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克平
摘 要 杉木在我國林木栽種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具有生長快、產量高、價值高等優(yōu)點,對于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廣西桂林市是我國重要的杉木種植基地,由于其獨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優(yōu)勢,杉木產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突飛猛進。然而,桂林地區(qū)當前的杉木栽培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提高,從而增加杉木的年產量,減少病蟲害對杉木的侵蝕,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對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 杉木;育苗;栽培技術;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33
杉木是我國的一級林木,是一種非常優(yōu)質的木材原料,可用于木材加工及家具生產。我國廣西桂林地區(qū)近幾年杉木的速生豐林技術得到明顯提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杉木速生豐產培育體系,為我國木材加工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提供了資源保障。因此,分析杉樹生長的特點,介紹杉木速生豐產林的優(yōu)質栽培技術,為桂林地區(qū)的杉木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1 杉樹生長的特點
杉木主要生長于我國南方地區(qū),是一種喜陽怕旱的植物,杉木的幼樹一般形似塔尖,樹皮呈灰褐色,內皮為淡紅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常成二列狀,側葉也成二列狀,形狀彎曲像鐮刀,且葉子比較堅硬,葉長2~6 cm,寬度在2~5 mm,葉子的邊緣有一些細小的鋸齒,呈深綠色。杉木的老葉則通常比較短、窄、厚,且葉面上沒有氣孔線。
杉樹的生長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要求。杉樹具有喜陰、耐寒差的特點,主要種植在海拔700~1 000 m的地區(qū),年降水量要求800~2 000 mm[1]。杉樹從種植到成熟投入使用需要經歷4個階段,即幼樹期、生長期、干材期、成熟期。杉樹在種植的前4年屬于幼樹期,這個時期主要是杉樹根系的不斷分化階段。種植4年后進入生長期,此時根系已經發(fā)育成熟,能夠從土壤中汲取足夠的營養(yǎng)供樹干和樹冠的生長,是杉樹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一定要給予杉樹最好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杉樹種植9年后,開始慢慢進入干材期,也就是杉樹定型時期。10年以后,杉樹進入成熟期,便可以進行采伐。
2 杉木育苗技術
杉樹苗木培育技術包括播種育苗、扦插苗培育、嫁接苗培育3種培育技術。
2.1 播種育苗
選擇合適的苗圃地,一般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偏陰性的砂質壤土地。山地育苗的坡度要盡量平緩,以雜木塊或荒地為宜,丘陵平地多選擇背風地。對于之前長期種植的菜地或者苗圃地要盡量少選,這些土地容易對杉木種苗造成感染。初冬時期對苗圃地進行翻耕,并施入適量腐熟有機肥,待來年進行春播。春播在2—3月進行,對篩選的種實飽滿的種子進行消毒與催芽處理。以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以40 ℃左右的溫水浸泡催芽,每天注意灑水,維持苗棚的溫度與濕度,待種子半數破嘴即可播種。播種采用條狀點播,開溝距離20 cm左右,溝深1 cm,溝寬2~3 cm,覆土厚度0.5 cm左右,外部再覆草,保障苗床的溫度與濕度,促進種子的發(fā)芽。出苗后注意遮陰,并施一定量的氮肥促進壯苗,期間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2.2 扦插苗培育
選擇合適的插床,一般選擇四面通風、地形平坦、易于排灌的地方,初冬時期混入適量的有機肥或復合肥進行翻耕,開春3月整地作床,作床寬度一般120 cm左右,步道留寬30 cm左右。選擇粗壯、充實、無病蟲害的穗條,將其剪成8 cm長短,基部剪成斜口,將插穗側枝去除,用生長調節(jié)劑做催根處理,之后清水沖洗進行扦插。扦插株行距5 cm×20 cm,扦插深度控制在4 cm左右,直插、斜插均可。扦插后以竹簾或草簾進行覆蓋,設置陰棚,適量噴灑水分,保持苗床濕度。每間隔10 d左右用0.2%的尿素或者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噴灑,促進插穗的生根和抽梢。幼苗生長期間注意病蟲害防治以及間苗工作。
2.3 嫁接苗培育
此種苗木培育方式主要用于杉木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中,嫁接砧木一般選取3年生的良種杉木壯苗,接穗主要選擇于優(yōu)良品種樹冠中上部的一級側枝。接穗長度截取在15~20 cm,盡量做到隨采隨接,長距離運輸需要做到保濕通氣。嫁接方式可以采取芽接法或枝接法,嫁接對齊之后要用地膜條綁緊,待接口長好撤去地膜條,一般在嫁接后的30~50 d[2]。苗木成活30 d后,施入適量的有機肥,促進苗木生長,幼苗成長期間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做好澆水、除草等田間管理。
