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京晨
人們常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愛你,因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痹谶@樣的邏輯中,一切行為都被冠以“愛”的名義。但人們看不見,愛通常與欲望交織在一起——當(dāng)許多的愛與許多的欲交織在一起,情感便不再純粹,關(guān)系變得錯綜復(fù)雜,由此,熱烈的愛便可轉(zhuǎn)成極端的恨,悲劇則乘虛而入。
《雷雨》便具備了這類悲劇的所有元素:陰郁壓抑的氛圍,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燥熱的盛夏下著停不下來的雨,一屋子人各有各的秘密。這遙遠(yuǎn)而有些詭秘的故事,正如開頭所說,不是由負(fù)面情感所驅(qū)動,而恰恰是所謂“愛”的結(jié)果。由愛生恨,情可催愁,《雷雨》中著重描寫了四種世俗的愛。
第一種愛是從少年向青年邁步時遇到的第一次悸動。它是周沖對四鳳懷有的那種情感,與其說是悸動,倒不如說是一種愿景的映射,一種柏拉圖式的感情。周沖與四鳳并沒有太多交流,而從他們屈指可數(shù)的談話中也不難看出,即使“癡情”如周沖,對自己這位癡慕的對象也可以說幾乎沒什么了解。周沖愛的不是四鳳這個人,懷抱的也并非羅曼蒂克式的愛,而是一種崇高的、純粹的感情,而他只是愛這種愛本身。至于為什么是四鳳?我想,四鳳很有可能是他見過的除了母親之外唯一的一位有生氣的女性。在他剛懵懂地知道“愛”這個字時,這個活潑熱情的女孩子走進(jìn)了他的生活,于是虛幻的愛被實化了。但實化歸實化,四鳳終究不是他向往的人,因此他能夠也敢于說出:“我覺得……我好像并不是真愛四鳳!”作為整出戲中唯一一個沒有讓愛與欲糾纏的人,他完美地保護(hù)住了他心中圣潔的柏拉圖。
第二種愛——如果愛可以分層次的話,大約要低于第一種——是青年人如飛蛾撲火般的完全忘我的愛。這是十分折磨人的,同時也十分脆弱,禁不起任何打擊。因為一旦受外界因素打壓而幻滅,雙方的結(jié)局很可能真像飛蛾撲火般悲慘。這是四鳳對周萍的愛。四鳳愛周萍是建立在完全真心的基礎(chǔ)上。雖然階級門第從中作梗,繁漪魯貴百般阻撓,自己的內(nèi)心也知道對錯,四鳳仍義無反顧地愛周萍。她曾起誓“再也不見周家人,否則就遭雷電劈死”,可周萍在雨夜求見她時,她仍把這“生死”置之度外了。四鳳的愛是熱烈的,是直白而深刻的。這樣的愛只屬于青年人。
擺脫了單純的愛,欲與恨輪流登上舞臺,這便是第三種愛,是繁漪對周萍的愛——帶著欲望的情愛。繁漪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你父親對不起我,他用同樣的手段把我騙到你們家來,我逃不開,生了沖兒。十幾年來就像剛才一樣的兇橫,把我漸漸地磨成了石頭樣的死人……”繁漪整個人已經(jīng)死掉了,死在封建家庭的壓力下——只是周萍一年輕的周萍喚醒了她的一點點死魂。繁漪對周萍懷有的是情愛,這本是無須用心的愛,她卻當(dāng)了真而愛得尖銳。她不能容忍自己愛的人再傾心別人,是以要將周萍傷得厲害才能感到“擁有”的快意。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愛之熱烈不亞于四鳳——只是因為摻雜了占有的欲望、有悖倫理的關(guān)系、猜忌、悲觀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才漸漸變得極端。
由穹頂?shù)降匦?,便是由愛生恨。那么,恨從何來?繁漪恨的果真是周萍嗎?不,她恨的是周萍懦弱和不?fù)責(zé)任的愛。實際上,這正是第四種愛——偽善懦弱的愛,正如周萍對四鳳、周樸園對魯侍萍、周萍對繁漪。周萍曾評價他與繁漪的交往:“對不起弟弟,更對不起父親?!辈茇谶@里為繁漪安排了一句極有力量的話:“但是你最對不起的人有一個,你反而輕輕地忘了。”悲傷,但充滿力量,一下子撕開了“愛”的面具,露出周萍偽善殘忍的真容。周樸園又何嘗不是如此?劇中前半段,他念念不忘侍萍,常借睹物思懷襯托自己“有情有義”。若有真心,當(dāng)日他怎會棄侍萍而去,怎會置她的生死于不顧?而周萍若有真心,怎會在是否帶著四鳳一同離開的問題上猶豫再三,怎會絕情割舍繁漪的感情?說到底,不過是虛偽與懦弱。冠以“愛”的名義,卻擔(dān)不起對方熱烈而真誠的愛!
一場夏雨早已停歇,繡著梅花的襯衣也委于泥土。最純真、最熱烈的人去了,鑄下大錯的人也走了,這座老宅剩下的只有一個偽善的老頭兒,和兩位心碎的妻子與母親。
佳作點評
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觀后感。作者由愛入手,細(xì)致剖析了《雷雨》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情感,將復(fù)雜的人性,將這場綿延三十年的愛恨糾葛充分展現(xiàn)出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在文中只是單純地分析,未能將自身的感悟融入其中,使得文章稍嫌空洞。
(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