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克勇
初中生在英語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和小學英語教學相比,更加主動。隨著教育的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運用,減少了教師教的比例,增加學生學習的時間,提升了教學效率。迄今為止,合作小組學習形式地運用,已經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逐漸產生很多問題,需要教師深入分析和解決。
1.小學合作形式化嚴重。新教學形式的產生和成熟利用,需要一個過程,此階段中教師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形式化,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課堂中下達任務,學生自主思考和主動交流,對英語知識深入研究[1]。但是由于教師此方面經驗不足,課堂的引導出現問題,如小組合作學習時間不充足,學生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小組的分配不明確也是主要問題,小組中成員得不到充分鍛煉,有的學生未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2.教師自身定位不明確。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地運用,雖然教師轉變了教學觀念,將學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初中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小組合作學習還需要教師地指導,對其進行合理的分組,并協(xié)助學生進行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溜號或者問題,教師就要立刻幫忙解決,防止少數學生因為利用小組合作形式,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但是實際課堂中,教師還沒有明確自身的地位,缺少對學生的觀察和指引,降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3.未發(fā)揮小組合作作用。英語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語言,很多學生在此方面的學習上,缺少主動性,受小學學習習慣影響,比較依賴教師。進行小學合作學習中,學生還是循規(guī)蹈矩,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未能主動思考,思維不能得到擴展。另外,有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獲得成效后,教師缺少及時地鼓勵,降低學生學習自信心,進一步失去學習的耐心。主要是因為教師并未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將工作重點仍放在學生知識點的掌握上,降低學習效率。
1.優(yōu)化小組分配。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生的分配工作,科學地分組是對教師的考驗。教師要在學生日常學習時對其進行詳細地觀察,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性格因素。小組分配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將學生思維形式相近的學生分為一組;第二種,將思維形式不同的學生分為一種。這都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合理的小組合作,讓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獲得更多知識點,讓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擴展思維,最終構建高效課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創(chuàng)建情境的形式,幫助學生將英語運用到實際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級英語“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小組學生進行情境表演,演繹問路的情節(jié),學生扮演“外國人“”迷路人”等,通過對話交流,將英語和日常生活融合。另外,合作學習小組中的人數安排也要科學化,不能過多或者過少,如果過多可能出現個別學生濫竽充數的情況,如果過少不能有效擴展思維。因此,教師考慮學生成績和性格,可以每一小組安排3~5人,充分利用好生帶弱生的模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縮短生生差距。
2.教師明確自己地位。初中英語小組合作的時候,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地位,轉變自己是課堂主體的教學觀念,不能主導學生思想,將自己放在組織和引導的地位,做好輔導和總結工作。很多教師使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自身定位未找準,學生缺少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很重要,對積極性不強的學生,利用激勵的手段,避免其出現負面思想。英語知識點較難的部分,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溝通,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小組合作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探索和總結,在交流活動中,學生通過思考,會出現問題,如某一知識點,不同的學生思維方向有差異性,會產生不同的問題,針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適當給予指導,轉變個別學生的錯誤思維,讓后期的學習過程更加順利。
3.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要想在英語課堂中完成教學效果,就要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先明確該學習形式的內容,設置特定的學習背景,借此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小組合作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制定活動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難度適宜的活動。在活動中加強自然和均衡,并令學生利用自主研究和交流溝通,完成教學任務[2]。合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事先向學生告知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標,讓學生明確其學習的方向,進而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初中英語課堂中主要的學習方法。只有教師有效地運用,才能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才能將英語更好地運用于日常生活中。利用教師轉變觀念、合理進行分組和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提升學生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