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英
【摘要】國外大學要求教師給學生發(fā)放各類課程的Syllabus,它是教師與學生就某門課程商定的教與學的教學合同。借鑒Syllabus的形式與內容,改進國內大學使用的教學大綱、授課進度計劃,形成互動式課程計劃,利用其“契約機制”,可改善教風和學風,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Syllabus 契約機制 教學文件
【基金項目】本文是廣西區(qū)新世紀教改工程重點項目研究成果之一,項目名稱:“虛實結合,優(yōu)勢互補”實驗教學體系研究(2015
JGZ127)。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059-02
引言
Syllabus在百度翻譯為教學大綱,課程提綱,是國外高校實行的一種教學管理文件,學生根據(jù)Syllabus可對課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并恰當安排課程的預習和復習,教務部門及學生可根據(jù)Syllabus中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對教師進行考核。眾所周知,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有指導各類教學實踐的教學管理文件,如課程教學大綱、授課進度計劃等,但從作者進行的調查和分析看,這些管理文件多為管理而設,很少發(fā)到學生的手中,所以能發(fā)揮的作用很有限。本文借鑒Syllabus的形式和內容,改進國內大學通用的課程教學文件(教學大綱、授課進度計劃)形成互動式課程計劃,既能明確教學雙方的主體責任,又能使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有據(jù)可依。
一、國內高校相關課程教學文件現(xiàn)狀及分析
從國內多所高校的調研情況看,各高校采用各類教學管理文件,與教學進程有關的有培養(yǎng)方案、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從作用上看,培養(yǎng)方案是學生本科教育期間應修課程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提供課程主要信息,授課進度計劃在本質上是屬于教師工作任務安排。培養(yǎng)方案一般針對某個專業(yè)、某個年級制定,內容包括學生在校期間必修、選修課名稱、開課學期、學分等。教學大綱由課程負責人執(zhí)筆起草,一般包括: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英文名稱、學分、課程類別、課程代碼、適用專業(yè)、總學時、先修課程等)、課程簡介、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實踐要求、教學方法的原則建議等。授課進度計劃是任課教師根據(jù)大綱的要求,按教學日歷編寫。培養(yǎng)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一般都印制成冊,存放在學院教務辦公室,主要供教學管理機構存檔,教師可以查閱,授課計劃由主講教師根據(jù)教學日歷編制的進度安排。
我國高校對這些管理文件常見的做法有兩種:(1)在新生入學時,發(fā)放培養(yǎng)方案給學生;(2)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上網(wǎng)。教師的授課進度計劃在大多數(shù)高校都只是留存教學單位。目前的做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培養(yǎng)方案無法體現(xiàn)隨著科技發(fā)展,師資變動等帶來的調整;(2)學生通過教學大綱可以了解課程信息,但如何學習在教學大綱中并沒有體現(xiàn);(3)授課進度計劃是教師上課的進度安排,但由于不發(fā)給學生,學生不能及時主動地根據(jù)計劃進行預習;(4)大多數(shù)高校中,授課計劃在開課2周內上交,這是為了阻止教師上課隨意而設的規(guī)定,但是,教學過程中進度變更、調停課等無法體現(xiàn);(5)教師在填寫授課進度計劃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實際上,若干主講教師共用一份授課計劃,甚至10年來沿用同一授課進度計劃的情況并不罕見。從以上分析看,現(xiàn)行的管理文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管理而設,無法達到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Syllabus 與國內教學文件比較
國外大學要求教師在開學第一周要向學生提供課程的Syllabus,由教師與學生經(jīng)過探討,明確教學雙方的角色、責任和義務,共同商定內容之后制定,Syllabus基本內容包括:課程名稱、講授時間、地點、先修課程要求、任課教師信息、助教信息、輔導答疑安排、課程目標、學習要求、授課進度安排、考核與成績評定方法、課程指定教材、參考資料或建議閱讀書目。課程結束后,教學雙方根據(jù)Syllabus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從涵蓋內容上看,Syllabus更接近國內大學要求的課程教學大綱、授課進度計劃內容的整合,但有明顯的不同:首先,國內大學的教學大綱不是任課教師提供,與教師教學方法沒有必然聯(lián)系;其次,課程教學大綱和授課進度計劃沒有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保存在相關管理部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不到促進作用,也無法產(chǎn)生類似Syllabus的“合同契約”效果;第三,Syllabus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要求,充分尊重教師個人的個性和經(jīng)驗。
Syllabus的使用可以改變教學大綱、授課進度計劃,備而不用或僅用于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的狀況,作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重要媒介,一旦獲得師生雙方的認同, 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之間達成了一種教與學的責任協(xié)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和學生都會在心理上期待著按照計劃的要求履行各自的責任。正是這份由學生認可的互動式課程教學計劃的“契約機制”可以使預期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和保證。
三、《C語言程序設計》Syllabus設計示例
借鑒Syllabus的設計理念,結合國內高校常用的教學文件內容,將《C語言程序設計》Syllabus設計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基本信息部分,含課程基本信息部分(含課程中英文名稱、課程代碼、課時、學分、課程主頁);教師基本信息(主講和輔導教師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Email、辦公地點);授課基本信息(上課地點、上課時間、答疑時間、答疑地點);二,課程教材、參考書目及建議閱讀的材料;三,課程要求,包括預習、出勤、課后作業(yè)、實驗要求;四,課程考核要求;五,授課進度計劃(根據(jù)教學日歷編寫,每周上課主要內容、課后作業(yè)、課前預習要求等)。
課程Syllabus要發(fā)到每位學生的手上,篇幅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2頁之內,因此可采用表格形式,根據(jù)授課對象的不同,課程教學計劃可采用中英文雙語形式。設計的樣表如下:
課程名稱:C語言程序設計 Advanced language C
學時:56 學分:3.5
主講教師:***,聯(lián)系電話:***,Email:***,辦公室:***
輔導教師:***,聯(lián)系電話:***,Email:***,辦公室:***
輔導答疑時間:*** 地點:***
四、《C語言程序設計》Syllabus使用評價
本設計在大一新生中使用,對新入學的學生而言,對大學教學方法尚不適應,還不熟悉利用各類圖書資源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在充分討論并講解課程教學計劃后,學生普遍反應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對于課前、課后該做的事情、考核方式以及與教師進行課外溝通都比較清楚。與不發(fā)放Syllabus的其他課號相比,學生在該學期的學習中,目標明確,學習內容清晰,能按照計劃要求進行課外資料查閱,并按時完成并提交作業(yè)。教師由于向學生發(fā)放了課程教學計劃,在授課過程中的隨意性大大降低,教學雙方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都較其他課號高,對授課教師的評價也比其他課號要高。
五、結束語
這是在我校首次試用互動式課程教學計劃,從使用情況看,能較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一定的效果,同時也起到對教師授課內容的監(jiān)督作用。由于是首次使用,在內容、形式設計上還存在一些缺陷,如課程教學計劃中對教學方法沒有過多的設計,對學生課外資料查閱的方法還沒有深入,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使用當中去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文琴,秦福高.采用Syllabus概念建立互動式課程教學計劃,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6),4180-4183.
[2]高煜.How a Notional Syllabus Applies to Language Teach?鄄ing[J].文科愛好者,2010(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