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貴昀
(臨沂市蘭山區(qū)汪溝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臨沂 276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血管阻塞性病癥,在臨床上表現為突發(fā)性的單側肢體腫脹,患肢局部疼痛,行走時痛感加劇[1-2]。該癥狀是下肢骨折手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早期癥狀不典型,但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將引發(fā)皮炎、淤滯性潰瘍、繼發(fā)性靜脈曲張等后遺癥,對于患者病情康復有極大的影響,如果術后能夠早日采取措施加以預防,是最好不過的。此次試驗以2017年6月—2018年9月為研究時段,旨在探究護理干預對于預防下肢骨折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96例納入研究,按照住院號單雙數,將之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具體如下:(1)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者36歲,最大者 75 歲,平均年齡為(52.10±6.27)歲;(2)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者36歲,最大者75歲,平均年齡為(52.10±6.27)歲。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及年齡分布、病程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聆聽患者主訴,按需實施多種基礎護理措施,密切觀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反饋,迅速采取對策。
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強對于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具體方案如下:(1)健康宣教。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病因病機、臨床癥狀、不良影響及預防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屬該疾病的危險因素,比如說高齡、吸煙、小腿水腫等因素,以及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因素,督促患者加強自我管理;(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關心關愛患者,為其答疑解惑,及時疏導其負性情緒,引導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讓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3)飲食護理?;颊咭耸秤酶缓w維素、低脂食物,比如說新鮮瓜果蔬菜,尤其是木耳、香菇等可降低血液黏度的食物,忌食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多飲水,促進排便;(4)輸液護理。下肢骨折手術后,避免在患肢進行動脈穿刺,減少輸液前綁扎止血帶的時間,定期檢查血液凝固狀態(tài),若出現靜脈輸液時回流慢,以及采血后血液迅速凝固的情況,即提示血液高凝狀態(tài),需進行下肢動靜脈彩超檢查,檢查有無下肢微血栓形成;(5)深靜脈血栓預防。抬高患肢,于遠端向近端擠壓肌肉,進行按摩,指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jié)訓練及足趾訓練,同時,應用彈力襪、足底動靜脈泵等物品,以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藥物預防疾病,定期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觀察患肢皮膚的顏色、溫度、腫脹程度、足背動脈搏動及左右腿周徑大小,評估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風險,做好預防措施。
觀察患者雙下肢膚、腫脹程度及左右腿周徑大小,進行下肢動靜脈彩超檢查,確定兩組產婦產后深靜脈血栓例數,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疼痛度,采用腫脹指數評估患肢腫脹程度。
同時,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產婦經干預后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等凝血功能指標。
建立Microsoft Excel數據庫,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現為[n(%)]的形式,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計量資料表現為(±s)的形式,兩組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患者VAS評分、腫脹指數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D-二聚體、血小板水平上低于對照組,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長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干預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干預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D-二聚體(μg/L)血小板(×109/L)凝血酶原時間(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觀察組(n=48)對照組(n=48)t值P值2.25±0.41 3.40±0.53 8.612<0.05 181.29±18.57 218.41±22.37 9.136<0.05 12.71±0.85 9.13±0.92 8.251<0.05 35.75±3.28 30.36±3.30 8.304<0.05
下肢骨折術后,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yǎng),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風險較大,故此需要加強護理干預[3-4]。在下肢骨折術后,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的病癥認知水平,通過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升其治療依從性,通過飲食護理,可保證機體營養(yǎng)供應,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同時,做好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治療工作,密切觀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通過抬高患肢、患肢按摩、早期功能訓練、應用物理及藥物治療措施,預防該疾病的發(fā)生,可獲得顯著效果[5-6]。
此次試驗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強對于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下肢骨折手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值得采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