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新
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閉幕。習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當前國內外形勢正發(fā)生的深刻復雜變化,作為處于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只有牢記使命、身體力行,積極努力學習踐行十九大精神,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其中,增強核心意識,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聽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關于強化作風建設,報告中強調: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罢味Α笔抢螛浜诵囊庾R之首,“嚴以律己”是強化作風建設之基,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原則和開展各項具體工作的成事要義。
作為公安機關與人民群眾溝通渠道,公安信訪部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及公安部關于信訪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嚴格按照《人民警察法》、《信訪條例》、《公安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有關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凸顯“案結事了先導、連心橋梁搭建、改革創(chuàng)新牽引、依法信訪維穩(wěn)”主線。在業(yè)務工作上,突出法治化、規(guī)范化、信息化、多元化基點,從“嚴”要求、向“實”著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著力以公安機關領導接訪為龍頭、打造“一把手”工程,以部門聯動警種溝通為抓手、打造全警工程,以辦信接訪積案化解為引擎、打造民心工程,以科學技術網絡信息為助推、打造智能工程,努力實現“精、深、實、亮、優(yōu)”的任務目標;在隊伍建設上,以鍛造精干、效能、公信、權威隊伍為目標,注重黨建促隊建、隊建強黨建關系,牢牢把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生命線,樹立“明確核心、看齊核心、維護核心”理念和“嚴明紀律、嚴守規(guī)矩、嚴于律己”意識,切實把職責使命扛在肩上、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實處,著力熔鑄“耐心、激情、精致”和恪守紀律規(guī)矩、踐行“五個必須”的隊伍,全面推動公安信訪業(yè)務工作、隊伍建設縱深發(fā)展。
一、增強核心意識、提升黨性修養(yǎng),做“維護核心”的追尋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但新的國內外形勢依然嚴峻,國家面臨的很多難題需要全黨集中力量辦大事,只有這樣才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共產黨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要求,是一種政治紀律,也是完成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加強全黨的集中統(tǒng)一制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力拼搏,這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黨中央是決策核心,黨中央制定的一切路線、方針、政策都是黨和全國人民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的最基本依據。所以我們更應明確黨的核心意識,把維護黨中央權威當成一項絕對不能違反的政治紀律。
從嚴治黨是增強核心意識的重要方面,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行為和思想上都不能推卸責任,要勇于負責、敢于擔當、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同時要堅信團結就是力量,核心就是靈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黨領導核心意思,關鍵是全黨的集中統(tǒng)一,通過共同奮斗實現現代化架設,最后達到共同富裕。
核心意識是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體現,黨性修養(yǎng)是核心意識的必然結果,“維護核心”務必堅持以心有核心、心尊核心、心向核心為主要內容的標準,切實做到“三要”,即:一要認清核心。切實增強核心意識,站穩(wěn)政治立場,從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手,將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權威成為自覺,堅決聽黨指揮、服從領導,始終在意識上同黨中央及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和公安部、公安廳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堅守精神家園、永葆純潔本色。二要尊崇核心。在政治上始終崇尚核心,始終把政治原則貫穿于思想和工作之中,自覺從維護核心、尊敬核心、崇尚核心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確保政令警令暢通。三要學以致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做好“結合”、“轉化”,把理論學習同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問題相結合,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fā)展的思路、方法,不斷促進全區(qū)公安信訪事業(yè)健康高效發(fā)展。
二、嚴守政治紀律、嚴明政治規(guī)矩,做“優(yōu)良作風”的承載者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guī)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guī)矩意識。
