這樣的信念,我才能將精力全部用于我從事的科學研究和事業(yè)上。”
1952年,程開甲進入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當時學校把他定為二級教授,但他填表時執(zhí)意不要,只肯領三級教授薪金。他說:“國家還在抗美援朝,我這份薪金夠用了?!睂W校分給他一處兩層的房子,當時,物理系預備教師曹天錫正為房子犯難。程開甲主動跟領導提出,把自己住房的一層讓出來給曹天錫夫婦,還送給他們許多家具。
他曾經(jīng)寫下五句話:“科學技術研究,創(chuàng)新探索未知,堅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無私奉獻精神?!边@既是他一生創(chuàng)新攻關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自畫像。
一個人若沒有脊梁,便難以站立直行;一個國家若沒有脊梁,就無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程開甲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币痪浞胃裕簧鸀閲T盾,映照百年風云。他就是國之脊梁,不負使命,不負此生。
程開甲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多維解讀
角度一:愛國精神
程開甲曾出國留學,學業(yè)有成,但是,他婉拒導師的挽留,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待遇,回到祖國,投身祖國的偉大建設中;為了國家的核事業(yè),他在戈壁灘20多年做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帶領中國核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他的愛國精神激勵中華兒女為國拼搏奮斗。
角度二:偉大人格
程開甲為了國家利益,拒絕了更高級別的教授資格,拒絕了高薪;為他人著想,他將自己的住房主動分給同事住,并贈送家具。在科學方面,他卻很較真兒。為國家,心底無私;為他人,胸懷善良;為真理,執(zhí)著坦蕩。偉大的人格成就偉大的事業(yè)。
角度三:奉獻精神
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為國家奉獻,為科學奉獻,為事業(yè)奉獻。在核爆炸試驗時,他多次進入爆后現(xiàn)場,實地查驗。他隱姓埋名20多年,培養(yǎng)出10名院士和40多名將軍,許多研究成果填補了中國多項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