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凱凱
在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壟市郊外,有一家名為“沼氣食堂”的餐廳。聽它的名字,似乎和“時尚”“精美”都不沾邊。確實,這是一家建在垃圾場上的餐廳,而且它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這兒吃飯不需要花錢,顧客只需要用塑料廢品來換取食物。不過,它卻是印度尼西亞有名的網(wǎng)紅餐廳,當(dāng)?shù)厥虚L曾多次來這里就餐,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2014年,位于印度尼西亞三寶壟市郊外最大的垃圾場發(fā)生了一場大火,火勢蔓延了4公頃土地,而且無法被水澆滅,大量因塑料燃燒釋放出的有毒氣體,造成了嚴(yán)重的空氣污染。當(dāng)時,垃圾場的場主阿古斯目睹了這一現(xiàn)狀,所以下定決心要解決垃圾場的塑料污染問題。一天,阿古斯看到垃圾場上的拾荒者用自帶的又冷又硬的食物當(dāng)午餐時,突然想到開一家餐廳,然后用塑料廢品替代鈔票當(dāng)餐費,再將收集來的塑料填埋起來后,用產(chǎn)生的沼氣供人們做燃?xì)馐褂?。如此,既解決了當(dāng)?shù)厥盎恼叩木筒蛦栴},又能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效率。
不過,阿古斯征求了無數(shù)個拾荒者的意見,無一例外都因“風(fēng)險太高”拒絕了他。但阿古斯并沒有放棄,最終,他遇到了現(xiàn)在的老板沙利明,沙利明說:“這里的塑料垃圾實在太多了,急需被利用起來?。 庇谑?,兩個人一拍即合,“沼氣食堂”迅速籌備開張了。
從外面看,“沼氣食堂”很簡陋,大門上甚至沒有招牌,只是在一塊紅布上簡單地印上了店名和標(biāo)志性食譜。屋子也不大,大概可以容納30人。不過,這里的菜品很齊全,都是傳統(tǒng)的當(dāng)?shù)厥澄铮恤~、蔬菜湯、米飯、雞蛋等,價格在0.4至0.8美元之間。食客們大多都是垃圾場的拾荒者,大家表示吃得非常滿意。
“沼氣食堂”所在的垃圾場每天都有400輛卡車將大約800噸的垃圾運往這里,成堆的垃圾中混合著各類不同的垃圾。因此,分類成了垃圾場最頭痛的事情。而垃圾場的拾荒者卻只有350人,他們只能靠手工挑揀、人肉搬運,效率低不說,薪水也少。漸漸地,越來越少的拾荒者愿意去分類塑料垃圾。自從“沼氣食堂”開張后,越來越多的拾荒者愿意去做分類工作了,甚至很多住在城市的人,也會帶上攢了許久的塑料垃圾來這里換取一頓美味的午餐。
餐廳開張后,該市市長亨德拉對此大加贊賞,并親自前來就餐,希望能推動這個項目,增加餐廳的曝光率。而經(jīng)過印度尼西亞當(dāng)?shù)匾粰n紀(jì)實類節(jié)目《游戲改變者》報道后,“沼氣餐廳”不收錢,只收塑料垃圾的獨特運營模式引起了人們的大量關(guān)注。
現(xiàn)在,這樣的餐廳在當(dāng)?shù)匾呀?jīng)開了30多家,拾荒者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沙利明說:“垃圾場會將2年以上的舊垃圾堆積起來,倒入深約10至15米的大坑中,等待其自然產(chǎn)出沼氣,再用管子將沼氣抽出來。100噸垃圾產(chǎn)出的沼氣,大概可以供5公頃、100戶人家、3000人的燃?xì)馐褂谩!?/p>
“回收垃圾,制造燃?xì)?,變廢為寶,這聽起來似乎很遙遠(yuǎn)、很神奇,但只要你有做環(huán)保的堅持和改變環(huán)境的責(zé)任,就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奇跡。”沙利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