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耘
(十二)沙漠之旅——阿拉爾
阿拉爾十四團胡楊中學的王校長邀請我去學校與學生互動耘能源steam科學游戲。
領隊忍著手指的疼痛,研究決定帶我完成邊疆科技行活動。
他說:“來一次不容易,邊疆的孩子更不容易?!?/p>
我們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車輛行駛在公路上,兩旁就是連綿起伏的沙漠,路邊有低矮的綠色植物。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腹地,打開車窗,肆意的狂風會吹入很多細沙粒。
路邊有塊牌子——“你會懂得.荒漠的人生,可以不荒涼”。到達阿拉爾已經是早上4點了。
早上7點,窗外傳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歌聲。王校長和教導主任已在等我了。校長年齡不大,講起話來鏗鏘有力,很自信。
聽著王校長的介紹,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學校禮堂,禮堂內已坐滿學生、家長及老師。我鼓足勇氣站在投影儀前邊,像往常一樣開始講解。同學們用好奇而鼓勵的眼神看著我,當我講到新疆的礦產資源豐富和自然資源取之不盡時,他們部鼓掌歡呼。在提問和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踴躍參加,他們提了很多問題,比如,如何把平時不起眼的風能轉變成電能?什么是steam?你放假能和我們一起去沙漠玩嗎?我盡力詳細地回答,可惜有的問題我也沒有搞清楚。
于是,我們互留微信,希望用互聯(lián)網帶來的便捷一起溝通。
下午,王校長陪我們去了沙漠的邊緣和阿拉爾的胡楊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屬溫帶干旱沙漠,夏天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選40℃以上,這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最低時只有4毫米左右,而平均年蒸發(fā)量高達2500-3400毫米。一年有1/3是風沙日,最高風速每秒達30米。近1000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千米。它是我國最大的沙漠——面積33萬平方千米。沙漠南北向有條綠化帶,利用地下水造林,選種檉柳、沙漠紅柳、沙拐棗、梭梭等一批適應沙漠環(huán)境的植物。我想,沙漠必定有它存在的意義,這是一種生態(tài)平衡,沙漠里含豐富的鐵元素和磷元素,可能還會有大油田。如果利用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將蒸騰的水汽凝結利用,再利用地熱資源和巨大的自然風能來發(fā)電,形成一個自然能源鏈,不知是否可行?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昆岡就是阿拉爾。
阿拉爾可不簡單,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胡楊就是非常神奇的物種。胡揚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它象征了人類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進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前,有段大山是與昆侖山脈相連的。昆侖山大氣磅礴,平均海拔5000多米。很多人會將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兩座完全不同的山脈。
告別了王校長和同學們,我們離開阿拉爾,向著1000多千米之遙的烏魯木齊出發(fā)。途中翻越天山山脈,凌晨4點半,我們到了烏魯木齊。
道別的時間到了,依依不舍??!
領隊帶著大家一路風雨30天,克服了重重困難……沒有團隊的幫助,我是無法完成極地穿越的。
領隊說:“排量125毫升的小踏板摩托車能平安穿越極地5000千米,并能完成公益與科考,13歲的小女孩你是唯一的一個。整個過程你表現(xiàn)得很棒!”
再見了,領隊叔叔和團隊,此生,我會永遠記住你們。
心之所向,而素履以往。生如逆旅,即一葦以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在穿越川藏線與新藏線的整個過程中,我體驗了興奮與恐懼,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利用的自然資源,這在城市生活中和書本上是學不到的。這次活動的美好感受將伴隨我今后的生活,給我力量,讓我奮進!
(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