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紅
摘 要:初中德育中,實施體驗式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文章闡述了體驗式教育的內(nèi)涵,分析了在初中德育中應用體驗式教育的意義,探討了體驗式教育在初中德育中應用的策略,希望能為今后相關內(nèi)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體驗式教育;德育;應用策略
一、體驗式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
初中德育中的體驗式教育,指的是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能夠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自身的體驗最終產(chǎn)生道德情感或形成道德認識,并付諸道德行為中,形成共性認識,并轉(zhuǎn)化為自我道德提升的一個學習過程[1]。實踐證明,體驗式教育,對德育的效果明顯,是德育水平不斷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體驗式教育應用在初中德育中的意義
在初中德育中,實施體驗式教育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育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體驗式教育的實施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chǎn)生更加深刻且正確的認識,有利于糾正學生對德育的錯誤認識。另一方面,體驗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方法,將其應用在德育中,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效率,提升德育的水平,為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三、初中德育中體驗式教育的應用策略
1.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傳統(tǒng)的初中德育中,教師對德育的認識存在偏差。比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德育知識更加重視,力求提升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這就在無形中使得德育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次上,學生并不能對德育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反而會對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起到制約作用。在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教育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德育中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例如,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涉及有關尊老愛幼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根據(jù)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shù)4~5人,提前給學生創(chuàng)造去敬老院和幼兒園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為老人和小孩提供相應的服務,以此加強學生的情感體悟。
2.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境
德育中,課程教育非常重要。在進行德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實施情境教育。情境體驗法、角色扮演法等都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上述有效手段設置并模擬情境,讓學生進行參觀或者觀摩,達到問題由學生解決的目的。德育課程中,人際交往是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其中的“懂得拒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借鑒作用。初中德育的內(nèi)容也在很大程度上給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中的禮儀、職業(yè)道德、法律等知識內(nèi)容都可以用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模擬教育。在模擬情境中,學生對道德修養(yǎng)的感悟會更加深刻,并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加以檢驗,德育知識也會不斷改進。
3.積極組織實施辯論賽
初中德育中,教師可以積極地組織開展辯論賽。研究表明,在初中德育體驗式教育過程中,組織開展辯論賽,能夠促進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能夠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因為在辯論賽中,學生可以傾聽其他同學對同一事件的看法和評價,拓展學生的分析思路,加深對德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突破感性認識層面的限制,使得學生對德育事件的認識更加理性。與此同時,辯論賽的開展,能夠使學生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加強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對學生認知事物進行多元化培養(yǎng)[2]。
總而言之,初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上,科學合理的德育促進作用巨大。體驗式教育的應用,能夠很好地契合初中德育的要求,提升德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孔玉婷.論體驗式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應用[J].神州,2018(7):170.
[2]周洵.試論高中德育中體驗式教育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