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學科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它不僅被列為中考學科,更關乎于學生三觀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因此,如何構建更加高效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堂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有效性;教學策略
相對于考試與分數(shù)而言,道德與法治更重要的教學目標在于擔負著學生的德育工作。只有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人才,他們才會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否則的話,學生能力越強,道德品質敗壞,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那么,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具體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傳統(tǒng)意義中的道德與法治課似乎已經(jīng)成為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都是由空洞的說教和大道理構成的,學生每天被師長耳提面命,耳朵都起繭了,還能聽得進去嗎?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熱情,也就容易懈怠了。因此,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教師才會更加得心應手。所以,教師要對學情充分了解,通過聊天、調(diào)查問卷等方式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興趣愛好,知道什么話題更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拉近學生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距離。
例如,很多時候我們想以長者的身份告誡孩子少走一些彎路,可話一說出口,卻變成了難聽的道理。其實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足夠的認知能力,有時通過講故事、舉實例的方式說明教學重點,讓他們參透理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這樣一來,既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又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師生關系也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如今的孩子,早已不適用傳統(tǒng)的嚴厲教育模式。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同樣,教師只有充分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讓學生信服,才是最好的教育。這就要求首先教師轉變自身觀念,認識到師生平等,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只是引導者,而絕非主宰。其次,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不要成為板著面孔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為他們披荊斬棘,為他們保駕護航。最后,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輕松中學習,于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寓教于樂。例如,在講授《走近老師》這節(jié)課時,我充分利用了這次親近學生的機會,以填寫便利貼、師生互動小游戲、匿名提意見等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沒有什么架子,是在真誠地與他們對話,于無形中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各種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充斥著我們的視線,也讓我們躍躍欲試。勇于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善于思考,勤于學習固然是件好事,但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為了賦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以趣味性,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收效還是不錯的: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以其清晰直觀的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容量大,效率高,內(nèi)容豐富,學生顯然會更加傾向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課堂。其次,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很多時候學生覺得學得吃力,往往是因為他們把學習當做是一項任務去完成,并且覺得道德與法治教學只是單純地存在于課堂上,與我們的生活毫無關聯(lián)。想要讓學生改觀,無需苦口婆心地講述大道理,而只要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于不知不覺中置身其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道德與法治的影子,并且我們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真正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例如,在講授《合理利用網(wǎng)絡》這節(jié)課時,我并沒有選取教材中的事例,而是就地取材,利用最近生活中流傳的網(wǎng)絡謠言這個實例,幫助學生認識網(wǎng)絡生活,學會辨析網(wǎng)絡信息,謠言止于智者,使其牢記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wǎng)絡生活的基本準則這個道理。這樣的教學,既貼近學生的生活,足夠有說服力,又能夠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鞭策學生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總而言之,初中是人生中的關鍵時期,如果引導得當,學生就會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的話,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必須明確肩上的責任,以道德與法治課堂為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塑造健康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不再讓道德與法治課流于形式,使其真正地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徐培華,鄧斌,李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讀與寫,2018(4).
[2]王忠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