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萍
摘 要:“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是中職衛(wèi)生學校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內容覆蓋面廣,理論性較強。對中職學生來說,在學習該門課程過程中有一定難度,甚至個別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作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進行了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果。
關鍵詞:“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中職;教學方法;改革
一、“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1.學生文化基礎薄弱
大部分中職學生年齡結構偏小,知識結構偏低,文化基礎知識薄弱,接受能力不強,對專業(yè)基礎課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對現(xiàn)有專業(yè)和將來崗位性質的明確認識,學習習慣較差等現(xiàn)狀都成為中職教學的重重阻力。
2.課程內容過于抽象難懂
由于微生物個體太小,我們人類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微生物沒有直觀的印象,對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免疫學部分包括免疫學基礎和臨床免疫,重點學習抗原、抗體及生物體內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一些反應過程,而這些都是在人體內部發(fā)生的,學生沒法直接觀察,因此也給教學過程帶來了一定難度。
3.課程課時量有限
由于課程改革,更突出了專業(yè)技能和操作教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在課時量上由原來的72課時縮短到現(xiàn)在的36課時,在短課時內,讓學生能系統(tǒng)地掌握較多的理論知識,這給授課過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基于傳統(tǒng)教學中“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存在的客觀制約因素,傳統(tǒng)的教學已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選擇優(yōu)化、高效、適宜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1.理實一體化教學法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課程理論內容較多,也較為枯燥,傳統(tǒng)教學法只是利用課堂進行理論教學,不能體現(xiàn)和完成當下中職衛(wèi)生學校進行的課程改革目標。因此運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身臨其境,既有利于知識的滲透,也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學習病原生物部分的內容時,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讓學生邊學習使用顯微鏡來觀察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等,邊學習理論知識,讓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眼前一亮,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達到了;學習細菌的分布時,可以通過親測皮膚上、口腔上、空氣中等是否有細菌存在的實驗,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良好習慣,這樣通過自己做實驗得出結論,學生是很有成就感的。
2.PBL教學法
目前學校普遍存在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臨床應用嚴重脫節(jié)的情況,PBL教學法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醫(yī)學基礎課與臨床緊密聯(lián)系,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精選病例,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選擇典型的病例,便于設置演繹軸線開展思維與推理,促進學生不斷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主動地掌握知識點,并將知識點加以合理應用。如在學習流感病毒時,不是直接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流感病毒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展示近年身邊流行過的H7N9事件,讓學生進行討論并分享觀點,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學生參與到思考討論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還間接地對學生進行了素質教育。
3.多媒體教學法
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免疫學又是抽象的,一些細菌、病毒的實驗由于安全等問題也不容易開展,使得“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知識變得難以理解。使用多媒體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教學難點,充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楚地觀察真菌、細菌等,同時也進一步地加深了學生對真菌和細菌的了解,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向學生介紹病毒的結構時,由于病毒太小無法直接觀察到,學生會惘然不理解,這時通過圖片展示對比各種病毒的結構,讓學生有個更直觀的印象。在學習超敏反應時,給學生播放吃螃蟹過敏的患者發(fā)病時的視頻,不但使學生掌握超敏反應發(fā)生的過程,而且也使學生通過觀察多媒體視頻中患者發(fā)病時的痛苦表現(xiàn),增加了職業(yè)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和素質的教育,也體現(xiàn)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情感教學目標。
4.提問式教學法
陳獻章曾說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程頤曾說過,“學者先要會疑”。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設疑、質疑、釋疑的過程。提問式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勤思考的習慣,并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可提問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①護士在打針之前,在注射部位涂抹了什么?涂抹這個東西有什么用?引出正常人體的血液、肌肉等部位是不應該有細菌、病毒的存在及常用化學消毒劑等知識點。②自來水不能直接喝進肚子,而需要煮開,煮開的目的是什么?這屬于消毒滅菌法的哪種方法?
5.列表比較教學法
比較法教學是把容易混淆且比較難理解、記憶的知識點求同存異?!安≡锱c免疫學基礎”這門課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但各種病原性細菌、病毒、基礎免疫等內容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通過對比,使其共性和個性一目了然,以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例如,列表對比說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正異常表現(xiàn)。如下表。
6.自學指導教學法
學生自學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和提高是學生實現(xiàn)會學、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和體現(xiàn)。中職學生自學能力相對較差,在知識更新爆炸的今天,他們會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發(fā)展,教師就必須對他們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自學指導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過程。它的優(yōu)點在于能更多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機會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在講到化膿性球菌時,教師可以重點講述葡萄球菌章節(jié),然后要求學生按照學習葡萄球菌的思路來自學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7.羅列“綱目”教學法
要掌握一門課程,羅列提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學生系統(tǒng)儲備知識形成“動力定型”的關鍵一環(huán)。一門課的內容好比一棵樹,有根、干、枝、葉、花、果。學習復習要沿著這條線索進行,即由根到干、由干到枝,由枝到葉……做到“總結抓綱,綱舉目張”。例如,羅列“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這門課的大體提綱,如下圖: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很好的教學方法,但實踐證明,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法都不是萬能的?!安≡锱c免疫學基礎”教學關系到學生臨床技術的掌握和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養(yǎng)成,對學生醫(yī)學生涯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努力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互借鑒,并將其有機整合,因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實踐,只要是適合所教授學生的,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促進學生探索和技能性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就是最恰當的方法。教學過程,貴在得法。
參考文獻:
[1]方寧,延慧敏.高職護理《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2(7):436.
[2]盧芳國.《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5(3):128-129.
[3]李晶.高職《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多樣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34):461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