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將在26日專程到巴黎,與馬克龍總統(tǒng)一起同正在法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這種做法是很罕見的,反映了整個歐洲對習主席來訪的高度重視。這也是歐盟希望加強統(tǒng)一外交政策、包括協(xié)調對華政策的一次努力。
中歐合作快速發(fā)展,同時中國也在經(jīng)歷了高速增長后壯大了起來,這是歐洲精英們當前審視中國的兩個主要視角。首先經(jīng)濟合作給歐洲國家?guī)砗芏嗪锰?,這是美國方向動力減弱時歐洲發(fā)展的重要動能補充。但同時一些歐洲人又畏懼來自中國方向新的競爭,從而在對華態(tài)度上自相矛盾,患得患失。
中國和歐盟都是這么大的經(jīng)濟體,雙方的關系肯定是復雜的,但歐洲需要有能力進行戰(zhàn)略性厘清,搞準自己的主要挑戰(zhàn)在哪里,應當開展的作為又在什么方向。
歐盟有28個成員國,加在一起的經(jīng)濟總量不僅超過中國,也超過了美國。但是歐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在美國之下,它所產(chǎn)生的實際競爭力同樣落后于美國。當今世界的技術革命能力主要由美國壟斷,國際政治的主導權更是掌握在華盛頓手中。
歐盟之所以比美國弱這么多,根本原因在于歐盟雖規(guī)模很大,但不是一個國家,內部松散,凝聚力不足,這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
那么如何能做到增加凝聚力呢?首先,歐盟需要建立起強大的獨立自主性。歐洲太受制于美國了,在歐美關系中,前者對后者的從屬面太大了,以至于美國“拿住了”歐洲,有了一定對歐洲發(fā)號施令的權力,歐洲很多時候為了“顧全大局”,不得不屈從或部分屈從他們所不喜歡的來自華盛頓的要求。
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法德等國罕見地抵制美國的政策,美國就公開拋棄它們,并斥它們?yōu)椤袄蠚W洲”,同時一方面組成美英聯(lián)軍,一方面糾集“新歐洲國家”,在外交上狠狠教訓了法德。
第二個重大軟肋是歐洲軍事上太弱了,歐洲安全過度依賴美國保護,受制于北約。安全上不能自主,整體的獨立性就是建在沙灘上的樓閣。這個話題在歐洲不斷出現(xiàn),也有過一些自我安慰的小動作,但安全上的大西洋格局至今主導了歐洲防務的全貌。
第三是,西方的整體意識形態(tài)好像美歐一體,實則不然。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里實際上被過多植入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歐洲的利益則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因此喊的都是西方“普世價值”,但它們的側重點和鋒芒大多情況下是由美國利益的刀子削出來的。
歐洲已經(jīng)在美國的統(tǒng)治下麻木了,但一些歐洲人卻對中國的崛起十分敏感,主張中國構成了對歐洲戰(zhàn)略利益的挑戰(zhàn)。說不好聽的,他們這是惹不起美國,就來從中國這里給歐洲的問題找說辭。
德國汽車在中國賣得比在美國多,中國沒有在原有規(guī)則之外另行設限,而是繼續(xù)降關稅等。此外中國沒有要求德國與俄羅斯停建天然氣管道,也沒有要求歐盟企業(yè)撤出伊朗。而這些都是美國正在干的。
歐盟如果把經(jīng)濟和技術問題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國身上,是沒有出息的表現(xiàn)。歐盟有條件與美國競爭經(jīng)濟技術的最高水平,一些人卻想通過排除中國的競爭,維系歐盟的次級地位。而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歐盟不進則退,它的未來無法通過壓制中國而變得光明。
世界的格局在變,歐盟需要實事求是地找準自己的問題,做出戰(zhàn)略性調整。歐盟切不可被植入了美國國家利益的西方輿論裹挾著往21世紀的深處走,那樣它會迷途的。▲