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中國學生英語產(chǎn)出能力差的現(xiàn)狀,本文通過營造第二語言習得的氛圍,提出了全英文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綜合能力。由于很少有學者對EFL課堂中全英語教學態(tài)度進行研究,尤其從學生自身的角度進行研究,本文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重點研究了學生對英語教學模式的喜愛程度、評價和建議,并從教學目的、課程設計、教師資格、學生語言水平和教學效果等五個方面探討了全英語教學在EFL課堂中的實際應用。結(jié)果表明,由于學生的自身英語水平,全英語教學并不受學生的歡迎,全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取決于合格的教師和合適的課程。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效果;教師資格;學生語言水平;課程設計
1.前言
全英語教學是指教師在英語課上只使用英語進行授課,而不使用其他語言。全英語教學只有區(qū)別于雙語教學,才能將其視為一種先進的雙語教學(朱,2005)。正如周(2011)所言,雙語教育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事實上,與全英語教學的本質(zhì)一樣,要求用學生正在學習的語言來教學,即使在校園里,也不能用母語來教學。第二種是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它要求在學生學習的初期用母語來教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用外語或第二語言來教學。第三是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生學習初期用母語教學,后來仍然使用母語來教一些外語或第二語言課程。因此,已接受過至少六年英語教育的大學生已經(jīng)長期接受了初期的過渡型雙語教學,對他們而言,過渡到浸入式雙語教學并不是難事。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一個國家想要與全球經(jīng)濟、社會和教育接軌,并隨后改善和豐富其人民的生活方式,英語無疑是一種國際語言,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它(Yunusa和Herna,2011,2620)。在大學里,所有學生,“不論他們的主要研究領域如何,都要求學習這門語言,不僅進入大學要學英語,畢業(yè)也要學習英語”(Bolton和Graddol,2012,5)。然而,幾乎所有被迫準備以及參加英語測試的學生在每次英語測試中都能取得高分,但實用技能卻很差,這使得學生高分低能,在語境應用方面卻很差勁。(高毅,2011)。因此,中國學生的口語、寫作等產(chǎn)出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文化知識水平都很低。英語教學能否有效開展,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未來生活,也影響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高毅,2001)。
為了檢驗雙語教育的效果,已做了許多調(diào)查例如(劉文娟,2004;陳紅,2010)。結(jié)果表明,學生對教師用母語和外語授課的認同程度較高,教學效果似乎也很好。他們所需要的教學模式應由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過渡到浸入式雙語教學模式。劉偉華(2004)和陳紅(2010)進行的調(diào)查側(cè)重于雙語教育,收集學生對雙語教育的態(tài)度,并分析雙語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效果,但并沒有為學生提供一種客觀的選擇,讓他們考慮到另一種采用全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
本文通過收集數(shù)據(jù),從教學目的、課程設計、教師資格、學生語言水平和教學效果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將學生對英語水平的自我理解與對教學模式的偏好結(jié)合起來,以獲得實際效果,最后結(jié)合相關
2.對全英語教學的認識
2.1全英語教學的優(yōu)點
作為高級的雙語教育,全英語教學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具有很多優(yōu)勢,尤其是為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課程。全英語教學營造了一個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英語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在頭腦中練習和記憶,培養(yǎng)英語思維方式,使學生的英語口語和寫作更加地道(高毅,2001)。
2.1.1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中國人不費吹風之力就能學好漢語,原因在于他們處在漢語的環(huán)境中,可以不遺余力地學習漢語。全英語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是創(chuàng)造了學生先聽后說的聽力氛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聽力,學生可以自然地說英語,并用英語進行基本的交流(高毅,2001)。嬰兒出生時沒有說話能力,他們先聽,三五年后開始說話(Werker和Heinlein,2012)。由于語言氛圍的影響,嬰兒參與到環(huán)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語言。之后,將他們送到學校學習更多的語法和單詞。中國的大學生已經(jīng)學了六年以上的英語了,但是他們?nèi)匀徊荒苡盟鼇斫涣?,因為他們沒有處在英語環(huán)境中,他們需要用英語說話,并且必須用英語說話。英語教學所創(chuàng)造的課堂環(huán)境迫切需要學生進入英語世界,并迫使他們積極地說英語。
2.1.2訓練記憶
英語學習需要學生記憶單詞和短語,而英語思維的基礎是存儲大量的單詞和短語,這些詞匯和短語是通過記憶實現(xiàn)的(高毅,2001)。記憶的關鍵問題在于重復,據(jù)說重復是記憶之母。學習英語需要不斷地練習。在全英語為課程中,教師不斷地重復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和將要學到的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機會去聽和記憶。這并不是有意地進行記憶,而是以一種無意識的跟隨老師重復的方式進行記憶(高毅,2001)。在中國高中階段,學生需要背誦單詞和課文,老師總是要求他們聽寫和背誦。但是在大學里,這種聽寫和背誦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那些自覺性高的學生可能會要求自己去記憶單詞,而那些自覺性低的學生沒有機會去記住單詞。用英語反復講授課程,使語言點和詞匯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刺激學生的大腦去思考和理解。這種自動記憶技術(shù)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使語言在頭腦中留下印象,并為那些自覺性低人提供機會并學習。
2.1.3發(fā)展英語思維模式
英語思維是流利英語表達的基礎(高毅,2001)。對于與英語思維方式不同的中國學生來說,他們很難達到純正的英語思維模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個體,從一般到具體(孫和蓋,2005)。相反,英語國家的人習慣于從個體到整體,從具體到一般,從微觀到宏觀(孫和蓋,2005)。例如,英文地址寫法為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大嶺沙鎮(zhèn)吉龍木材市場2街3號。在中國,地址順序?qū)懛▌偤妙嵉?。如果我們想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我們應該采用英語思維方式。然而,思維模式在社會中是長期發(fā)展起來的,已經(jīng)固定下來了,轉(zhuǎn)變成另一種思維模式就像時差反應(孫和蓋,2005),讓自己適應另一種習慣。只有開設全英語教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想象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高毅,2001)。語感主要取決于聽力。經(jīng)過長期的聽、讀積累之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們會聯(lián)想到他們以前學到的東西,并探索新的想法,以提高他們的理解和想象力(高毅,2001)。全英語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課堂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傳蓮.(2011).中國高校的雙語教育.國際教育研究,4(01),144-146.
[2]孫秀燕和蓋少府.(2005).對英語和漢語教學方法的質(zhì)疑.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研究,(6),125-127.
[3]王金柱.(2013).英語霸權(quán)對中國雙語教育的影響.考試周刊,(29),79-80.
[4]Werker,J.F.,& Heinlein,K. B.(2012).嬰兒期的雙語教育:感知和理解的第一步.認知科學趨勢學刊,12(04),144-151.
[5]王瑞華.(2013).高校課程雙語教學問題分析.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期刊),22(2),83-87.
[6]楊大勇.(2011).我國大學本科的雙語教學研究.文學與語言研究,2(02),35-43.
[7]Yunusa,M.M.,& Herna,G.E.(2011).馬來西亞大學生對雙語教育的看法和態(tài)度.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15,2618-2622.
[8]朱慧敏.(2003).全球化與中國面臨的新ELT挑戰(zhàn).今日英語,19(04),36-41.
[9]周曉濤.(2011).留學生專業(yè)英語中級教學的特點、問題與對策.教學研究,(4),21-40.
[10]朱文忠.(2005).英語沉浸式教育的調(diào)查與分析.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研究,21,50-53.
作者簡介:王藝華 (199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5(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學術(shù)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經(jīng)濟與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