3 杉木栽培技術
3.1 造林地選擇
桂林地區(qū)多丘陵、山地。因此,在對杉木造林地選擇時,要結合桂林地區(qū)特點,選擇pH值適宜、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的黃壤和黃棕壤土地。一般谷底、低山、中山的山腳較適宜造林,這些地區(qū)相對濕潤,土壤營養(yǎng)豐富,而且排水也較好。另外,造林地的運輸要相對便捷,具有充足的水源,方便抗旱。
3.2 栽培技術
3.2.1 林地清理
選好地后就可以對林地進行開墾整理,整地工作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最佳開墾時間在夏秋季節(jié)。采用煉山方式對林地進行清理,宜林荒山要開好防火線,清除雜草、雜灌,其他種類林地采用人工清除雜草、雜灌,煉山前報防火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對清理出來的林地進行整理,一般山地造林可采用塊狀和帶狀整地,平原多采用全面整地,桂林地區(qū)以塊狀和帶狀整地最佳。
3.2.2 挖穴施基肥
整地結束,挖好杉木苗的種植穴,然后在每穴內施入適量的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促使杉木苗木速生豐長。施肥配方要合理,多用有機肥、綠肥,盡量少用無機肥。施完肥回土至坑面,肥料與坑面保持20 cm深度,以防栽種時燒根。
3.2.3 苗木選擇與栽培
要想種植出高質量的杉木,苗木的選擇是關鍵,造林時一般選擇抗病性強、根系發(fā)達、品質優(yōu)良、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杉木苗進行種植。
采用植苗造林,造林季節(jié)2—4月,選擇在陰天或雨后栽植。在起苗前3天左右,可灌溉苗圃,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確保順利起苗而不傷害苗木根部,提高苗木成活率。在移植過程中,可用濕麻袋包裹苗木根部,時刻保持根系水分充足。可將杉木苗連帶根部的營養(yǎng)土一起定植到種植穴中,保持苗木根部舒展,并覆土壓緊。當杉木苗為嫁接苗木時,需要格外注意,讓嫁接口高出地面2 cm左右。陰天移植一定要澆定根水,澆完水后蓋上一層松土,形成小小的土堆。杉木苗木隨采隨栽較好,對于當天沒有栽完的苗木,最好通過處理后放于濕潤的土壤中進行假植,以免苗木枯死,造成浪費。
4 杉木的撫育管理
4.1 杉木幼苗覆草
杉木幼苗相對脆弱,在杉木幼苗生長期間,需要給其覆蓋一層細草,防止其幼苗周圍積水過多而出現(xiàn)爛根現(xiàn)象。覆草后需要對杉木苗的生長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早晚時間各掀開草皮觀察,并向幼苗噴灑波爾多液,促進幼苗健康生長。幼苗缺失或爛死,需要及時補植。
4.2 除草與施肥撫育
杉木造林后3年內需開展除草工作,直至幼樹郁閉成林。1)每年大概要進行2次除草撫育,分別是4—6月和8—9月,中間間隔時間大致相同;2)在撫育時要先清除杉木在生長過程中的一些萌芽枝條;3)在對杉木進行除草后,還要進行土壤的定期施肥,使土壤養(yǎng)分充足,一般是施基肥和追肥,如草木灰、人畜糞尿等,但在施肥時不能讓肥料直接接觸杉木根部,以免對樹木根部造成損害。
4.3 間伐撫育
當杉木林生長到8~13年時,需要對杉木林采取間伐措施,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杉木品質。間伐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優(yōu)、去密留稀的原則。間伐時間一般在冬季或初春時節(jié),以5年為一個間伐周期[3]。每次間伐面積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產量的15%左右。間伐期間可順帶清理雜草或雜木,減少非杉木品種對養(yǎng)分的吸收。
5 杉木林的病蟲害防治
對杉木生長為害較大的病蟲害有炭疽病、葉枯病、猝倒病以及杉梢小卷蛾和白蟻。
杉木感染炭疽病后,樹葉、枝干會變黃,并逐漸蔓延整樹,直至杉樹枯死,多發(fā)于春季杉木幼林。預防炭疽病需要做好杉木種植地面的整理優(yōu)化,多對杉木進行施肥和壓青,做好杉木生長各時期的消毒工作。消毒多采用多菌靈可濕粉劑、波爾多液以及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進行噴灑;杉木感染葉枯病表現(xiàn)為枝葉上出現(xiàn)黃斑并伴隨著大量的葉片掉落,可以噴灑霉素鈣鹽、鹽酸四環(huán)素等藥劑進行預防。猝倒病多由于感染腐霉屬、疫霉屬等真菌所致,表現(xiàn)為根部泡水變黃萎縮,無法給苗木生長提供養(yǎng)分,導致苗木猝倒枯死。預防的主要方法是保持排水暢通,可噴灑波爾多液、敵克松、生石灰等進行防治。杉梢小卷蛾和白蟻需要采用生物、物理、化學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可引進大腿蜂天敵防治,也可采用食物、燈光等進行誘殺。
6 結語
杉木育苗、栽培與撫育過程漫長而復雜,需要種植人員耐心處理,嚴格執(zhí)行每一項種植與撫育步驟,從而提高桂林地區(qū)杉木的產量與質量,推動我國木材產業(yè)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文志誠.杉木育苗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23):166-167,171.
[2] 扶廷國,張學宇,程杰,等.杉木育苗及造林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9(13):56-57.
[3] 鄧成杰.杉木育苗與造林技術分析[J].農技服務,2017,34(24):7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