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菡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自信放在首位,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科學的評價體系作為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對于英語本身底子薄、興趣低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恰當?shù)脑u價方法來增強自信心。因此,用好多元化評價的作用能更好的激勵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道路上順利起跑。
一、教師的即時評價
任何學生的進步道路上不僅有他們自己揮灑的汗水,更有老師大力的引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即時評價就起著導向的作用。在教師的即時評價中,內容可根據學生的特點,把握不同的稱贊尺度,關注差異,設計有所側重的評價目標。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學習較好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表現(xiàn)不同,教師要重視差異,可以用不同的要求來評價。對于前者,要充分肯定的是他的進步。在尊重學生感受的前提下,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做一個一分為二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長處和不足,找準努力的方向。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活動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也就是根據學生參加活動與任務的難易程度進行評價。例如,對讀單詞、指圖片等簡單練習,教師只需對學生回答正確與否作出評價即可,對描述圖片、人物、場景、事件或自編對話表演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任務進行評價時,表揚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
當學生進行側重語言流利性的練習時,在不影響意義表達的同時,只要學生能連貫說話,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教師就不宜打斷學生的話語對其進行糾錯。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其它學生給予幫助,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互助、協(xié)作能力,或用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再嘗試一次,從而讓學生自然地接受教師的糾正。對于學生來說,老師的評價,就是努力的方向。這樣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能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使他們學會辨別主次和優(yōu)劣。
二、肢體語言的有效結合
課堂英語每一次的評價都是為了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抓住契機及時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運用多種簡單實用的英語評價語句,如:
1.You are so clever!
2.Come on,baby!You are the tops!
3.Good job! I like your voice!
4.You have a good memory!
教師在講課時運用適當?shù)膭幼?,給學生以親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肯定的眼神、鼓勵的拍拍肩膀等動作都可緩解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開口模仿的欲望。
三、英語整合教學的評價方法
(一)形成性評價
在整合教學中,我們主要是從“診斷—補救”這一角度來看形成性評估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則有很多,互動只是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及學生的參與度,而情境相對而言則寬泛得多了。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1.復習。復習鞏固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回顧上一課所學的知識,單詞拼寫,朗讀課文,翻譯句子等,以便為新課的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2.上課。(1)主動回答問題。上課時由小組長記錄小組內每個成員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重要的是回答問題的態(tài)度積極,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給予記錄。(2)記筆記和做隨堂練習。接近下課或下課后,讓課代表檢查每個學生的課堂筆記和隨課練習。根據情況評價出等級。
3.課后練習和作業(yè)。作業(yè)練習能讓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所以要求學生每天要完成書面作業(yè)。不要忘記隨后給出明確的反饋,即使這些反饋包含消極的評價,但是我們永遠應該注意從積極評價開始,這是非常有效地做法。根據學生完成的作業(yè)和練習的質量,按照三個等級進行評價。同時在作業(yè)本上寫上相應的鼓勵語,如Wonderful!Good!Come on!等。每次上課后教師都進行評價,然后讓課代表給予記錄。
4.合作學習。根據班里的人數(shù)和成績,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小組各成員獨立參加測驗。計算個人提高分和小組得分。這種評價的優(yōu)勢在于“機會均等,平等參與”。即每個學生,無論以往的成績如何,只要勇于進取,不斷地超越自我,就能取得成功。
5.學生自評。個人自評是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行的評價,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個人自評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
6.組內互評。由于一個組內的同伴在一起合作,他們彼此非常了解。同一組內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可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規(guī)范合作行為,加強小組的凝聚力。
形成性評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較強,因此其他評價形式還有很多,如觀察、學習檔案袋、周記、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等。但需要注意,在形成性評價結束后,我們要決定如何對學生面對的困難進行補救。
(二)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主要指期末和結業(yè)考試,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應教學效果和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關于英語教學終結性評價的主要形式——測試,其整體發(fā)展趨勢是:在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基礎上,由以往的重點考語音、語法、詞匯知識,向考查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轉變。試題的設計應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型試題,適當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以真正考查出學生思維、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比如,可以增加這樣的閱讀表達題型:閱讀后用英語簡要回答問題;給短文擬一個恰當?shù)臉祟}等。
四、課后評價
家長也是教育評價的主體,因為家長既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結果的重要責任者。家長根據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完成作業(yè)情況等給予評價或寫出評語,這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個有力評價。學生每天都有聽讀的作業(yè),為了讓家長很好地配合孩子完成作業(yè),就要求他們?yōu)楹⒆雍灻⒋蚍?,這是家長參與學習評價的重要過程。
總之,我們應當充分認識英語教學與評價之間的關系,學會利用有效的評價方式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