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勝
“這真的是從我頸部血管中取出來的?”躺在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病房的鮑大爺,看著兒子手機照片中近8厘米長的血栓和4厘米長的斑塊,一次次問醫(yī)生與兒子,不敢相信這就是醫(yī)生從他脖子的頸動脈血管內(nèi)取出來的東西。
危險!頸動脈僅?!啊€通”
鮑大爺今年70歲,經(jīng)濟條件不錯但健康意識淡漠,抽煙喝酒及吃喝毫不忌諱,這為他險送命埋下隱患。10多年來,他陸續(xù)得了“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并未引起老伯充分重視,這不,危險終于找上門了。
一周前的深夜,大爺在家里看網(wǎng)絡電視。驚險的畫面使他時而緊張,時而激動,突然間,鮑大爺自覺口齒不清,家人馬上把他送到醫(yī)院,確診為左側腦中風。
為明確腦中風原因,大爺做了頸動脈的超聲檢查。超聲科的湯靖嵐醫(yī)生發(fā)現(xiàn),大爺一側頸動脈已99%阻塞,供應大腦的血流已十分緩慢,更可怕的是頸動脈血管內(nèi)有大量隨血流擺動的血栓,隨時有血管閉塞和血栓再次脫落再發(fā)腦中風的危險?!磅U大爺頸動脈發(fā)生病變逐步加重應該有幾年時間了,遇上緊張、激動等情況終于爆發(fā)了?!贬t(yī)生分析說。
事不宜遲。經(jīng)過多科室的討論,鮑大爺需立即接受了緊急頸動脈手術。手術中,專家們看到的導致頸動脈血栓形成的根源,頸動脈斑塊被完整切除,大量的血栓被取出,血管內(nèi)的血流恢復了正常通暢。術后鮑大爺恢復很順利,原來的口齒不清等也快速好轉。
“三高”是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頸動脈狹窄是導致腦中風的一個很重要原因。頸動脈狹窄多發(fā)生在頸總動脈分叉附近,解剖位置大概在喉結的側方,人們所熟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正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資料表明,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狹窄者約占9%,尤其在長期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群中最易發(fā)生。這些危險因素使動脈血管受損,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聚集在局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會隨著時間不斷長大,小斑塊間也會融合成大斑塊,隨著斑塊不斷長大,最終造成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后一方面有可能影響腦部的供血,容易出現(xiàn)腦缺血癥狀。更危險的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微粒子或斑塊表面的微血栓,在高速血流的沖擊下容易脫落,會形成像漂流物一樣的血栓,它們從大血管“漂流”到小血管,直至將小血管完全堵住,導致腦梗死。倘若栓塞位置重要或梗死范圍較大,就會出現(xiàn)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取決于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狹窄的程度和患者有無明顯腦供血不足的癥狀。一般認為,血管狹窄程度在50%以下時,可接受正規(guī)的藥物治療及密切隨訪,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程。具體措施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改變平時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態(tài)平和:飲食清淡、戒煙、低鹽、低脂、低糖;戒煙;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保證充足睡眠;堅持適度有氧鍛煉等。
但是,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大于70%,特別是已經(jīng)發(fā)生過腦中風的患者,除了服用藥物外,一定要到專門開展頸動脈手術或頸動脈支架的卒中中心就診,通過手術解除頸動脈狹窄,疏通大腦供血的管道,才能明顯降低腦中風的發(fā)生率。
編輯,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