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引言:根據(jù)近些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高中學生常年忙于學業(yè),在身體鍛煉上的時間投入越來越少,導致高中生體質素質低下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狀。而高中生體質素質低下從側面反映我國體育教育水平的落后,因此重視高中體育教學的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這樣才能使高中生有個良好的體魄進行學習和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成長。
1.內容針對性不強 雖然當前新課改對高中體育教學已經(jīng)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和體育老師應該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選擇,以此制定符合學校實情和適合學校發(fā)展的體育教學方案。但是現(xiàn)實過程中,很多高中學校都是以學科教育為中心,對體育教學的健康教育意識相當匱乏,導致體育教學健康教育的內容都是以競技運動為主,平常上課也只是簡單的對田徑和球類進行學習,很少有專業(yè)針對化的體育教學內容,長期以往體育教學的內容便呈現(xiàn)出單一化和永恒不變的特點[1]。
2.教育形式單一 當前對于高中體育教學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在球場上進行娛樂為主,即老師只需要大概對一項體育項目進行講解,然后便任由學生自由練習。在此期間,學生很少有真正掌握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知識,更多的是將體育課堂當作娛樂和放松的課程,這樣學生根本無法真正領悟體育教學的目的。另外,單一的教育形式也使很多高中生對體育課喪失了興趣,學生在進行體育教學健康教育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
3.師資力量薄弱 體育教學中的健康教育能否得到很好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力量,然而目前從事高中體育教學的任課老師都是“經(jīng)驗型”和“辛苦型”的老師比較多,對于能夠探索創(chuàng)新體育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到運動快樂和真諦的老師少之又少。同時,很多老師對健康教育的認識理解也不夠深入到位,導致在進行體育教學的健康教育時往往不能適應體育課改的需要。
1.增設體育教學健康教育內容,打造體育特色體育項目 若想提高高中體育教學健康教育,那么對體育教學的內容就應該不斷加以豐富化,而不是簡單的進行田徑類和球類運動教學。而且體育的內容范圍廣泛,若想增設體育教學健康教育內容還可以從新興體育項目入手,這樣的項目新穎性較強,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校還應該根據(jù)學校學生體質情況打造特色體育項目,以此建設體育特長生隊伍。
例如,如果在進行體育課項目競選時,大多數(shù)同學選擇籃球項目,那么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便可以開設更多籃球班,這樣既能最大的滿足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能從眾多籃球班中挑選籃球技能較好的學生組建籃球隊。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培養(yǎng),如此一來這個學校的學生籃球技術水平就會有所提高,籃球項目就能作為該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
2.實行靈活型教學策略和豐富課堂組織形式 每個高中生的體質都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想真正達到體育教學健康教育的目的,那么就得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對教學策略進行靈活處理,這樣有針對性的對高中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和認識到健康教育對自身發(fā)展的優(yōu)勢作用。而對于課堂組織方面,老師應該打破教師一言堂的組織形式,可以采用如自主選擇結合的形式或者俱樂部形式進行教學,不用拘泥于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教學形式[2]。
例如,老師可以把體育教學健康教育課堂當成一個項目的俱樂部,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自由組成一個小分隊,然后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隊教學訓練和比賽的形式進行。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有動力和為了贏得比賽更加認真學習體育教學健康教育的知識內容,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3.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師生友好關系 體育課程進行課改后對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作為一名體育老師需要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的思維觀念,并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健康教育知識理論和素養(yǎng),然后日常還要對高中體育教師隊伍進行各類培訓。此外,為了提高教師隊伍水平對以下三個點也要加以重視:一是體育老師要做到由一個課程執(zhí)行者轉變成決策者;二是體育老師應該平等參與到課堂中;三是在教學上應該盡量做到單向性教學轉變?yōu)殡p向性教學。
例如,對于如何進行體育教學健康教育老師不能按部就班進行教育,應該學會尋求怎么更好進行課堂教學的策略;其次,在日常上課中老師應該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互相學習,真正做到融入學生參與體育健康教學中,這樣學生在進行請教的時候可以更加輕松和放開,不用過于拘泥師生身份。
健康為重的教學理念目前已經(jīng)成為高中體育課改的重點教學目的,在生活不斷完善的今天,身體健康對人們而言更加重要。對高中學生來說,學習壓力是很大的,他們更需要健康的體魄支持高中的學習生活。因此,在新課改體制下,高中學校應該重視體育教學健康教育課的開展,并不斷提高體育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質量,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高中學生學習和健康的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