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必須強化“公安工作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意識、“公安工作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意識,以嚴于國法、嚴于基層、嚴于普通民警的原則規(guī)范言行,在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等警務活動方面的狠抓監(jiān)督,堅決執(zhí)行“五個必須”,做到講黨性、懂規(guī)矩、守紀律、聽招呼。在必須維護中央權威方面,不折不扣地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寓于警務督察具體工作之中,自覺把人民利益置于公安信訪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保持思想純潔上增強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不聽不信不傳政治謠言;對黨和人民忠誠,絕不發(fā)表并堅決抵制同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及自治區(qū)黨委、政府的部署決策和公安部、公安廳黨委的命令決定相悖離的言論。在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方面,以“尊重規(guī)律、言行一致、依法行政、勤懇奉獻”為方向做老實人,以“調研為基礎、事實為依據、《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為指引說老實話,以“對信訪熱愛、對工作盡力、對崗位盡責、對人民盡心”為導向干老實事;堅持五湖四海,推動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團結一切忠實于黨的同志,堅決反對拉團伙、搞派別活動。在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方面,以黨章為核心、樹立程序意識,以現行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為依據,嚴格來信辦理、來訪接待、網上信訪、積案化解的執(zhí)法程序和議事決策、干部任用、組織管理、黨內監(jiān)督等黨員隊伍建設方面的規(guī)范,推動全區(qū)公安信訪的執(zhí)法規(guī)范化和隊伍正規(guī)化建設。在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方面,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開闊胸襟、開拓視野、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以提升公安信訪工作為中心、以優(yōu)化信訪隊伍建設為抓手,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績效排名“爭名進位”上,不同組織討價還價,不弄虛作假、陽奉陰違。在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方面,做到“管好家人不添亂、管好下屬不放縱”,敢于向私心私情開刀,常給“枕邊人”、“身邊人”敲警鐘、作警示,嚴格教育管理及身邊工作人員不假借工作之名行干預具體案件之實而謀求私利,自覺維護良好形象。
三、敢于擔當責任、勇于嚴以責己,做“嚴以律己”的執(zhí)行者
牢固樹立“敢于擔當是一條重要的黨性原則,也是一種重要的領導行為”思維,勇于“刀口向己”、敢于奮勇向前,在攻堅克難中施展才能、在應對考驗中提升本領、在推進公安信訪工作發(fā)展中成就事業(yè)。一是勇于面對挑戰(zhàn),以“服務決策、服務實戰(zhàn)”宗旨為指引,認真執(zhí)行領導決策和各項任務部署,自覺承擔起我區(qū)公安機關立案突出問題專項活動、網上督察系統(tǒng)建設等工作的推動落實。二是敢于迎難而上,著力攻堅“機制不暢、警力不足、素質不高、投入不夠、力度不大”等“瓶頸”,持之以恒地推進我區(qū)公安信訪事業(yè)健康發(fā)展。三是善于開拓創(chuàng)新,從實戰(zhàn)角度出發(fā),把“聽民情、幫民困、解民憂”同重大敏感節(jié)點信訪維穩(wěn)工作結合起來,把依法辦信接訪和積案化解工作結合起來,把信訪信息化系統(tǒng)建設應用同部門聯動警種協(xié)作工作結合起來,不斷完善信訪理念、豐富業(yè)務手段、取得實際成效,增強做好公安信訪工作的內動力,鍛造“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實戰(zhàn)型”的公安信訪隊伍。
“打鐵務須自身硬,正人務必先正己,正己之要在責己”,公安信訪職能職責決定了將“責己”視為律己責任。一方面,要堅持“照鏡子、日三省”修德思過可防患未然、揚長補短,是有效防止“燈下黑”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應常思己過,才能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美色所誘,真正做到穩(wěn)得住神、管得住身、抗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牢守黨性原則、思想道德和法紀法規(guī)防線。
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公安機關干事,要有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久久為公而不改初心的精氣神,要帶著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上路,始終保持高昂的狀態(tài)、積極的態(tài)度和作為的內心,把自己的黨員身份抗在前面、舉過頭頂,把自己的崗位職責挺在肩上、抓在手上,保持對黨敬畏、對崗位敬畏、對職責敬畏,擁護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自己前進路上的遵循和標準,把踐行黨的十九精神作為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只有加強自身黨性原則,才能更好地為人民和百姓服務,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公安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