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云
摘 要: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就要轉變觀念,激發(fā)興趣,提高素養(yǎng),鉆研教材,指導方法,應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并做好課前預習。
關鍵詞:教學效果 學習興趣
教育教學本身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而不是技術,傳統(tǒng)的“師教生學”教學模式嚴重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更是傳授知識,開展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獲得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些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該服務于教學的內容和目的。然而,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fā)展,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他們刻意追求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結果課堂氣氛異?;钴S,猶如曇花一現(xiàn),實效不高。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核心,經過反復探索、不斷實踐,總結出以下經驗和大家共勉。[1]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的實質應該是師生參與、討論、學習的過程。即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不應將學生視為“機器”、計算機“U盤”強制灌輸,而應將學生視為活躍、活潑、活生生的個體。無論老師多么博學,他必須始終站在學生的位置上。否則,如果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就不能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意味著這是一堂失敗的課。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取得進步和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完成自己手上的教學預案。課堂教學是為了全體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課堂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所以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2]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精湛的課堂藝術和幽默的語言,以及駕馭課堂能力。首先要備學生,和學生交朋友,和他們溝通,讓他們喜歡你,更喜歡你的課。其次要備教材,熟練的駕馭教材,設置有趣的問題。運用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變得“圖、文、聲、情”并茂,使教學更加的形象,具體,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最后還得選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愉快教育法,參與教育法,談話法等等,變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同時,教師本身的,職業(yè)道德,言談舉止,書寫表達,人格魅力始終為學生樹立典范,榜樣。也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教師的形象高大,覺得這個老師有趣,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3]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鉆研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智慧地、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了解學科特點,研究先進的教學理念,明確教學要求。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按照每個年級的要求學習教材。教師應從教材的教師轉變?yōu)檎n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使用者。只有做好整個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體系,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才能找到整個教材的價值取向,靈活運用。同時,還應該深入閱讀課文。因為,只有文本是學生和教師共同關注和聚集的地方。雖然有許多處理文本的方法,但它們是不同的。但在我看來,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學習課文,讓自己被課文的情感所感動,以飽滿的情感閱讀課文,并以強烈的情感影響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好課堂教學,用自己的情感和課堂語言影響學生,極大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四、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的主要角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除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之外,每個教師都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研究。經過反復的探索和實踐,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包括理解、記憶、具體方法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充分尊重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欲望和全面發(fā)展的愿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主動去獲取信息,并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和諧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明確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呢過在原有的基礎上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發(fā)展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4]
五、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是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思維鍛煉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性的認識,從而正確的理解知識。 同時有促進他們的思維發(fā)展,豐富想象力。特別是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和提升語文技能。
六、做好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預習是學生自主探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自己感悟的過程,也是學生自學能力形成的捷徑。在預習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帶著問題自學知識,一種強烈的求知欲驅使學生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迫使學生認真聽課,整個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追求。另外,在預習的過程當中,能看懂的就變?yōu)樽约旱闹R,不懂的就畫出,然后帶著問題去上課,帶著目的去聽講,而且會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定會豁然開朗,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教學效果。
總之,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鉆研教材,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同時做好課前預習,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快樂、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去學習,去思考。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是根據學生和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變換教學方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點撥引導,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小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2017.
[2]許向田.通過減負增效打造理想課堂[J].文學教育(中),2017.
[3]沈靈芝,李曉波.淺談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課外閱讀:中旬,2011.
[4]仉金輝,金英.情感因素與外語教學[N].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