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君
忍忍算了:忍耐真的是一劑良方嗎?
最近羅欣只要一聽見婆婆嘆息就頭皮發(fā)麻,老太太不僅管得多,而且管得寬,自打她和馬丁結(jié)婚以來,沒有哪次婆媳見面自己不被挑剔不受氣的。比如,超過10點才回家不是正經(jīng)女人做派,沒事兒不知道收拾家凈玩兒手機不像個當(dāng)家女人,偶爾多收兩個包裹又會被蓋上個敗家的罪名,就連有一天她抱著薯片在吃,被婆婆看到,都搖頭念叨:“這都多大人了,唉……”
這些羅欣全都忍了。從此早早歸家,在婆婆面前從不玩兒手機、不吃零食、不收包裹,聽說哪天婆婆要來,她立馬連夜收拾打掃。
可這樣的日子久了,矛盾也在羅欣的心里悄然累積。羅欣不是本地人,偶爾做幾道家鄉(xiāng)菜,也常被婆婆嫌棄,甚至有時候羅欣說到自己的母親和家人,婆婆也是一臉的不當(dāng)回事。她原想和老公馬丁說說,讓他去勸勸婆婆,可不待她說完,馬丁就皺起了眉頭:“你怎么這么斤斤計較呢?她是咱媽,咱只有敬著愛著,怎么你總是對媽有意見呢?”羅欣心想:你媽是媽,我媽也是媽,難道聽著你媽拿我媽、我家鄉(xiāng)的事兒開玩笑,我也要忍著跟著一起笑嗎?
才剛結(jié)婚,這樣忍氣吞聲的日子啥時候才是頭,自己一味忍耐真的對嗎?
忍耐的真相:有一種忍耐叫“徒勞無功”
常聽人說“忍忍就過去了”,可“忍”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笨法子。忍耐的一方總是幻想著,只要自己退一步、忍一忍,對方就滿意了,事態(tài)就平息了。甚至幻想著自己忍的時間夠久了,總能溫暖對方的心,石頭開花的那一天,自己不就功到事成了嗎?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殊不知,當(dāng)你忍耐的時候,又有誰了解你是在忍耐?又有誰體會你忍耐的不易?又有誰心疼你忍耐的苦楚?你的忍耐不斷累積的時候,對方不過是在順風(fēng)順?biāo)锌煲舛热?,恐怕從來就沒有在意過你的忍耐和退讓。換句話說,你割讓了自己的利益,壓抑了內(nèi)心的感受,為了成全和照顧對方,在對方的眼中卻不過是“我說對了”“我做對了”。
這種沒有底線、從不表明、一廂情愿的“忍耐”,必定是“徒勞無功”的。
“忍讓”請直說:在交流中創(chuàng)造“忍讓”的價值
如羅欣般的“事事皆忍”顯然無用也是不可取的,到最后破壞了婆媳關(guān)系,也傷了夫妻感情。要知道,錯的并不只是管東管西的婆婆,還有不懂溝通的羅欣,以及立場錯誤的馬丁。特別是馬丁,本是協(xié)調(diào)諸事的最佳橋梁,他卻偏偏選擇了依賴妻子的忍讓,好讓自己不動心思,坐享太平。這樣的丈夫不僅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妻子,其實也談不上對父母真正的愛護,閉目不理的結(jié)果就是讓父母背上“惡名”,讓妻子委屈受氣,讓家庭失和。
在這個經(jīng)濟獨立的時代,所謂的婆媳矛盾,更多集中在兩代人的思想、文化、觀念、生活習(xí)慣之上,而這些并無絕對的對錯,不過是視角和角色不同。
因此,兩代人生活要想順?biāo)烀罎M,需要年輕夫妻們學(xué)會如下幾點:
一是對于那些無謂對錯的差異,年輕人可以選擇“忍讓”,但不要默默忍讓,而要“忍在明處”“忍出價值”。比如飲食,特意做出的改變,就應(yīng)該用溫言軟語讓老人知曉,這是子女的孝心和愛心,老人承情,便不會變本加厲。
二是對于那些關(guān)乎底線的事兒,千萬不要盲目忍讓,這種自損的方式,是會在家庭中制造怨恨的錯誤行為。最好能言語溫柔、態(tài)度尊敬、目標(biāo)堅定地溝通。凡是你不動搖堅持的事兒,總會換來理解和接納的。
三是反對一切一廂情愿的忍耐和不分是非地要求對方忍耐。每個人都是需要尊重和理解的,長輩和年老者并不等于永遠對。如果年輕人亂忍一氣,無異于將老人置于火上,扣上了倚老賣老的帽子,這是個雙輸?shù)慕Y(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