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素媚 倪影月
作者單位:325400 平陽縣人民醫(yī)院婦科
宮頸癌是一種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僅次于乳腺癌,對患者生命質(zhì)量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影響[1]。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為引起宮頸癌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其發(fā)病過程屬于長期過程,相關研究認為HPV為導致宮頸癌的重要前期事件,是一種潛在風險,其進展較為緩慢,且病變多存在動態(tài)變化[2]。研究顯示,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為一種上皮性病毒,能特異性的感染人體黏膜、皮膚組織,而人體作為唯一宿主,與此同時,女性生殖道易感染HPV,故及時地對女性生殖道HPV感染進行早期篩查并清除是抑制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產(chǎn)生、形成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對臨床有效防治宮頸癌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我國女性宮頸癌發(fā)生呈上升趨勢,且有研究指出2020年時每年全球范圍內(nèi)宮頸癌新發(fā)病例將高達66萬例[3]。而大量研究表明,感染低危型HPV可造成部分中度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變和輕度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變,而感染高危型HPV將造成CIN2、CIN3及浸潤性宮頸癌,且其亞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區(qū)域性[4]。基于此,本研究對在我院行生殖道感染篩查的婦女500例展開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宮頸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患者生殖道微生態(tài)狀況。具體信息如下。
將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生殖道感染篩查的婦女500例納入研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00例研究對象年齡16~67歲,平均年齡(34.56 ± 8.87)歲;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64例,高中及以上236例;孕產(chǎn)次:≤ 1次185例,≥ 2次315例。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有性生活史,經(jīng)宮頸液基細胞學等檢查顯示為炎癥;②年齡≤70歲;③未出現(xiàn)陰道異常出血情況[5];④接受檢查前24 h無性生活;⑤無陰道灌洗放藥史。
排除標準:①宮頸發(fā)育異?;蛳忍煨宰訉m缺失者[6];②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③有宮頸手術(shù)、腫瘤等病史者;④藥物過敏史患者或易過敏體質(zhì);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淋病奈瑟菌、滴蟲、真菌及衣原體感染者。
1.2.1婦科檢查
對陰道分泌物顏色、性狀及宮頸表面情況進行觀察,采集陰道壁上1/3分泌物及宮頸管分泌物,使用超高倍顯微鏡檢測細菌性陰道病、陰道毛滴蟲、乳酸干凈等微生物。在超高倍鏡檢下計數(shù)1 000倍鏡下每視野乳酸桿菌的數(shù)量,0~<1個為+;1~4個為++;5~30個為+++;>30個為++++。陰道乳酸桿菌數(shù)量>++為正常。
1.2.2HPV檢測
在非月經(jīng)期,在宮頸口內(nèi)插入宮頸刷1.5~3 cm,順時針旋轉(zhuǎn)4周,在留有2 ml細胞保存液的取樣管中漂洗取下的標本,將宮頸刷沿刷柄折痕處折斷,將取樣管密封,保存于-20℃專業(yè)標本冷藏箱中。采用上海宏石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SLAN-96s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儀器經(jīng)PCR熒光檢測法檢測HPV,并使用湖南圣湘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且嚴格根據(jù)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
①HPV檢測及基因分型結(jié)果:肉眼直視下可見紫藍色圓點為陽性,反之為陰性。根據(jù)免疫膜條分布圖對HR-HPV的擴增DNA標本進行判斷;統(tǒng)計不同HR-HPV亞型分布情況[7]。②多重感染分布特征:記錄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及四重感染分布特征[8]。③年齡分布情況:記錄不同年齡段單一病毒感染及多重感染情況。
500例中共檢出HR-HPV陽性90例,占18.00%,其中HPV52、HPV16、HPV58亞型所占比例最高。見表1。
表1 HR-HPV各亞型分布特征
90例HR-HPV感染中多重感染64例,占71.11%;其中二重感染44例,占68.75%;三重感染16例,占25.00%;四重感染4例,占6.25%。見表2。
表2 HR-HPV多重感染分布特征
20~30歲及31~40歲為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的高峰年齡段,高于其他年齡段,其中以20~30歲HR-HPV感染及多重感染的比例最高。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HR-HPV感染及多重感染情況[n(%)]
HPV感染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且多部分女性均為感染HPV,特別是性行為活躍的婦女,其終生HPV累積概率高達80%[9]。青春期少女或大學階段女性的HPV-DNA檢測呈陽性約占20%~25%,而性行為開始后高危型HPV感染發(fā)生率將增高,且3年內(nèi)將感染HPV,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增加10年宮頸癌患者病死率[10]。因此,早期明確特定區(qū)域和種族中流行的HPV亞型,研制出針對性價值的疫苗對改善患者預后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種無包膜的雙鏈閉環(huán)DNA病毒,HPV主要感染人的皮膚或黏膜上皮細胞,造成感染部位良、惡性病變。目前已鑒別出HPV亞型高達200多種,主要可分為HR-HPV和LR-HPV兩種生物學特征[11-12]。本研究500例中檢出HR-HPV陽性90例,占18.00%,其中HPV52、HPV16、HPV58型所占比例最高,可見HR-HPV陽性檢出率較高。感染后6~8月機體可清除以游離形式存在的HPV-DNA,而當HPV-DNA出現(xiàn)單拷貝或宿主細胞基因整合后,機體將無法清除,發(fā)展為持續(xù)感染[13];不同亞型的HPV病毒具有不同的細菌轉(zhuǎn)化能力,而當發(fā)展為持續(xù)性HR-HPV時極易發(fā)生多重感染[14-15]。本研究顯示,90例HR-HPV感染患者中多重感染占71.11%,并以二重感染為主,其中HPV52、HPV16、HPV58為常見的亞型感染。20~30歲及31~40歲為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的高峰年齡段,分析其原因為該年齡段人群性活躍人群較多,且性生活較為頻繁,進而增加HPV感染風險。而由于HR-HPV感染可明確發(fā)展為宮頸癌,有助于通過注射疫苗、篩查,以及早診斷、早治療等綜合措施減少宮頸癌發(fā)生[16]。
綜上所述,20~40歲為HR-HPV感染的高峰年齡段,多表現(xiàn)為多重HR-HPV感染,并以HPV52、HPV16、HPV58為常見感染亞型,故為有效預防宮頸病變應研發(fā)針對性疫苗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